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特通话2.5小时,战斧导弹成筹码,乌克兰是生是死已一目了然?

发布时间:2025-10-18 09:47  浏览量:1

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两个半小时通话,在“战斧”导弹阴云下上演了一出匪夷所思的政治好戏;俄方主动公布的所谓“成果”,实则是一目了然的战略宣言,旨在恫吓基辅,向世界展示俄美才是乌克兰危机的真正操盘手;这充分反映了乌克兰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其战争走向和最终命运早已被两大国无情地置于交易筹码之上,其沦为大国牺牲品的结局是必然的。

外界普遍的共识是,此次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普特通话”,几乎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尤其在美方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这个核心冲突点上,双方的态度基本上是各说各的。

【多位美国情报界官员日前告诉美媒CNN,特朗普确实对普京提及了“战斧”导弹事宜,并以一种戏谑的姿态询问:“你介不介意我向乌克兰提供几千枚战斧导弹?”】

看得出来,这通电话的背景极其紧迫,正是因为美国内部传出了向乌克兰提供射程高达2500公里的“战斧”导弹的风声。一旦这种具备对俄本土纵深精确打击能力的武器落入基辅手中,莫斯科乃至俄罗斯欧洲腹地的所有城市和关键工业区都将直接面临威胁,这将是俄罗斯无法容忍的心腹大患。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在事后透露,普京在通话中强调“战斧”不会改变战场态势,但会严重损害美俄关系。这句措辞强硬的表态,与其说是一种否认,不如说是一种不留情面的直接威胁。

话又说回来,美国这一招的毒辣之处,就在于用得寸进尺的军援政策,彻底绑死了乌克兰,让它成为一个无限度消耗俄罗斯的人肉沙包。他们以“战斧”为诱饵,故意将冲突烈度拉高,甚至将战火引向俄罗斯本土,迫使俄方在焦头烂额中陷入战略被动,而华盛顿则隔岸观火,坐收地缘政治渔利,这本身就是对国际秩序的公然玩火。

既然通话没有达成任何可以载入史册的成果,俄方为何还要主动发起并大肆公布所谓的“战斧”风波后首个成果呢?这是一目了然的战略考量,其核心目标就是要向世界和基辅传递一个强烈的、不留情面的政治信号。

【据塔斯社等媒体17日报道,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向记者透露,普京在与特朗普通话后,立即在克里姆林宫召集了一场会议,并详细介绍了与美方领导人交换意见有关内容】。

这种高调而迅捷的行动,首先是一种政治自信的展示,强调俄军在战场上拥有“完全的战略主动权”,暗示美国的军援不过是偃旗息鼓前的垂死挣扎。更重要的是,这是俄罗斯在挑拨离间,向欧洲和乌克兰表明:你们的美国盟友,不过是与俄罗斯明牌互相对弈的另一个玩家,而你乌克兰,自始至终都不过是一个可以被随时丢弃的棋子。

看得出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那番“普京寻求谈判表明他正处于守势”的言论,无疑是对这一残酷现实的荒谬解读。这种短视决策充分反映了基辅决策层对大国博弈的天真与无知,令人感到不屑。

话又说回来,普京与特朗普达成的唯一“成果”,即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元首会晤,其背后的战略考量更是一目了然。

【特朗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说道:“我这辈子都在做交易……我想我们能完成这笔交易,希望很快就能完成。”】

特朗普的这一系列操作,包括对俄威胁出售战斧,都充分反映了他将国际关系视作一场生意的商人本色。他将“战斧”导弹这张牌牢牢握在手中,既是对普京施压的有效工具,也是向泽连斯基“索价”的筹码。他本人事后态度的180度转变,称“美国也需要‘战斧’导弹,不能‘掏空家底’来支援乌克兰”,更是赤裸裸地表明,一切都以他的利益最大化为转移。

当然,这里特朗普理解的“交易”,指的是用一张“战斧”空头支票,换取普京在乌克兰问题上做出实质性让步,从而让他在大选前获得一个“和平缔造者”的政治遗产。

最终,无论是普京的战略表态、特朗普的交易筹码,还是布达佩斯这个充满讽刺意味的会面地点(正是1994年乌克兰签署放弃核武《备忘录》之地),都指向了一个残酷的地缘政治底色。俄乌冲突从一开始就不是乌克兰的生死存亡之战,而是美俄两国进行利益交换和地缘博弈的白手套。这个事实充分反映了,当一个国家沦为大国遏制另一个大国的急先锋和桥头堡时,其命运便不再由自己主导。

可以看得出,基辅在感激美西方“大力支援”的同时,却不知自己早已被明码标价。所以,这场“战斧”风波和“普特会”的交锋,给我们的最大启示便是:在全球大变局之下,只有真正掌握战略主动权,拥有足以威慑一切得寸进尺外部势力的硬实力,才能避免国家和人民的未来,被他国以荒谬的方式推上谈判桌,成为大国博弈中注定牺牲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