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位合伙人

发布时间:2025-10-03 20:57  浏览量:1

林晓薇是个收入微薄的小职员,刚离婚不久,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生活,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这天她正准备去超市买些打折水果,路过一家珠宝店时,却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

珠宝店展厅中央的丝绒展台上,正陈列着一条钻石项链。一颗颗钻石由细链串联,正中那颗最大,往两侧渐次变小,在黑色天鹅绒的映衬下更显得光芒四射。

项链的做工极其精致,每一处细节都能透出独具的匠心,设计师真的是读懂了女人对美的渴望。

林晓薇不自觉地想象着,戴上它,似乎一切都会变得美好。

虽说结婚这些年也攒下了一些首饰,但这样奢美的项链,林晓薇别说戴,根本就没见过。

也许这辈子都不会再有机会戴上它。

虽然闪过了这个令人沮丧的念头,她还是不由自主地走进店里。

“请问,能让我看看那条项链吗?”

项链戴在了林晓薇的颈间,她对着镜子轻轻转身,不由自主地深吸一口气:太美了!整个人仿佛被这条项链点亮了,是那样的光彩照人。

“多少钱?”

“二十六万八千元。”店员微笑着回答。

林晓薇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二十六万八!不是我买不起,是大部分人都买不起。

依依不舍地取下项链,快步走出店铺。

这一夜,她辗转难眠,照理说,买不起的东西太多了,买不起就买不起呗,但这次,就像魔怔一样,忘不掉。

店员的话一直在耳边刺激着她:“这款项链镶嵌118颗天然钻石,切割精细,总重15.24克拉。”

林晓薇黯然想着:按照现在的生活状态,恐怕这辈子都买不起。

几天后,林晓薇和母亲一起去超市,再次路过那家珠宝店。她发现那条项链依然静静地陈列在原处,不过已经打折了,从二十六万八千元降到了十六万元。林晓薇忍不住拉着母亲进店,请店员再次取出项链戴上。

“怎么样?”她转身微笑着问母亲。

“好看,真好看。”老太太满意地点着头,可当林晓薇转过身去时,母亲眼里也出现一丝落寞。

回家的路上,母亲对林晓薇说:“项链确实很漂亮,可是这么贵重的首饰,一年到头能有几次佩戴的机会呢?咱们也不是那种需要经常参加舞会或者交际的人家啊!”

老人本意是想劝女儿看开些,没想到这话反而让林晓薇眼前一亮:对啊,普通上班族谁会天天戴着这么贵的项链?只有在重要的场合才会戴,所以才会显得格外珍贵。她自己拿不出十六万,但拿一万块钱还是不算败家的。如果能再找到十一个人,每人出一万,就是十二万,再去和店里讲讲价,应该就差不多了。他们能一次降价十万,为什么不能再降四万呢?想到这里,林晓薇顿时兴奋起来:就这么办!

回到家后,立刻开始给大学同学、朋友和同事们打电话,邀请她们共同出资购买项链。

然而大多数人都婉言拒绝了,有的说手头紧,有的直言不感兴趣,有的甚至觉得她脑子出问题了。

好在平时人缘不错,虽然过程颇费周折,但最终还是找到了七位愿意参与的伙伴。又过了几天,她又顺利找到了另外四位参与者。至此,正好凑齐了她最初设想的十二人,可以共同购买那条钻石项链了。

这天,林晓薇带着十一位同伴来到珠宝店,接待她们的是店主的丈夫陈明远。林晓薇将众人凑齐的十二万元现金放在柜台上,目光坚定地说:“我们诚意购买,请问十二万这个价格可以吗?”

陈明远帮助妻子打理珠宝店多年,见过各色买家。此刻望着桌上整齐叠放的现金,又看着这群已不再年轻却眼含期待的女人们,他没有感受到虚荣,相反,心中竟有一阵感动:对她们而言,这条项链承载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请稍等片刻,这家店不是我一个人能做主的。”

说完,陈明远走进里间,给妻子李静拨通了电话。

李静听完丈夫的叙述后颇感惊讶,而且她感受得到,丈夫是想用十二万的价格把项链卖给她们。思考了一会儿说:“明远,你要知道,如果降到十二万,利润实在太薄了,咱们几乎等于是白忙活一场。”

