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指责多夸奖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发布时间:2025-10-03 19:52  浏览量:1

咱们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下班回家,看见孩子又在抱着手机打游戏,说啥他都顶嘴跟你对着干——这时候,你火不火大?着不着急?

你肯定会着急。为什么?因为发心都是为了孩子好!我们恨不得抓着他的手帮他写,把知识塞进他脑子里,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按时认真写作业,他才能好。

但你想过没有?你的愤怒,根本不会让孩子变好,只会让他越来越没主动性,越来越没自信。这不是危言耸听。

你想想,如果一个孩子的世界,外面总有个声音在催他、逼他:“要努力!别玩手机!要有自控力!”……当这个“外在力量”不停介入,他“里面”的那个自己就会越来越懒、越来越没劲。外力越强,孩子的生命力就被压得越扁。

你没发现吗?现在管孩子,你越来越累,效果却越来越差。就因为你在用“外力”推他,而孩子自己,始终没长出“内力”。结果就是,你得用越来越大的嗓门、花越来越大的力气,才能驱动他。这么下去,孩子怎么可能真正变好?

那怎么办?怎么让孩子有“内在力量”?

第一步,你得“忍住”。

忍住唠叨,忍住提醒,忍住催促。把你那个总想伸出去的手收回来,把这个“外在力量”撤掉。孩子才能真正为自己负责——作业错了,回学校拿低分,他自己会难受。你越催,他越觉得写作业是“你的事”。只有你撤了,他才能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才知道:哦,这原来是我自己的事。

所以,忍住。这是所有改变的起点。

第二步,不是挑错,而是“指路”。

你想过吗?孩子为什么不爱写作业?为什么对什么都提不起劲?因为他从没得到过“正面反馈”。

想想看:在学校,老师批评,同学看不起,那是“自卑训练营”;回到家,你再开“家庭批斗会”……他的世界全是灰的、黑的,他怎么会有方向?有力量?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在他做事的过程里——注意,不是结果,不是成绩——而是过程里,找到他的“亮点”

我在这儿说的“变好”,不是成绩好,是让他这个人本身变得有力量。

哪怕这次还是倒数第三,但你可以说:“妈妈看出来,你学语文的那股认真劲儿,特别棒。”你要把他努力的那个瞬间,那个亮点,拿出来,放到他面前。

孩子是通过父母这面镜子认识自己的。你照出他的努力、不怕辛苦、有耐心,他才会被这些“好”拉着往前走。

当这些亮点一点点累积,他大脑里会形成一个新标签:“我是个努力的人,我是个不怕辛苦的人。”这些标签,才会真正指引他的人生,越走越好。

记住:孩子的变好,不是靠你在外面催、吼、控制。而是你撤掉外力,点亮他内心的光。他才会被自己的亮点拉着跑,人生才真的属于他自己。

把人生还给孩子,为他指路,他才有勇气,大步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