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门槛破冰!国考放宽年龄后,体制内外都慌了?
发布时间:2025-10-17 12:00 浏览量:2
2025年10月15号早上8点,2026年度国考报名一开门,朋友圈和求职群就炸了。
不是因为计划招3.81万人多,是咱念叨好几年的“35岁门槛”,这次真给拆了,公告里明明白白写着,报考年龄上限到38周岁,应届硕博更宽松,能到43周岁。
其实,之前每次国考报名,我都能刷到“34岁最后一战”“差几个月满35,没资格报”的吐槽。
这次年龄一放宽,我那两个考了三年的朋友,一个36岁、一个37岁,直接在群里发了“狂喜”表情包,说“本来都打算放弃考公,去开网约车了,现在又能冲一次”。
连国考都不再卡35岁,这话一出来,全网都在问,“企业还好意思在招聘启事上写‘35岁以下’吗?”
毕竟国考在大家心里,算是“考试天花板”,它都松口了,其他用人单位再硬卡年龄,多少有点说不过去。
可能有人觉得,国考这次是“突然发力”,其实不是。
早从去年开始,不少地方的公考、事业单位招聘,就已经在拆35岁的门槛了。
上海2025年招执法类公务员时,就把年龄定在18到38岁;四川眉山、遂宁更直接,本科岗位放宽到38岁,研究生能到43岁,跟这次国考标准一模一样。
还有山东、新疆、贵州,部分事业单位岗位甚至放得更宽,到45周岁以下。
我之前跟一个在四川做公考培训的老师聊过,他说去年四川放宽年龄后,35到38岁的考生占比涨了快两成,
“好多人都是之前没资格报,放宽后赶紧来报名,其中还有不少在企业做过中层的,说想换个稳定点的工作”。
为啥这些地方敢先试?其实跟“35岁门槛”的历史有关。
1994年就有规定,考公务员得35岁以下,2019年又重申了这一条。
后来企业招聘跟着学,慢慢就成了“默认规矩”。
但这几年大家发现,这规矩太死了,尤其现在上学时间变长,好多人毕业就不年轻了,再考几次试,很容易就超了35岁。
有人问,国考选在这时候放宽年龄,是不是跟延迟退休有关?
确实,延迟退休从2025年开始,男职工要逐步延到63岁,女职工到55到58岁,和国考放宽的3岁幅度,看着就挺同步。
我不敢说两者有直接关系,但客观上,现在人口形势确实不一样了。
加上教育年限变长,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都到14年了。
说通俗点,现在本科生毕业基本22岁,硕士25岁,博士28岁。
要是中间复读一年,或者考公“二战”“三战”,很容易就奔着35岁去了。
我有个学弟就是这样,本科复读一年,硕士毕业26岁,考公考了两次没上岸,第三次报名时已经34岁半。
当时他还跟我说“这次再考不上,就彻底跟体制内无缘了”。
现在国考年龄放宽到38岁,他直接跟公司请了长假,说“要再拼一次,这次没年龄焦虑了”。
但话说回来,光有报名资格还不够,大家更关心的是,35岁以上考上公务员,之后的路好走吗?
有人担心“跟20出头的年轻人一起入职,晋升还有机会吗?”“之前在企业的经验,到体制内能用得上吗?”
这些担心不是没道理,我认识一个在街道办工作的大哥,36岁考上公务员,现在40岁了还是科员。
他说“基层晋升本来就慢,年龄大了确实会有劣势,比如有些需要熬夜的活儿,精力不如年轻人。
但反过来,处理群众矛盾、协调社区关系时,我之前在企业做管理的经验,反而比刚毕业的同事更顺手”。
所以说,国考放宽年龄只是第一步。
之后还得有配套的政策,比如针对大龄公务员的培训,让他们更快适应工作;再比如优化晋升机制,别让年龄成为“硬门槛”。
不然就算进去了,也留不住人,更发挥不了他们的优势。
现在已经有企业跟着松口了,比如今年有个地方的燃气公司,录用公示里有个41岁的北大本科生,还有个39岁的专科生。
虽然后来解释说北大那位是成人本科,但不管怎么说,要是放在以前,35岁以上根本没机会进面试。
这就是国考的示范作用,它一松口,其他用人单位再明着卡35岁,舆论上就站不住脚了。
但其实,想彻底解决年龄歧视,光靠国考还不够。
比如现在还有岗位卡性别、卡第一学历,甚至卡星座、MBTI,这些都得慢慢改。
最根本的办法,还是把经济搞活,让市场上的岗位变多。
要是企业有足够多的岗位,不用靠“卡年龄”来简化筛选,自然就不会揪着35岁不放了。
毕竟,不管是25岁还是35岁,能干活、干好活的才是好员工。
总的来说,这次国考拆了35岁门槛,是件好事。
它不光给了大龄考生一个机会,更给整个职场提了个醒,年龄从来不是衡量能力的标准。
接下来就看后续配套能不能跟上,也希望更多行业能跟着松口,让不管多大年龄的人,都能有机会拼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