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因肺栓塞不幸走了!医生:天冷宁愿在家睡觉,也别干这7件事

发布时间:2025-10-18 17:27  浏览量:1

本文1964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48岁的王女士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前一天还好好的,第二天清晨却永远地闭上了眼。

送医抢救无效,最终确诊为急性肺栓塞。医生感慨:“如果早点发现、早点避免高风险行为,也许人还能救回来。”

天冷了,不少人喜欢窝在家里,但你知道吗?冬季是肺栓塞的高发期,尤其是中老年女性,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致命后果。

今天我们就来讲清楚:肺栓塞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冬天风险更高?哪些行为千万不要做?

肺栓塞,全称为肺动脉栓塞,是指血栓等异物堵住了肺部的血管,导致肺部供血骤减。

简单说,就是“肺部血管被堵了”。

堵得轻,可能只是胸闷气短;堵得重,人可能几分钟内就猝死,根本不给反应时间。

据《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发布的数据,中国每年有超过30万人因为肺栓塞住院,其中超过15%的人没能活着出院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种病来得突然、进展极快,很多人以为是感冒、心慌、累,一耽误,就没了。

医生总结出一个规律: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是肺栓塞的“高发季”。为什么?

第一,寒冷导致血管收缩,血流变慢。
气温一低,身体会自动“保温”,血管收缩,尤其是四肢末端,血流速度减慢,血液更容易凝固,形成血栓。

第二,冬天活动量减少,长期久坐或久卧。
很多人喜欢“冬眠式生活”,尤其是老年人、术后患者,长时间不活动,血液循环变差,静脉血栓悄悄形成,一旦脱落,就可能冲到肺里,堵住血管。

第三,慢性病患者更容易“中招”。
冬季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的“复发季”,这些人本身血管就脆弱,再加上血液黏稠度高,更容易形成栓子。

所以医生提醒:天寒地冻时,越是舒服的状态,越容易酿成大祸!

为了让大家避开高风险,医生特别列出7个“冬季高危行为”。宁可窝在家里睡觉,也不要做:

1. 久坐不动

一天坐8小时以上、刷手机、打麻将、追剧不停,是最典型的诱因。

长时间不动,腿部血液循环减慢,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一旦站起来、活动,血栓脱落,直冲肺部,后果不堪设想。

建议:每坐1小时就站起来走动3分钟,哪怕原地踏步也好。

2. 洗澡水太热

很多人喜欢用烫水冲澡,觉得“热水一冲,全身舒坦”。

但高温会导致血管迅速扩张,特别是洗完澡突然站起时容易出现血压骤降,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建议:水温控制在37℃—40℃,洗澡时间不超过20分钟,洗完慢慢起身。

3. 睡觉关窗不通风

有人怕冷,整晚关窗睡觉,甚至裹上电热毯,殊不知这会让血液循环变慢、血液更黏稠,容易形成栓子。

建议:白天定时通风,睡觉时留一条小缝换气;室温保持在18℃—22℃即可。

4. 清晨空腹剧烈运动

很多人喜欢早起“跑个步、打个拳”,但清晨正是血压最不稳定的时候。

空腹、低温、浑身还没醒,就去剧烈运动,血管一收一扩,轻则晕倒,重则诱发心脑问题或肺栓塞。

建议:清晨运动前喝杯温水、热身10分钟,避免高强度运动。

5. 长时间卧床不动

尤其是刚做完手术、刚生完小孩的女性,如果术后卧床时间长,却没有及时进行下肢活动,很容易形成术后血栓

建议:医生允许后尽早下床走动,每天进行踝泵运动(动动脚尖),促进血液回流。

6. 忽视“小腿肿胀、疼痛”

很多人觉得腿肿就是累了,其实这可能是深静脉血栓的先兆。

如果一条腿突然肿胀、发热、疼痛,按压凹陷不恢复,要立即就医

切忌按摩!按摩可能会导致血栓脱落,加速肺栓塞发生。

7. 擅自停药

不少高血压、房颤、心梗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一旦自行停药,血栓风险飙升。

建议:任何药物调整必须由医生评估后进行,切勿擅自停药或换药。

医生指出,以下人群是肺栓塞的“高危人群”,必须提高警惕:

65岁以上老人

术后卧床病人

孕产妇

肥胖人群

长期口服避孕药女性

有房颤、静脉曲张、癌症病史的人

这些人群在冬季尤其要注意保暖、保持活动、按时服药、定期检查,防止血栓形成。

王女士的离世不是个例。据《中国血栓与止血杂志》统计,中国每年死于肺栓塞的人数接近心梗和脑梗总和的一半,但公众的认知远远不足。

很多人直到最后一刻,还以为是“喘不过气、累了一点”,结果错过了抢救的黄金时间。

肺栓塞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旦引爆,往往来不及说再见。

写在最后

天气越来越冷了,健康不能“冬眠”。不是所有的安静都是安全,不是所有的不适都能等一等。

从今天起,请记住这7件事别做,也一定要告诉你身边的人:肺栓塞,不是吓唬人,它真的会要命。

参考资料: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防治指南(2021年版)》
[2]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肺血栓栓塞症流行病学报告》
[3] 北京协和医院.《肺栓塞健康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