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心理学助力与萌娃建立平等关系?
发布时间:2025-10-08 08:14 浏览量:1
在幼儿园工作这么多年,我见过太多家长和孩子沟通时的冲突场景了。就说晨间接待的时候,有一天早上,一位家长送孩子来幼儿园,孩子死活不想进教室,紧紧抱着家长的腿,哭得那叫一个大声。家长呢,着急去上班,硬拖着孩子往教室走,嘴里还不停地呵斥:“哭什么哭,赶紧进去!”孩子不仅没停下来,反而哭得更凶了,场面一度十分混乱。还有在区域活动中,两个孩子因为争抢积木起了争执,要是老师处理不好,也会引发孩子和老师之间的小矛盾。这些场景其实都反映出平等沟通在亲子和师幼关系里有多重要。
其实啊,3 - 6 岁的孩子心理发展有他们自己的特点。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来看,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看世界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就像孩子会觉得太阳是跟着自己走的,这就是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也提到,这个时期的孩子情感需求很强烈,特别渴望被尊重和理解。了解了这些孩子的心理特征,我们就能更好地和他们建立平等的关系。
知道了孩子的心理特点,接下来就说说建立平等关系的具体方法。
首先是蹲姿沟通。在日常生活里,很多家长习惯站着和孩子说话,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会让孩子心里有压迫感。就拿吃饭来说,孩子不想吃青菜,家长站在旁边大声命令:“必须把青菜吃完!”孩子可能就更不愿意吃了。但要是家长蹲下来,和孩子眼神平视,轻声说:“宝贝,青菜可有营养了,吃了能让你长得高高的,咱们尝一尝好不好?”这样的沟通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不只是身体姿势的改变,更是向孩子传递尊重的信号。
除了蹲姿沟通,赋予选择权也很关键。在安全的范围内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比如早上起床穿衣服,家长可以拿出两件衣服问孩子:“你今天想穿这件红色的,还是蓝色的呢?”孩子会觉得自己有了决定权,就更愿意配合穿衣服。在玩游戏的时候也是一样,家长可以和孩子商量:“我们今天玩搭积木,还是画画呢?”这样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会更高。
情绪表达也不容忽视。很多家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会把怒火憋在心里,用冷暴力对待孩子。其实这样不利于孩子理解平等沟通。比如孩子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家长可以坦诚地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我现在有点生气,因为你把玩具弄得到处都是,家里变得乱糟糟的。”而不是一声不吭地收拾玩具,让孩子摸不着头脑。通过这种方式,孩子能明白自己的行为给家长带来了什么感受,也能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不同的场景里,这些方法也有不同的应用。在饭桌对话的时候,家长可以先问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有什么开心的事,然后再引导孩子吃有营养的食物。比如:“宝贝,今天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玩得开心吗?这道菜可好吃了,你尝一口。”睡前故事选择法也很实用,家长可以准备两三个故事,让孩子自己选一个想听的,这样孩子会更期待睡觉时间。
我听过不少家长实践后的反馈。有位家长跟我说,自从用了蹲姿沟通和赋予选择权的方法,孩子变得听话多了,亲子关系也更融洽了。还有家长说,学会坦诚表达情绪后,孩子也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脾气了。这些成功的例子说明,这些方法是很有效的。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建立平等亲子关系,我给大家制定了一个 21 天平等关系养成计划。前 7 天,家长每天至少要蹲下和孩子沟通一次,让孩子感受到平等的态度。中间 7 天,每天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尊重他们的自主权。最后 7 天,当孩子犯错时,家长要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压抑怒火。坚持 21 天,相信大家能看到亲子关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