挂断电话后,陈明远想了想:不卖,意味着商品继续积压,这条项链已经陈列四个月了;卖了,至少还有微利,总比占着资金强。

他再次给妻子打电话。李静听完丈夫的分析后,果断地说:“最低十三万,这是我们的底价了。”

陈明远回到展厅,将这个最终报价告诉了林晓薇和她的同伴们:“十三万,距离你们的出价只差一万元。如果你们同意这个价格,我可以帮你们再找一个合伙人,这一万元的差价,我先垫付。在找到最后一位合伙人之前,关于项链的使用安排,还请告知我一声。”

听到陈明远的提议,林晓薇和同伴们欣然接受了。

她真的如愿以偿,带着这条珍贵的项链走出了店门!

尽管在这十一位同伴中,有些只是朋友介绍的朋友,有的甚至之前从未见过面,但她们都真心认同这个美好的约定,这就足够了。

她感到自己的人生会因这条项链而焕然一新:还有什么困难是无法克服的呢?只要勇敢地说出心中所想,而别人也恰好理解并认同你的愿望,那就有得到的可能。

这十二位女性,包括林晓薇在内,年龄在四十岁到五十五岁之间,她们中有护士、有教师……也有和林晓薇一样的普通职员。买下项链后,她们相约在一家咖啡馆,重新确认了一下项链的使用规则,很快便达成一致:

每人每年可申请佩戴项链一个月,即自己生日所在的月份。此外,任何合伙人都可因特殊场合临时申请佩戴,都需十二人共同审批,大家也可以借着“审批”这个机会小聚。

巧的是,她们的生日恰好分布在不同的月份。

第一个佩戴项链的是刘阿姨,她平日里性格大大咧咧,曾因粗心闹出过不少麻烦。拿到项链的那晚,她几乎一夜未眠——这么贵重的物品,她必须确保完好无损地交到下一个人手中啊!千万不能有任何闪失。

一个月后,当刘阿姨将项链交还给保管人林晓薇时,她竟一度哽咽:“因为这条项链,我这辈子第一次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从来没有这样认真地保护一件东西。说来也怪,活到这把年纪,以前还真没体会过‘担心’是什么滋味。”

第二个申请佩戴项链的是王丽,因为下个月就是她的生日。王丽平时性格比较内向,不擅长与人交往。可在这个月里,她戴着项链,从容大方地与亲人朋友过了个快乐的生日。王丽的丈夫说,生日那天,妻子仿佛变了个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信。

就这样,项链按照月份顺序,在姐妹们手中依次传递。张姐由于学历等原因,一直有些自卑,与人交谈甚至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却因为戴着这条项链去面试,成功找到了理想工作;刘阿姨是位空巢老人,生活孤单,经朋友介绍偶然参与到购买项链的活动中,定期参加十二人的聚会后,变得开朗活泼起来……

……

转眼一年将尽,这十二个伙伴的人生,或多或少,竟都因这条项链而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她们的故事也在小城里传开:起初,人们认为合伙买项链不过是女人们爱美甚至虚荣的无奈之举,但现在,全城的看法都改变了。大家认为,这条项链维系的是人与人之间最积极的情感。

第二年春天,林晓薇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林晓薇女士吗?我是陈明远,您还记得吧?就是把项链卖给您的那个店主。对,我也参与了合买,现在想向您申请佩戴那条项链。”

林晓薇问起这第十三位合伙人是谁,陈明远坦诚相告:“我是为我妻子李静入股的。春节过后,我们的珠宝店因经营不善被迫转让了,现在我们的处境比较不好。下个月是她的生日,我知道她的心情很低落,需要您和各位好朋友的帮助。”

生日那天,当李静精神萎靡地被陈明远带到聚会现场时,她的眼神还带着几分恍惚。

林晓薇和十一位姐妹一齐起身,热烈鼓掌欢迎这最后一位合伙人。同时宣布,下个月将由李静佩戴项链。李静愣住了,什么也没说,只是渐渐地,她的眼中闪烁出惊喜的光芒。

陈明远为李静戴上项链后,她满眼爱意地看着丈夫:“我终于明白,当初你为什么坚持要把项链卖给她们了。你在我变得一无所有时,为我留下了一份求之不得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