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主任提醒:过了66岁后,宁可打打麻将,也别在家随意做8件事
发布时间:2025-10-09 00:19 浏览量:1
人一上了年纪,身体的毛病就像家里的老电器,今天这儿坏一下,明天那儿不灵了。尤其过了66岁,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都在走“下坡路”,一点小事都可能引发大问题。
有些看似习以为常的行为,其实对老年人来说,隐藏着不小的健康风险。比起在家瞎折腾,不如找几个老朋友,打打麻将、聊聊天,既锻炼脑子,又能放松心情。
内科主任提醒:过了66岁,有8件事宁可不做,别不当回事,做错了反倒伤身。
很多老人退休后觉得终于可以歇歇了,一天大半时间窝在床上、沙发上。但长期久躺不动,会让肌肉流失得更快,骨头也越来越脆,血液循环变慢,甚至容易引发肺炎和血栓。
尤其是腿上的静脉血栓,严重的能要命。就算不出门,也要在家里走动走动,比如洗洗菜、晒晒太阳,哪怕绕着客厅转几圈都好。别小看这点活动,能帮你保持肌肉力量,预防跌倒和骨折。
很多老人家常备一堆药,感冒了吃点退烧药,头疼了就来点止痛药。可你知道吗?有些药吃多了会伤肝,有些会伤肾,有些药和你平时吃的降压药、降糖药“打架”,容易出大事。
比如阿司匹林和一些止痛药同时吃,容易导致胃出血。老年人的肝肾功能本来就不如年轻人,乱吃药只会让身体更遭罪。
吃药一定要听医生安排,记住一句话:药不是保健品,不能随便当糖豆吃。
有些人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泡一杯浓茶,觉得提神醒脑,还有人晚上喝两口小酒助眠。
可问题在于,空腹喝茶容易刺激胃酸分泌,久而久之容易引发胃炎、胃溃疡;空腹喝酒更危险,低血糖、心律失常、甚至诱发脑血管意外都有可能。
老年人本身胃肠功能就弱,吃饭要规律,饮食要清淡。想喝茶最好在饭后一个小时,酒能不喝就别喝,特别是空腹时,一口也别沾。
很多人一坐下看电视就是两三个小时,动也不动。其实,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尤其是久坐,会让血液循环变差,增加下肢水肿、静脉曲张和血栓的风险。
66岁后,腿脚的血液循环本就慢,久坐不动更容易形成血栓,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肺栓塞或中风。
建议每坐40分钟就起来走动一下,哪怕原地拍拍腿、扭扭腰,活动活动筋骨,也能避免很多麻烦。
有些老人骨子里还挺“争气”,觉得自己还能干活,搬米袋、提水桶都不在话下。可问题是,年纪大了,骨质疏松很常见,骨头像干树枝一样脆,一不小心就骨折。
尤其是腰椎、髋部这些地方,受伤之后恢复特别慢,有的人一摔就得卧床几个月,甚至再也站不起来。别拿自己的腰腿当年轻人使,有需要就请人帮忙,别死要面子活受罪。
有些人退休后变得越来越沉默,不想出门,不想说话,日子一天天过得灰蒙蒙的。其实,长期情绪低落会影响大脑功能,甚至诱发老年抑郁症和痴呆。
比起一个人闷着,和人聊聊天、打打麻将、下下棋、跳跳广场舞,不仅让心情变好,还能刺激大脑、延缓记忆力退化。人老心不能老,保持热情和好奇心,是对抗衰老最好的“药”。
老年人味觉变差,觉得饭菜不够味,就喜欢重口味,咸鱼、咸菜、老汤一顿不落。可你知道吗?盐吃多了会升高血压,增加心脑血管病的风险。
每天吃盐别超过5克,大概就是一个啤酒瓶盖那么多。尽量少吃腌制食品,做菜时多用醋、柠檬、香料来提味。多吃苦瓜、豆腐、黄瓜、紫甘蓝这些清淡又营养的食物,既护血管又养胃口。
有些老人白天吃得少,晚上反倒开胃了,一顿吃得撑肚皮。可这样不仅影响睡眠,还容易诱发胃食管反流、血糖波动、夜间心绞痛等问题。
晚饭最好在睡前至少3小时吃完,量要少、菜要清淡。可以试试吃南瓜粥、煮玉米、蒸红薯这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吃太饱睡不好,睡不好身体就容易出毛病。
人老了,不是不能动,也不是不能吃,而是要会动、会吃、会养生。宁可出门散散步、打打麻将,也别窝在家里做些伤身的事。麻将不只是娱乐,还是种社交活动,能锻炼脑力、调节情绪。
真正会养生的人,不是天天吃补药,而是懂得避开生活中那些看似“没事”的坏习惯。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就可能是健康的“杀手”。
老年不是病,关键在于你怎么过。日子过得有味道,人就有精神;心情好了,身体也就跟着好起来。记住,活到老、健康到老,靠的不是运气,而是智慧和坚持。
愿每一位长者都能安享晚年,有人陪、有事做、有心情、有健康,不白走这一生。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老年人常见慢性病防治核心信息手册[Z]. 2022年版.
[2]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国老年人合理用药指南(2021年)[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3]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