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之上,治理的温度与力量

发布时间:2025-10-17 15:02  浏览量:1

在这个追求高效治理的时代,我们见证过太多宏大的改革叙事。然而,在湖北随州高新区,一场微观层面的“五重”清单改革,却以其独特的实践告诉我们:制度创新的本质不在于设计的精巧,而在于让每个普通人都能成为改革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随州高新区的困境颇具代表性:48人的行政编制,承担着完整开发区甚至县(市区)的全部职能。“小马拉大车”的现实压力下,他们选择了最具挑战性的道路——将重点企业、重大招商、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点工作纳入清单化、责任化、节点化的管理体系。这不仅是一次管理技术的升级,更是一场治理理念的重塑。

清单的独特价值在于它的契约精神与执行力。当200余项具体任务被清晰地呈现在战略地图上,责任不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具体到人、精确到时的承诺。在青春化工园区,危化品停车场建设项目采用超常规推进模式,仅用一个半月就基本建成主要功能区。那些凌晨的督办、深夜亮着灯光的协调会,记录着这份承诺的分量。

真正让制度焕发生机的,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随州高新区创造的绩效考核机制——主动承担任务可获得加分,超额完成可得奖励——巧妙地将组织目标与个人价值实现融为一体。在企业车间、在创新实验室、在政务服务中心,我们看到了“考核机制让每个人都动了起来,变被动为主动”。这次“五重”清单改革,揭示了一个朴素真理:最好的制度,是能激发每个人内心动力的制度。

随州高新区探索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为全国面临相似困境的开发区提供了可复制的“随州样板”。这个样板的核心价值在于:它证明了通过精密的制度设计,完全可以破解“小马拉大车”的治理难题。其借鉴意义至少体现在三个层面:治理理念上,实现了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治理的转变;工作机制上,建立了从任务生成到督查考核的完整闭环;队伍建设上,形成了从“等靠要”到主动作为的良性循环。这些宝贵的经验,对其他园区提升治理效能具有参考价值。

治理的本质,从来不仅是控制与规范,更是激活与赋能。随州高新区的“五重”清单改革,其深远意义在于重新发现了治理中的人本价值——对个体创造力的尊重,对制度效能的追求,对发展质量的提升。这种不依靠资源的堆砌,而是通过制度的优化实现效能的倍增探索,可能会给同类园区提供既接地气又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从这个意义上讲,随州高新区的实践,已然超越了地域的界限,成为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一个温暖而有力的探索。它告诉我们:最好的治理,是让每个人都成为发展的主角;最好的制度,是能让平凡人做出非凡事的制度。这正是“随州样板”最值得借鉴的核心价值。

本专题策划:骆 娟 钟克波

编辑:虞攀亮

编审:马若诗

审核:苏劲松

出品:中国高新区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