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发现:天冷坚持戴帽子的人,过不了半年,身体或会有3大变化
发布时间:2025-10-17 17:39 浏览量:1
►
本文1687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每年一入冬,街头上戴帽子的人就多了起来。保暖、防风、美观,似乎是很多人冬天出门的“标配”。但你知道吗?长期戴帽子保暖,虽然看似无害,实际上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给身体带来三大变化。
医生提醒:帽子戴得对,是养生;戴得不对,反而可能伤身。
58岁的张阿姨是个怕冷的人,一进10月就开始戴毛线帽,出门戴,室内也戴,连睡觉都不摘。头暖了,人却越来越不舒服:头皮发痒、脱发加重、甚至反复头痛。
医院检查后发现,她患上了脂溢性皮炎,头皮炎症严重,毛囊堵塞,医生判断与她长期戴帽子透气不良直接相关。
另一位30岁的上班族小刘,骑电动车上下班,风大怕头凉,他每天都戴一顶厚帽子。可几个月后,他发现自己记忆力下降、总是精神不振,甚至出现了轻度焦虑症状。医生建议他改善生活习惯,而“帽子不离头”正是诱因之一。
1. 头皮环境被打乱,易引发炎症和脱发
头皮和脸一样,需要呼吸和代谢。长期戴帽子容易造成局部温度升高、湿度加大,形成封闭、闷热的环境,细菌和马拉色菌等微生物繁殖加快,增加患脂溢性皮炎、毛囊炎等疾病的风险。
据《中华皮肤科杂志》研究显示,在冬季高发的脂溢性皮炎患者中,有超过35%的病例与头皮长期闷热有关。
此外,头皮炎症会直接影响毛囊健康,造成脱发、头皮屑增多、头皮痒等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冬天脱发更严重的原因之一。
2. 大脑散热受阻,可能导致头晕、记忆力变差
人体的大脑消耗了全身能量的20%以上,需要不断散热。帽子一旦捂得太严实,尤其是毛线帽、皮帽等不透气的材质,会影响大脑正常散热。
医生指出,大脑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容易导致脑部微循环紊乱,表现为头晕、注意力下降、反应变慢等问题,甚至影响情绪。中医也有“头为诸阳之会”,强调头部阳气运行的重要性。
一项2021年发表于《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的研究指出,头部散热不畅与轻度认知障碍存在一定相关性。
3. 自身调温机制被削弱,越戴越怕冷
长期依赖帽子保暖,会让身体逐渐“偷懒”。尤其是头部的血管丰富、神经密布,本应参与调节体温,但在被帽子长期包裹后,适应外界温度变化的能力下降,反而让人越来越怕冷。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一脱帽子就容易头痛、打喷嚏,甚至引发感冒或偏头痛。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的专家提醒,适当“冷刺激”反而能锻炼体温调节能力,提高免疫力。
戴帽子并不是错,关键是怎么戴、戴多久、戴什么材质的帽子。
1. 油性头皮或有头皮病的人
这类人本就头皮油脂分泌旺盛,戴帽子如同“闷蒸桑拿”,炎症风险更高。建议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帽子,避免长时间佩戴。
2. 儿童与老年人
儿童新陈代谢旺盛,老年人血液循环差,都更容易受温度影响。但也不能过度保暖,帽子应松紧适中,注意通风,并定期更换、清洗。
3. 运动或出汗后
运动后立即戴帽子,会让汗液堆积在头皮,引发湿疹、瘙痒等问题。建议待头部自然干燥后再戴帽子,避免细菌滋生。
冬天戴帽子没错,但要戴得科学。以下是医生推荐的正确方式:
帽子材质要透气,尽量选纯棉、羊毛类天然纤维。
帽子不宜戴太紧或太久,室内、车内应及时摘帽,给头皮“透口气”。
定期清洗帽子,防止细菌滋生,尤其是与头皮直接接触的帽子。
根据气温灵活调整,不必一进入秋冬就全天戴帽。
“头寒脚热”是中医推崇的养生理念,但保暖并不是越多越好。头部是人体的“调温中枢”,过分保护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医生提醒:天冷时正确戴帽子,重点是“适度”而非“过度”。给头皮透气的机会,也是在给身体调节的能力做“体能训练”。
科学保暖,从一顶帽子开始。
参考资料:
《中华皮肤科杂志》:脂溢性皮炎的相关环境因素分析,2021年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头部温度与认知功能关系研究,2021年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健康科普专栏,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