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好兄弟倒戈,捷克新政府拒绝无条件援乌,总统怒斥&

发布时间:2025-10-08 05:20  浏览量:1

文|光阴

所有内容皆有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中及末尾

10月初捷克众议院选举尘埃落定,前总理巴比什领导的"不满公民行动党"以约35%的得票率获胜,现任政府仅获得23%的支持,这场被视为对欧盟援乌政策的"公投"式选举,让布鲁塞尔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虑。

前总理巴比什曾说过:如果当选将立即终止捷克"为乌克兰筹集百万枚炮弹"的计划。

捷克的炮弹倡议始于2024年2月,当时捷克总统帕维尔宣布已经在欧盟以外地区找到80万发炮弹的来源,随后该项目获得了近20个盟友的资金支持,包括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国。

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最终目标是筹集150万发炮弹,总价值高达33亿美元,然而正是这个被西方国家赞誉的项目,成了巴比什竞选时最猛烈的攻击目标。

巴比什的竞选纲领简单明了:减税、提高薪资与退休金、停止军援乌克兰,这位拥有商业背景的前总理抓住了民众的痛点:捷克近年通胀高企、能源价格飙升、民生压力沉重,许多选民认为政府"顾外不顾内"。

当普通捷克人为生计发愁时,政府却在全球范围内大手笔采购炮弹送往乌克兰,这种反差激起了强烈的民意反弹,选举结果充分说明,对于普通民众而言,眼前的面包比遥远的地缘政治更加重要。

新一届议会中"不满公民行动"党获得80席,执政联盟"在一起"仅获52席,虽然巴比什的政党未能单独过半,但他已表态将与包括极右翼自由和直接民主党在内的小党派展开组阁谈判。

现任总统帕维尔正是在2023年击败巴比什赢得总统选举的,两人本就是政治对手,帕维尔军人出身,曾担任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在对俄和援乌问题上立场强硬。

现任总理菲亚拉更是明确拒绝与巴比什合作,双方关系彻底撕破脸皮,这种府院之间、行政与立法之间的激烈对立,预示着捷克未来的政治走向将充满变数。

欧洲政界对这一选举结果高度紧张,担心巴比什会与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斯洛伐克总理菲佐一道,成为欧盟内部的"破坏性人物",这个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斯洛伐克在2023年选举后已经调整了对乌政策,匈牙利长期在援乌问题上唱反调,如果捷克也加入这个阵营,中欧三国将在欧盟决策中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反对力量。

更关键的是捷克之前在援乌问题上的积极姿态,让它在欧盟内部拥有特殊的道德地位,如今这个位置的动摇,对整个欧盟的援乌共识将是沉重打击。

捷克选举折射出的是欧洲内部日益扩大的裂痕,西欧国家仍然在强调团结援乌,但中东欧一些国家的民意已经转向,选民更关心通胀、就业等国内问题。

这种分歧不仅存在于国家之间,也存在于精英阶层与普通民众之间,政治精英们从地缘战略角度看待乌克兰问题,而普通选民则更在意援助支出对自身生活的影响,当这种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选举就成了民意宣泄的出口。

巴比什如果顺利组阁,捷克的对外政策必然发生调整,虽然不太可能完全停止对乌援助,但那种不计成本、全力以赴的姿态肯定会改变。

炮弹倡议这个标志性项目,很可能将失去政府层面的推动力,对于正在与俄罗斯进行消耗战的乌克兰来说,失去捷克这个曾经最坚定的支持者,无疑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

捷克选举的结果提醒我们,民意永远是政治的基础,当援外政策与民生需求产生冲突时,选民会用选票做出最直接的表态。欧洲各国在制定对外政策时,不能忽视国内民众的真实感受,否则再宏大的战略构想也难以持续。

未来欧洲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战略与民生,将是一个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只有找到这个平衡点,才能凝聚起真正持久的支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