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2025读者·领读者大会在兰开幕

发布时间:2025-10-17 07:49  浏览量:1

10月16日,2025读者·领读者大会在兰开幕。为期两天的时间里,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教育名家,数百位校长、名师和阅读推广人展开深度交流,并将举办一系列精彩纷呈的书香阅读活动。

本次大会以“AI时代重塑阅读生态”为核心主题,倡导“人工智能时代,让阅读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并明确提出围绕家庭、学校、社区三大场景,构建数字化学习中心,携手各界力量共建“阅读共同体”与“学习共同体”,为AI时代的全民阅读发展锚定方向。

开幕式上,发布了以阅读为引领的阅读与文化服务数字平台“读者App(3.0版)”、青少年分级阅读产品“读者青少年阅读丛书”、“阅读+生活”一站式服务平台、“读者新阅集”“读者·新阅读”校园阅读服务体系等,力求持续推进全民阅读“领读者十百千万工程”。

读者App3.0是读者出版集团倾力打造的大型综合性阅读与文化服务数字平台。该平台集阅读服务、数字出版、数字教辅、文旅文创于一体,致力于打造引领文化、服务多元、协同高效的数字生态中心,构建“纸质为根基、数字为增量、融合服务为特色”的立体化产业格局。平台核心功能由读者阅读推荐、飞卡闪读、AI阅读助手、数字书刊,全场景数字阅读生态、数字教辅,学生帮、文化服务,文旅文创、电商购物,读者商城等版块构成,形成“阅读+文化+消费”生态闭环。

当日,由共青团甘肃省委、读者出版集团、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甘肃广电传媒集团、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的“领读者·书香中国——我和阅读的故事”短视频征集活动正式启动。与会嘉宾还为“全民阅读读者·领读者”颁发聘书,为“读者·领读者全民阅读书香校”授牌。

本次大会由读者出版集团、兰州市委宣传部、中国邮政集团甘肃分公司共同举办。

相关新闻

数智时代点亮阅读灯塔

2025读者·领读者大会主题演讲精彩纷呈

十月的金城,秋阳照在美丽的黄河之滨,透过树梢在黄河两岸投下斑驳光影。甘肃大剧院的入口处,造型别致的“2025读者·领读者大会”几个大字在暖光里流转。

本次大会邀请了李敬泽、荣新江、翟博、刘亮程、赵丽宏、叶舟、蔡可、熊丙奇、毕啸南、李怀源、蓝继红、骆龙衍等文化和教育名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数百位校长、名师和阅读推广人,共同围绕“AI赋能教育,如何培养会提问的人”“阅读照亮人生”等议题展开了深度交流。演讲现场坐满了千余名读者,老教授扶着眼镜仔细聆听,中学生捧着写满问题的笔记本,互联网从业者则抱着平板电脑边听边记录……这一刻,不同代际的面孔,因“阅读”二字在此交汇。

本报节选部分专家现场演讲精华,期望能与广大读者共赴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李敬泽:

阅读关乎的是生命本身

首先登台演讲的是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他带来的演讲为《阅读与我们时代的精神构建》。

“飞机就要在兰州降落时,我从飞机上看到苍茫的西部大地,这个时候我想到的是敦煌。”李敬泽的声音清越如泉,“敦煌文献这份宝藏让我们看到一千多年前敦煌的阅读生态:人们在读《论语》《孝经》和佛经建立精神根基,也在读李白、白居易的诗歌构建审美世界,还在文书中交流生活经验,宛如古代的‘小红书’。”

“今天,我们再次站在文明转折点,从印刷文明迈向数字文明。”他说:“在这个AI时代,阅读的意义何在?我想,阅读的根本意义,在于建立与自我、他人和世界的深度连接,阅读关乎的是生命本身,关乎如何成为强健、宽阔、富于创造力的人。”

叶舟:

AI时代文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如果说李敬泽的演讲是对甘肃文化的深情回望,那著名诗人、小说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叶舟带来的《数字时代的阅读与文学写作》则以充满诗意的比喻阐释了AI时代文学不可替代的价值,掀起了思想的浪花。

“我们正身处一场盛大的‘数字狂欢’,AI技术能轻易复刻大师之作,稀释经典文本,使原创一词充满嫌疑。”叶舟一边说一边扬起了一只手,好似手中托举着的是文学力量:“文学阅读与写作也不能豁免地站在十字路口,需要检视自己,扪心自问。”

演讲中,叶舟分享了俄罗斯童话《青蛙公主》及美国诗人罗伯特·勃莱的解读。他阐释道,故事中丈夫烧掉青蛙新娘的“蛙皮”,导致其永远消失的悲剧,隐喻着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件脆弱而隐秘的“蛙皮”,它连接着正直、爱心和诚实等古老的本性,人类不应为迎合世俗(或技术)而将其抛弃。

叶舟说:“在AI的精准喂养与围追堵截下,如何保持这份‘蛙皮的湿润’?就如作家李敬泽行走黄河、刘亮程耕耘‘一个人的村庄’,他们笔下那些源于大地和亲身经历的细小感动,绝非任何大型语言模型可以虚构或复刻。”“所以我坚信,AI时代起决定性作用的,终究是机器背后的人道、人心和人性。”他由衷地说。

演讲尾声,叶舟讲述了一个多年前在《读者》上读到的故事:暴雨中,一个孩子对着闪电微笑,因为相信“天空在给我拍照”。面对AI时代带来迅猛变更的新技术,他以这一动人的意象向全场呼吁:“祝愿诸位也能像那个小小的天使一样,时刻保持微笑,时刻保持一种仰望天空的姿态,让生命永不枯竭。”

翟博:

文明传承在数智时代迎来黄金期

数智时代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对教育改革和文明传承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教育报刊社原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翟博带来的演讲是《中国人的家教智慧与数智时代的文明传承》,受到了高度关注。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翟博:“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人生教育的第一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良好的家教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的确如此,中国家训智慧源远流长,内容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立德为本、读书做人、清廉宽厚,凝聚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诸多方面,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数智时代,教育数字化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引擎。”翟博认为:“人工智能推进教育全新变革,实现个性化、高质量、大规模学习,但需警惕‘技术至上’陷阱,坚守育人本位。文明传承在数智时代迎来黄金期,数字技术为保护与传播文化遗产提供便利,但核心是传承信息背后的意义、价值与智慧。”

观澜新闻 首席记者 李超 文/图

编辑丨马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