林则徐之死剖析:十三行商人买通厨子下毒?最后10天腹泻不止成疑
发布时间:2025-10-02 17:57 浏览量:1
1850年的深秋,林则徐接咸丰皇帝圣旨,要去广西督办军务,行驶在广西的官道上,车马日夜兼程。谁也没料到,这趟差事,却成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程。
11月22日,车马走到广东的潮州普宁县时,林则徐突然站不起来了,也没多大一会儿,就咽了气。消息传到北京后,咸丰皇帝当场红了眼,特意写了《御祭文》和《御赐碑文》,把林则徐夸得谁“功盖千秋”;朝堂上下文官武将哭丧着脸,七言八句写挽联悼念。
民间就更热闹了!老百姓扎堆念叨:“林大人是咱抗洋人的英雄啊,虎门销烟那年,多少洋人吓得腿肚子转筋!如今他走了,谁还能挡红毛鬼?”
就像老电影《鸦片战争》里演的,好些百姓听说林大人没了,蹲路边直掉泪,嘴里还骂:“定是洋鬼子使坏了!”
为啥林则徐的死能让朝野这么震动?这老爷子不是一般人。当年英国鬼子用鸦片祸祸咱中国人,是他第一个站出来,在虎门一把火把鸦片烧了个干净,打响近代中国反侵略第一枪;他不光敢跟洋人硬刚,还 “睁眼看世界”,组织人翻译外国书报琢磨人家长处;更难得的是,他心里装着老百姓,修河堤、放粮救灾、查鸦片、改革赋税,干啥都有模有样,是实打实的 “能臣”。这么一位又能干活又爱国的封疆大吏,正准备去广西干事,突然没了,换谁不得嘀咕:这里头是不是有猫腻?
《清史稿》写得是:林则徐 “行次潮州,病卒”,走到潮州,病死了。
施鸿保在《闽杂记》卷四里,把林则徐死前情形说得更细:“林公早就有痔疮老毛病,身子骨虚得很,这次硬撑着赶路。11 月 21 日到潮州,又染上痢疾,潮州知府刘晋劝他先歇着治病,他不听,第二天就死在普宁行馆里了。”
当时林则徐已经 66 岁了,放在古代来说,那也算是 “老人” 了。再加上他一辈子操的心太多,比如:在广东跟洋人斗智斗勇,后来被流放新疆,在西北搞屯田、修水利,哪样不是劳心费力?痔疮本就跟久坐、劳累脱不开关系,再加上旅途颠簸、吃不好睡不好,又染上痢疾上吐下泻,身体可不就垮了么?跟戎马一生的老将军退休没歇几年,身子骨一亏,说没就没,是一个道理。
老百姓不相信是“病死”的,为啥?他们觉得,林大人跟洋商、鸦片贩子斗了一辈子,死得得 “悲壮”,不能 “平平淡淡”。于是,“投毒说” 传得神乎其神。
张幼珊的《果庵随笔》里讲:“当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把十三行靠洋商吃饭的人恨得牙痒痒。听说他要去广西当差,这些人怕他回头管广东,就凑钱买通林的厨子。等林则徐到普宁,厨子做碗粥,偷偷搁了巴豆。巴豆能让人不停拉肚子,林大人本就病着,这么一拉,身子骨彻底垮了。有人劝他儿子林汝舟报官验尸,可林家不忍心,当地官也不想多事,就不了了之。”
更绝的是,广东《东莞县志・逸事余录》直接点名 “凶手”,十三洋行总商伍绍荣。这伍绍荣当年被林则徐锁在越华书院好几天,差点丢命,记恨在心。听说林则徐要回广东附近当官,怕遭殃,就派亲信带重金买通厨子,往饭食里下 “夷药(洋药)”,把林则徐弄得一路腹泻,最后油尽灯枯。还有人说他是 “被奸徒以黄蜡毒死”,虽没细说黄蜡掺啥毒,但 “毒杀” 帽子扣得死死的。
不过咱还别说,这故事编得挺“带劲”,有坏人、有阴谋、有毒药,跟武侠小说似的,难怪老百姓愿意信。毕竟在大伙心里,林则徐是 “抗洋英雄”,他的死,也得配得上 “悲壮” 二字,被洋商暗害,可比 “病死” 有戏剧性多了。
临终遗言
除了 “病死”“投毒”,还有说法跟林则徐临终遗言有关。据说他临死前曾三呼 “星斗南”。这 “星斗南” 是啥意思?有人琢磨出味儿:广东有个 “新豆栏”,是当年洋商聚居地,福建方言里 “星斗南” 和 “新豆栏” 发音差不多。
近人王逸塘《今传是楼诗话》引用张之洞族孙张祖继诗集注脚:“新豆栏是广东要地,林公临死喊它,被人听成‘星斗南’。张之洞到广东后,才明白这话意思。” 研究林则徐的学者杨国桢在《林则徐传》里更肯定:林则徐喊 “星斗南”,其实是福建话 “新豆栏”,说明他发觉自己被洋商害了,才连喊 “新豆栏” 指认凶手巢穴。
林则徐是福建人,说福建方言顺理成章;“新豆栏” 是洋商地盘,跟 “仇人” 挂钩;临死前特意喊这三字,跟 “临终指认” 似的,“投毒说” 好像更站得住脚了。
照理说 “星斗南” 说法挺有说服力,可近年学者跳出来反驳。他们翻出林则徐的《讣文》,还有儿子林汝舟写给朋友陈子茂的信,结合新材料,得出不一样结论:林则徐的死,既不是单纯 “被毒死”,也不是只因为 “腹泻”。
咱把时间线拉到林则徐死前 10 天,也就是11 月 12 日。从这天一直到 15 日,他赶路忙得连药都顾不上吃,腹泻、呕吐本就严重。15、16 日吃了 “中和之剂”,吐泻稍好,可他心里装着差事,依旧日夜兼程,车马颠得像筛子,身体根本没休息。这一折腾,病情从肠胃病转成 “胸次结胀”“痰喘发厥”心肺老毛病犯了,呼吸困难,脉搏微弱,“上喘下坠”,喘得越来越厉害。
到这地步该好好调理了吧?偏偏大夫犯了致命错误。看他元气大亏、脾胃虚寒,就猛用 “参桂重剂”“连进参剂”。人参、肉桂是补药,可对心肺衰竭、喘得厉害的病人来说,就是 “火上浇油”,补得太猛,喘咳更严重,连话都说不利索。
一个 66 岁老人,本有旧疾,又赶路累垮,还遇大夫用错药,几重打击下来,铁打的身子也扛不住啊!就像医院里说的 “多器官衰竭”,林则徐心肺、脾胃一起出问题,加之路途颠簸,最后实在没救了。
说到底,是因为林则徐一生跟洋人、鸦片贩子死磕,在大伙心里,他是 “抗外英雄” 的象征。就算他是病死的,老百姓也觉得,这病里藏着洋人和奸商的 “阴毒”,他是为国家百姓 “活活累死、害死” 的。这份情感,比单纯 “死因考证”,更能说明林则徐在中国人心里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