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真相:我们都被这个词骗了

发布时间:2025-10-09 23:19  浏览量:1

你知道吗,很多人会滥用“失眠”这个词,一晚上没睡觉会认为是自己失眠了,一晚上没睡熟会认为自己失眠了,一晚上总时不时的醒过来会认为自己失眠了,所以“失眠”这个词给很多人的不睡或浅睡背了锅。

其实,睡觉的本质是休息,一时睡不着,但躺着、眯着,都是休息,闭目养神也是睡觉。

看了《睡好的福分》这本书后,更让我明白,如果你失眠了,不必看得太严重,但睡眠这件事要非常的重视才行。

在书中,通过92岁的作家王蒙与中国科协睡眠呼吸科学传播首席专家郭兮恒的对话形式呈现。

两位老师从王蒙老师长期的好睡眠,以及专业的郭兮恒老师睡眠呼吸科学角度为我们解读了关于睡眠的方方面面,这其中也包括对于“失眠”的深度解读。

王蒙老师说:如果一定要给失眠定义,那就是失中有睡有梦,梦中有睡有失。失眠是一种半睡眠状态。

郭兮恒老师讲到:失眠现象和失眠症要区分开来,前者是一种表现,后者是一种睡眠障碍疾病。

王蒙老师有个从战略上藐视“敌人”的做法,比如你可以暗示自己:没睡好,只是睡觉时自己梦见自己睡不着了。睡眠的能力也是一种精神能力,睡眠的能力也是一种健康的能力,一种自我调整的能力,一种让自己放心的能力,也是一种信任别人的表现。

郭兮恒老师还科普了不少睡眠知识,比如:

1.对于褪黑素,人本身是有调节这种激素的能力的,所以靠服用来促进睡眠的效果不大。

2.有的人的睡眠方式是碎片式的达·芬奇睡眠法,虽然这是可行的,但对于这种睡眠行为是不赞同的,因为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3.婴儿和儿童的睡眠和老年人的睡眠是多相性睡眠,24小时常会发生多次睡眠,而成年是单相性睡眠,一天只睡一个觉。所以,老年人睡觉怕吵,在睡眠时被叫醒,很难再入睡了。

4.每个人的睡眠需求量是不同的,睡眠时间和饭量一样,有的人饭量大,有的人饭量少,只要吃饱了都是正常的。而且睡眠的质量也不同,就像吃饭时的消化吸收也因人而异。

5.如果你有睡眠效率和质量问题,多半是焦虑造成的,左思右想,忧心忡忡,做不到拿得起、放得下。睡眠其实就是养心,要先养心再养眼。

王蒙老师提到“心斋”的智慧,用“静心”与“正心”来理解,心像碗里的水,如果心静了,状态也就平稳了,心静了,疑虑、恐惧也就少了,心静了,心无挂碍,自然也能睡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