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又然影像志|选辑:古今中外诗歌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10-03 23:45  浏览量:1

人问:诗歌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我答:诗歌的最高境界是人本思想、人道情怀、人性光辉、人民口碑——我就诗人李又然笔名写过一篇小文《语出〈聊斋志异〉〈礼记·檀弓下〉〈又呈吴郎〉》。其笔名有:李又燃、姜又燃、又燃、燃、顾野,李又然、又然、然、马义,李则蓝、则蓝、蓝;曾用名有:李罗曼、李谢可、任西;法文名有:LiChiaTsi(李家齐)、Y.-R.Li(李又然)。其与诗关联较大的笔名有——

“顾野”,“顾野有麦场”,语出蒲松龄《聊斋志异》,这个笔名李又燃只用过一次,写《慢性的死刑》文,披露艾青冤狱,由曹聚仁编辑《涛声》于1933年7月22日第2卷第28期发表。这是李又然早期写作的一个笔名,曹聚仁在《李又燃先生的文体》(1933年8月5日《涛声》第2卷第30期)文中评论:“脱开中国古代散文的羁绊,纯然用欧洲大陆作风来写作,以我所知,李又燃先生可算是最成功的一个。”

李又然实际以《慢性的死刑》把狱中艾青所处恶劣环境视为魍魉世界,并真切还原在广大世人面前,尤其是借艾青留法时的波兰女教师知道而知道——采用“顾野”笔名,意在正确表达,所以如此开头:“只写了些诗和短文。一部分被朋友带走在什么地方发表了,他自己都不知道。但‘别人’岂能不知道,亲爱的小姐,于是他被捕。截至大前天,他已被看守了半年。你说很长了吗?他还得被虐待十一个半年,⋯⋯”

“李谢可”,“其谢也可食”,语出《礼记·檀弓上》,1936年秋至1937年夏,他找到留法同学任校长的邵鹤亭,任苏州中学草桥初中部教员和图书馆馆长。李又然每月把自己教书薪水的三分之二寄给艾青,以便使艾青不为家庭所累而能够专心致志写诗(《又然自传》披露:我到艾青家里的时候,他父亲见我就说:“你对海澄(艾青)恩重如山啊!”我说:“伯父,是他先帮助我的呀,我只是对他报答一些!”)。

“任西”,“堂前扑枣任西邻”,语出杜甫《又呈吴郎》,至今明知道李又然用此笔名撰写和发表过著译,却未找到只言片语甚至于任何一个字;署名“任西”——我查找的力度已经很大,可是没有李又然本人的指点迷津,其诗其文真就永远淹没于报海书林。从先前的衣食住行到现今的吃穿住行,绝非表面字义发音和排序的变更,而是人们对于生产生活生命理解的变化,这一变更变化的水滴石穿就是波澜壮阔。

唐·杜甫:《又呈吴郎》译文——

堂前扑枣任西邻,
无食无儿一妇人。

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任随西邻,
因为她是一个无食无儿的老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

若不是由于穷困怎会做这样的事?
正因她心存恐惧反更该与她相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
便插疏篱却甚真。

见你来就防着你虽然是多此一举,
但你一来就插上篱笆却甚像是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
正思戎马泪盈巾。

她说官府征租逼税已经一贫如洗,
想起时局兵荒马乱不禁涕泪满襟。


【图片说明】
图一、图二、图三,江丰木刻:《回忆》《审判》《开荒》;

图四、图五、图六,现行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肖像;

图七、图八、图九,李又然印,王立民、李骆公、卣丁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