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尔语系是在何时何地起源的,是如何起源的呢?
发布时间:2025-10-17 11:52 浏览量:2
从考古学、语言学、生物学角度都可以
首先申明一下,本文的部分内容参考了知乎用户 @坂井泉水 的文章,在分析乌拉尔人起源的同时,也对史前东-西伯利亚的人口更迭情况进行一次梳理
目前可识别的西伯利亚早期成分中,值得关注的是“古-北欧亚人”(Ancient North Eurasian,ANE)谱系,其代表性样本有:
1,马尔塔男孩(Mal’ta boy,MA-1,约24,000年前)
2,阿丰托瓦-戈拉古人(Afontova Gora,AG2/AG3,约17,000年前)
到了14,000–19,000 年前,来自东亚大陆北部的人口(China_AmurRiver_LPaleolithic)开始向西伯利亚方向迁徙,在西伯利亚这些古-北东亚人与古-北欧亚人发生了基因交流与融合,最终形成了一种新的混合成分→“古代-古西伯利亚人”(Ancient Paleo-Siberian,APS)谱系
China_AmurRiver_LPaleolithic指的是旧石器时代阿穆尔河流域(AR)的狩猎采集者,他们为古代-古西伯利亚人贡献了60%-70%的祖先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AR14K-19K的父系类型是比较单一的,几乎完全属于C2a,因此可以认为旧石器时代阿穆尔河流域人口的扩张,本质上就是C系人口的扩张
“古代-古西伯利亚人”的代表性样本有:
1,东北西伯利亚,雅库特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个体Khalyraas(约16.7 kya)
2,东北西伯利亚,楚科奇地区,中石器时代的个体Kolyma_M(约10 kya)
3,外贝加尔边疆区、靠近蒙古边境的个体Ust’-Kyakhta(常缩写为 UKY,约14Kya)
注:这里的 “kya” 是考古学和古人类学常用的时间单位,意为“千年以前”, 14 kya = 14,000 年前
到了中石器时代,东北西伯利亚,雅库特地区开始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样本“KhatystyrCave_10.1kya”
该样本的遗传特征是在古代–古西伯利亚人的基础上,再一次与阿穆尔河流域狩猎采集者发生了基因融合
之所以被描述为“再一次”,是因为古代–古西伯利亚人本身就包含了阿穆尔河流域狩猎采集者的成分
这也说明了西伯利亚与阿穆尔河之间存在着持续的人口流动现象,推测部分西伯利亚的Q系人口也是在这一阶段流入到东北亚的(AR9.2K_o),也有一些南下进入黄河流域(XW-M1R18 - XiaoWu),参与到了新石器时代东北亚人与黄河流域农民的形成
到了全新世早期(约 8,000–10,000 年前),以 KhatystyrCave_10.1kya 为代表的人口在东北西伯利亚逐渐稳定,并在约 8,447 年前的外贝加尔湖地区形成一个新样本Dzhylinda_8.4kya
Dzhylinda_8.4kya的父系属于C-1699(F16224)
这里补充一下,最早的一批C系人口的扩张与C-F3918相关,这一支于14000年前的贝加尔湖周边演化出了UKY个体,其后代遍布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的贝加尔湖、阿尔泰以及蒙古
C系人口的“再一次”扩张则与C-F16224相关,上文已经提到这次扩张可能发生在旧石器向中石器时代过渡期间
Dzhylinda_8.4kya后来又进一步吸收了约 20% 西贝加尔湖成分,逐渐发展出了Syalakh–Belkachi文化
Syalakh–Belkachi文化(6,200–6,800 年前)是 东北西伯利亚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考古文化,其代表性样本是距今约6,238年的Yakutia_MN(样本号Onnyos-1)
以上内容就是东北西伯利亚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及之前的人口结构变化,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古-北欧亚人”→黑龙江/阿穆尔河人口输入→“古代-古西伯利亚人”→KhatystyrCave(10,100 年前)→Dzhylinda(8,447 年前)→Syalakh–Belkachi文化(6,200–6,800年前)
至于贝加尔湖周边的人口结构变化,在这里就简单概括一下:
早期人口的演化与东北西伯利亚地区相似,后续开始有“新-西伯利亚人”成分输入,也就是裕民 → 东贝 → 西贝
最后就是新旧两种成分混合
