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牛杂店后续:官媒账号受影响,店家被罚3500,传到美国惹议论
发布时间:2025-10-10 01:08 浏览量:1
“出来玩最怕啥?
不是人多,是结账时老板突然掏笔改价。
10月3日,广东连州XX农家乐,一桌游客眼看账单从128变成178,老板当桌拿马克笔把菜价涂了,墨迹还没干,视频先炸网。
我看完只有一个念头:这50块涨得比股票还刺激,官方账号直接被举报到变数字号,连头像都保不住。
那桌人本来拍视频是想记录“农家味”,结果录到老板改价现场。
视频里老板手速快得像双十一秒杀,笔一划,青椒炒土猪肉+20,清蒸鲩鱼+30。
游客问“刚才不是说好价?
”老板回一句“时价,时价。
时价个鬼,菜市场都没他涨得勤。
有人扒店铺旧账,发现点评页里早有人喊“价格不透明”,只是没掀起浪。
这次不同,热搜第七,阅读1.2亿,连美国《侨报》都搬了视频,标题写“中国景区宰客新招”。
丢脸丢到海外,连州文旅局估计脸比锅底黑。
监管动作也算快:罚款3500,退50,停业三天,列入黑名单一年,官方宣传直接除名。
听着解气,可细想,要不是视频爆火,这3500能罚出来?
我查了查,这家店去年就有投诉,结果拖到“网红”才办,效率全靠网友按头。
更离谱的是账号异常那茬。
文旅局被冲烂,系统触发保护,名字变一串数字,头像灰掉。
工作人员说“举报太多”,翻译成人话:群众气炸了,平台怕事,干脆把号关小黑屋。
官方号都能被自家百姓踩到下线,可见平时攒了多少怨气。
有人喊“罚得太轻”。
我反而觉得数字不是重点,关键是“以后怎么办”。
黑名单一年,一年后呢?
老板换个招牌继续“时价”?
这种事我遇过:云南古城,同一条鱼,中午120,晚上280,理由也是“时价”。
最后自认倒霉,因为知道投诉就是填表游戏。
连州说接下来整月专项整治,口号是“打击价格欺诈”。
我替他们出个招,别只查菜单,把厨房监控直连到监管后台,菜价改一个字就报警,比人盯人靠谱。
再简单点,每家店把价格二维码贴门口,扫码直接跳市局备案页,敢改后台就跳红。
技术现成的,就看愿不愿意用。
有人担心“管太死,小店活不了”。
可事实是,被坑一次,游客连整座城都拉黑。
我朋友圈已经看到“连州pass”的留言,配那张马克笔改价截图。
一条臭鱼搅一锅汤,其他守规矩的农家乐也跟着喝西北风。
三天停业、3500块,对老板是皮肉疼,对城市形象是留疤。
海外华文媒体都登了,下次老外做中国旅游攻略,连州名字旁可能多一句“注意被改价”。
这隐形损失,多少个3500都买不回来。
所以别光喊“重罚”,要让改价比贩毒还麻烦。
把菜单锁进系统,把投诉通道做成一键秒回,把黑名单做成全国联网,走到哪都刷身份证,敢宰客直接关门。
只有让老板们知道“宰一次=一辈子别想再开店”,马克笔才会老老实实写菜单,而不是写罚单。
旅游复苏不容易,坑人三分钟,毁牌三年。
连州这次交学费了,下次谁再伸手,最好直接剁在案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