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熬夜不觉得累?医生说:这不是好体质,而是癌症在“偷能量”
发布时间:2025-10-07 22:05 浏览量:1
“我就是夜猫子体质,凌晨两点都不困,第二天照样精神百倍。”——你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人,甚至你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但凡事都怕反常。如果一个人长期熬夜却丝毫不觉得疲惫,不是他的身体强,而是身体在用一种极其诡异的方式“催眠”你的警觉。医生提醒:别高兴得太早,可能是癌细胞悄悄在“借电”——而你,还在自我感动。
熬夜不累,是好运气还是坏征兆?
从中医角度讲,子时(晚11点到凌晨1点)是“胆经”当令之时,此时休息,能养阳气、护肝胆、通血脉。而你却在刷剧、打游戏、干活,身体只好硬着头皮“配合你演出”。
有些人愈熬精神愈好,甚至觉得效率爆棚、灵感如泉涌。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高效”可能是身体在燃烧储备能量?而那些你没察觉的“副作用”——免疫力下滑、内分泌混乱、细胞代谢失控,才是真正可怕的隐身杀。
有研究指出,长期睡眠不足的人群,其体内促癌因子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也就是说:你以为你在“充电”,其实癌细胞已经悄悄“占网”。
“不累”≠健康,这种体质可能是病
如果身体是一个公司,那么“疲劳”就是人事部门发出的“工时警告”。而你现在的状态是:员工已经超时996,公司却还在无限制加班,这不是高效,是系统性崩溃的前兆。
癌细胞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掠夺正常细胞的葡萄糖和能量。在早期,癌细胞通过“有氧糖酵解”方式疯狂消耗能量,但不会立刻引起疼痛或其他明显不适。外在表现就是——你不累了,反而更亢奋了。
这时候你如果还沾沾自喜,“我这体质就是硬”,那只能说:你把身体的最后一桶油,拿去烧烟花了。
医生曾遇到一个“不会累的患者”
某三甲医院的肿瘤科医生,接诊过一位互联网从业者,37岁,男,熬夜加班成瘾,号称“连续48小时不睡觉也没问题”。他来的时候不是因为疲劳,而是因为莫名其妙的体重骤减和持续低烧。
检查结果让人震惊:肺癌Ⅲ期,而且癌细胞已经侵犯淋巴组织。他反复问医生:“我不咳嗽也不累,怎么就癌了?”医生只是叹息:你觉得不累,不是你没事,而是它已经太深了。
癌症不会大张旗鼓地进门,它是个惯偷,悄悄从你身体底层偷走了能量,还让你误以为自己更“耐操”。
身体为何“配合”癌细胞行事?
从生理机制看,癌细胞会改变身体的代谢路径,让你进入一种“兴奋-疲惫”的假平衡状态。
就像一个公司被黑客入侵,数据被加密了,系统却还在运行,直到某天彻底死机。
熬夜不累,是因为肾上腺素、皮质醇被过度激发,就像强行把油门踩到底,一时爽,车毁人亡。而这类“内分泌假亢奋”,往往是身体在应激状态下的应急机制。长时间激活,不仅会压垮免疫系统,还可能诱发癌变。
你以为你“硬核”,其实是身体已经“红灯警报”,只是你听不见而已。
你还在信“年轻就能熬”这句毒鸡汤?
有个流行说法:“年轻人本来就该多拼一拼。”但你知道吗?20岁到30岁,是细胞分裂最活跃的年龄段,这时候若频繁熬夜、饮食紊乱、情绪失衡,反而更容易出现基因突变。
肿瘤的发生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长期“内乱”的结果。就像一座城池,没有防火墙、没有宵禁,敌人早晚会攻破城门。
很多年轻肿瘤患者的共同点,就是长期作息紊乱+高压工作+忽视体检。等到发现时,往往就是“无声的重大新闻”——来得安静,走得猛烈。
那些貌似“健康”的信号,其实是陷阱
比如你觉得自己:
熬夜不累,说明恢复快?错,是神经系统在硬撑
胃口很好,不代表健康?对,可能是癌细胞在“催食”
精神亢奋,是工作状态好?非也,可能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真正健康的人,是能累、会困、懂得休息并及时恢复的人。像一台机器,正常运转才耐用,一直超频,早晚崩盘。
中医怎么看“熬夜不累”这件事?
中医讲“阳入于阴为寐”,意思是阳气归藏,人才得以入眠。若“阳不入阴”,即睡不着、睡不深、睡了也不醒神,这是“心肾不交”的典型表现。
而那种“熬夜不累”的状态,中医称之为虚火上炎、阴虚火旺。表面看似精神,其实是“虚假繁荣”,就像泡沫经济,泡得越大,炸得越狠。
长期阴虚,会损伤肝肾,耗伤精气,进而引发气滞血瘀、痰湿内生——这些正是肿瘤的土壤。
谁在背后“偷你的能量”?
癌细胞之所以可怕,不只是它会扩散,而是它改变了整个身体的能量调配机制。
它像一个公司里的内鬼,表面上不动声色,实际却在:
吞噬葡萄糖,让你血糖忽高忽低却毫无察觉
刺激新生血管,为自己“打地基、拉电线”,营养全都为它服务
诱导免疫耐受,让免疫细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最终,你以为自己“能量满格”,其实身体早已被悄悄改写了底层代码。
真正的“体质好”,是什么样?
不是“我能连续三天不睡”,而是:
一天过得充实,晚上能自然入眠
睡醒后感觉精神,而不是靠咖啡续命
情绪稳定,食欲适中,排便通畅
这些才是身体“运行平衡”的标志,而不是“我还能熬”、“我还能拼”。
别再把“能熬夜”当成本事,它更像是一种慢性自残。
如何逆转“假健康”状态?
睡觉时间提前到23点前,哪怕不能立刻入睡,也要养成规律上床
每周一次无电子设备的晚间放松,泡脚、喝茶、冥想,给神经系统一次“断电”
补充抗氧化营养素,如维生素C、硒、番茄红素等,有助清除自由基
定期体检+肿瘤筛查,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如家族史、有抽烟饮酒习惯者
适度运动+情绪管理,运动不是“卷”,而是“疏”,情绪不是压,是“解”
别等到癌细胞“偷家”成功,才想起关门锁窗。
你身体的“电量”,到底是谁在用?
如果身体会说话,它可能会哭着告诉你:我不是不累,是你不让我说累。
别再用“我不累”来骗自己了,你该问的是:“我为什么不累?”
只有当你真正理解“疲惫”的意义,才会珍惜“休息”的价值。
[1]周广智,刘晓琳.睡眠剥夺对肿瘤发生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20,47(18):941-946.
[2]李素珍,王晓晔.中医体质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21,27(5):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