70%古 + 30%新 → Baikal_EBA
70%新 + 30%古 → Baikal_EN
我们把话题再拉回到东北西伯利亚,聚焦该地区6,200年之后的人口结构变化
大概到了4000多年前,Yakutia_MN( Syalakh–Belkachi文化)受到来自“新-西伯利亚人”的显著影响,形成了Yakutia_LNBA这一遗传成分
Yakutia_LNBA,即新石器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LN–BA)雅库特地区的人口。
这一变化标志着东北西伯利亚的人口结构开始重塑
遗传比例分析显示
Yakutia_LNBA ≈ 50% Yakutia_MN + 50%Transbaikal_EMN / East-Baikal_EMN
需要注意的是Yakutia_MN主要是古代–古西伯利亚人的延续,而古代–古西伯利亚人与 现代叶尼塞人以及 美洲原住民(如北美的纳-德内人) 有一定的遗传联系
东-贝加尔湖成分(East-Baikal) 的输入显然推动了该地区向“新西伯利亚人血统或者乌拉尔血统”靠近
N-M2126(Transbaikal_EMN,样本号brn003)>Z1979(Yakutia_LNBA)
N-M2126(Transbaikal_EMN,样本号brn003)>M2019(Yakutia_LNBA)
Yakutia_LNBA(3200-4500年前)与 Ymyyakhtakh 文化 相对应,在扩张至中西伯利亚后,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地区衍生出了Kra001.SG,4.2Kya(Krasnoyarsk_BA)
N-Z1979(Yakutia_LNBA)>CTS6967(Krasnoyarsk_BA)
这里要说明一下,这种“新西伯利亚人”成分并非在4000多年前才首次向西扩张,只是在 Yakutia_LNBA—Seima–Turbino 这一阶段才出现规模化、可清晰追踪的扩散路径
Yakutia_LNBA遗传成分在现代恩加纳桑人(Nganasan)中达到了最大化,这些携带Yakutia_LNBA或Kra001遗传特征的群体,在青铜时代搭上了塞伊玛-图尔宾诺(Seima-Turbino)技术扩散的快车
在西进过程中,他们与草原印欧人群(安德罗诺沃、斯鲁布纳亚、梅若夫文化(Mezhovskaya))发生了接触融合形成了“乌戈尔人”,后来进一步演化出了匈牙利征服者(马扎尔人),曼西人,汉特人等乌拉尔子集....
N-CTS6967(kra001)>L1026(Proto-Uralic)>Z1936(Conq_Asia_Core)
今天匈牙利人的语言就是来自于匈牙利征服者(马扎尔人),该语族的另外两个相关群体是汉特人和曼西人
N-Z1936(匈牙利征服者)>B540/L1034( 汉特人和曼西人)
从语言学角度来说,乌戈尔是乌拉尔语系的一个分支,包括匈牙利语支和鄂毕-乌戈尔诸语支(Khanty and Mansi)
Yakutia_LNBA的另一个支系是N-M2019,这一支系后来进入到蒙古库苏古尔地区,被石板墓文化人群所吸收(样本号为I6365),成为铁器时代石板墓文化人群的一部分
N-M2126(Transbaikal_EMN,brn003)>M2019(Yakutia_LNBA)>M2058(Slab Grave,样本号: I6365)
2024年的一篇学术论文《考古遗传学分析揭示匈牙利Aba royal family的东欧亚父系谱系》,Aba royal family被证实为N-M2019,具体来说是它的亚支A9408
N-M2058>M2016(雅库特人,Yakuts) 和 A9408(Aba Family+Huns)
《匈人和匈牙利人的事迹》(Gesta Hunnorum et Hungarorum)将Aba royal family 与匈奴王阿提拉联系起来,当然这个只是猜测,因为不可能找到阿提拉的尸体进行验证,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匈人精英里一定有Slab Grave_EIA的基因流入,并且对一些斯基泰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最后总结一下
原始乌拉尔人(Proto-Uralic)的早期发源地可能位于贝加尔湖周边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圈。他们在新石器晚期至青铜早期逐步向北扩展至雅库特地区,再向西迁徙至中西伯利亚(如 Krasnoyarsk_BA),最终抵达乌拉尔山脉一带,成为后世乌拉尔语系民族的基础。
与此同时,留在东西伯利亚的“新西伯利亚人”在后续的历史过程中逐渐被来自东北亚的基因成分同化吸收,形成了现代的图瓦人、雅库特人等具有突厥语特征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