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翔:如果你整天不读书,不运动,无兴趣爱好、生活是不会变好的

发布时间:2025-10-08 22:29  浏览量:1

图|来源网络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接着上篇有钱有闲有人爱,为什么还觉得不幸福?继续分析这个案例。

01 .

/

记得罗翔教授之前说过:“如果你整天不读书,不运动,不反省自律,无兴趣、无爱好、无目标、无期望,生活是不会变好的......”

为什么会提到这个。

我后来细问之下,大伯母女儿就是这种状态啊!

这些年听说把自己全部的时间,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她和老公的公司上,管好老公上,管好女儿上。这就导致从来不读书,也不运动,从来不反省,看起来也不自律。

甚至我直接问她有没有什么喜欢做的事情,她告诉我:没有任何兴趣爱好,唯一的兴趣就是陪女儿玩游戏。

目标感,自然肯定是没有的。

为什么会是现在这样的结果。要知道当初作为自家人,我们得知大伯母女儿资历平平,嫁到了这个老公家都很替她高兴的,况且她老公家人都对她很好,从来没少她点什么。

我当时听我大伯母说起要离婚,而起因是婆婆和小姨子的生日礼物,就非常不理解。

但了解了很多细节之后,我发现,一个人如果一直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自己以外的人事物上,而自己没有任何成长的话,哪怕外面所有的人事物在外人看来都非常好,但人生都很容易走下坡路。

为什么外人看来一切都很幸福美好,但大伯母的女儿依然觉得这也不好,那也不如意。

因为本质的核心就是,外面的一切其实都是自己心境的呈现。不同的人看到同一件事情想法都是不一样的,哪怕同一个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看到同一件事情想法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我相信这姑娘的老公在谈恋爱的时候,看到她那个时候的男朋友送他母亲生日礼物,给她妹妹买蛋糕,肯定觉得这男孩儿特别孝顺,以后也会对自己同样的好。

但现在自己的这个状态,看啥都不顺眼的时候,就觉得凭什么给他母亲礼物,她妹妹的蛋糕是亲自选的,就感觉自己是区别对待。

请问,外面的人事物有变化吗?没啥变化。变的是什么,是一个人的心态。当一个人的心态,也就是能量状态很负面的时候,就是看啥都不爽。

02 .

/

那么问题又来了,好好的一个人,生活中一切看起来都挺好,怎么就会变成这样的呢?

其实归根到底的原因,还是这个人自己。如果一个人的眼睛永远是向外的,从来没有内观过,也从来没有自我反省过,那么他/她的能量是一直向外涣散的。

那有些人意识到了这点,就会去读书,会去学习,会去运动,总之,会去行动为自己做一些改变。

但如果一个人从始至终都是无意识的状态,也就是没有任何觉察的在生活,那所有的发生,他/她依然会觉得都是别人的问题,都是别人的错,我很好,我没问题。

所以,我没有告诉这位姑娘,这些其实都是她自己造成今天的结果,因为说这些全都是没用的,她完全听不进去的。

我只是直接告诉她一个结果,如果再这样下去,她最大的可能性不是说能不能分到多少钱,拿到几套房子的问题,而是长期处在这种负面情绪中,身体肯定会出现问题。

我大伯母跟我形容,每次她和老公大吵大闹的时候,再到她这里来大吐苦水,我大伯母都觉得整个人头晕、想吐,然后心脏咚咚咚直跳,大伯母说再这样被她搞下去,她的命都不长了。

而正如我所说,大伯母说这两年她女儿的身体越来越差,隔三差五就容易感冒,看我气色很好,人还很精神,她说姑娘家每天都睡到很晚,整个人感觉懒洋洋的,没什么朝气,还经常生病,确实是这样的。

所以,我直接告诉她,一来如果她还是这种状态下去,身体都有可能支撑不了她打官司的那天。二来现在说什么她都是听不进去的,甚至大伯母希望她可以去看看心理医生,或者找个心理咨询师聊聊天,没想到她女儿听了直接摔杯子,拍桌子,觉得“你们都认为我有问题,凭什么是我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一直没有觉察,也没有意愿想要改变的话,那么这些经历就是他/她人生中应该要经历的,别人无法干涉她的因果。

哪怕再厉害的人给出正确答案,他/她们的反应就只会是“怎么是我的问题?为什么不去说说别人!?”

这样的情况,哪怕是咨询师在场,都不要说再多了,就只能等他/她们自己想要醒来的那天,他/她们自己会去寻找解决之道。

03 .

/

其实像我大伯母女儿现在这种情况,如果要去一点一点针对她的问题本身寻求思路,是无解的。

为什么?

因为如果单单围绕着她的这些问题,就很容易被她绕进去。为什么儿子给自己妈买礼物就不行了?为什么大哥给亲妹妹买礼物就不行了?

她就会立马反驳道:“以前可不是这么对我的,什么事情都是先想着我的。现在我还给他生了个孩子,就这么对我,就是骗子,骗子,骗子!”

这感觉像啥?是不是像在无理取闹!

所以,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她自己需要跳脱出她自己创造的那些问题,只有跳脱出来,思维才不会在原先的问题里打转。

然后去找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做,就像文章开头罗翔说的,可以去读书,做运动,甚至养鱼养花、逛公园……哪怕是在树荫下发发呆,也是让自己每天有一点独处的时间。

这样时间长了,人就会始有一些觉察,慢慢地才会有一些反省,而内心的一些结会自己慢慢松开。

回到这姑娘本身提的问题,她就像要情绪价值,可以吗?

可以的。

但要清楚的是,这个情绪价值不一定非得别人给你,也可以自己给自己。其实最长久的情绪价值,就是学会自己给自己。

能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就是在给自己提供情绪价值了。

最厉害的,无非就是自己做什么都能变成自己喜欢的事情,都能给自己提供情绪价值,这是最高境界了。但能做到第一层,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从问题中跳脱出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要不然的话,永远关注问题本身,一定是无解的。

但这个前提,永远是这个人本身有意愿想要改变,有意愿去行动,这个改变才有可能发生。旁人给她的那些建议才有可能奏效。

就像《知否知否》里的明兰,她自己本身就是成长型思维的人,所以,只要祖母一点拨,马上就能激发起体内成长的激素,都不用仆人喊她,第二天她就立马改头换面,早早起来梳妆,开始操持府上大小事务。

所以说,不想醒的人,怎么叫都叫不醒。愿意醒来的人,谁都阻挡不了前进的步伐。

一个人要想一生都好命,就千万不要停止自我成长,不要以为眼前的幸福就是一世的幸福,而沉溺于一时幸福的温床停滞不前了。

要知道大环境小家庭一直都是在变化的,人也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变化才是永恒的常态,一个人想要在变化中寻求一些稳定性,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让自己越来越好,好到不管外界怎么变,自己的内核都能稳定应对。

就像有句话说的:好的生活,前提便是自己醒悟;好的人生,终究在于自我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