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闪发光“文科生”⑦丨模糊石刻“逆生长”,跨越千年的温暖相拥
发布时间:2025-10-15 18:22 浏览量:2
岁月淘洗万物的力量多强大?就连印记深深的石刻也经不起消磨。
然而,看起来冷冰冰的摩崖石刻,深藏着古代先人的心事和情感。
这不,在湖南省的南边,永州祁阳,远离繁华闹市的山水间,竟然有一个古代网红文旅打卡地。
黄庭坚、米芾、何绍基……慕名前来的粉丝中,很多人本身就是名载史册的大V。
这个唐代的偏远之地因何出圈?就是因为一方石刻。
1200多年前,唐代诗人元结途经永州祁阳,爱上一条无名小溪的清新自然,于是归隐溪畔,并为小溪取名“浯溪”。
后来,元结请好友颜真卿手书自己创作的文章《大唐中兴颂》,并刻于浯溪摩崖,“爆款”产品自此诞生。此后的约1200年间,250多位文人来到浯溪,留下505方石刻。这个摩崖石刻群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令人担忧的是,浯溪的摩崖石刻在湘江边,千百年下来,许多石刻被风吹日晒雨淋,变得模糊不清。
浯溪、朝阳岩、月岩……永州的摩崖石刻数量位居湖南第一,现存2100余方,其中7处摩崖石刻群是“国保”。它们与浯溪摩崖石刻面临着同样的严峻问题。
石刻上的历史故事和文明因子如何传承?湖南本土,两个团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马栏山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利用不同光线刻痕产生不同阴影的原理,计算石碑的刻痕深度,用光照立体采集技术和摄影测量技术,结合高精度三维扫描,再通过图形叠加和图形渲染技术等,让模糊的石刻重新变得清晰。刻痕深度大于0.01毫米的石刻,都可以原汁原味复刻。
在浯溪碑林风景名胜区,由“元结”担任AI馆长的摩崖石刻数字博物馆能让你沉浸式体验千年“网红打卡地”的热闹模样。
依托湖南科技学院、湖南大学和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家单位联合组建的砖石质文物智慧化保护利用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则研发了三维模型重构与智能复刻技术。这一项技术能够在不接触石碑的情况下,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形成三维数据,经过三维模型重构并修正后,用智能雕刻机实现石碑石刻等比例复刻。实验室长期关注和检测永州重要摩崖石刻的本体和所处环境,希望研究出植物根系生长、微生物、洪水等环境下摩崖石刻的科学保护利用方案。
面目模糊的摩崖石刻竟然能“逆龄生长”,重回清晰的光彩模样。这不由让人感叹:当历史尘埃模糊了那些直抒胸臆的浓烈,是科技重燃火把,让我们实现了跨越千年的温暖相拥。
出品人|夏似飞 刘建光 祝平良
策划|杨又华 禹振华
统筹|曹辉
执行|周月桂 曾益
记者|龙文泱
编导|周浩宇
摄像|邹尚奇
剪辑|宋太桓
湖南日报社文体频道 湘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