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疟疾!柬埔寨疟疾将清零遇资金断供!美国停援引反弹担忧

发布时间:2025-10-19 09:59  浏览量:1

2025年8月,柬埔寨正下着雨季的暴雨,CHAI的高级项目经理布蒙坐在金边办公室里,一点都没心思看雨。

他手里攥着柬埔寨的疟疾数据从2011年11.2万例降到2024年355例,连续好几年没死人,本来该高兴,可他却愁得慌。

目标是2025年底本土清零、2028年拿WHO认证,可现在钱不够、基层医生连检测都快忘了,边境还总飘来邻国的病例,这“最后一公里”,咋就这么难走?

柬埔寨这十年的疟疾防控,说起来真是场漂亮的翻身仗。

2017年布蒙刚加入CHAI时,全国还4.6万例病例,比前一年翻了倍。

那时候他们团队15个人忙得脚不沾地,给疫情重的四个省发了54.8万个防疟蚊帐,还手把手教村医认病例、发药物。

慢慢的,病例一年比一年少,2018年开始就没人死于疟疾了,2024年连恶性疟都给消除了,剩下的355例全是好治点的间日疟。

可就在快到终点的时候,麻烦来了钱不够了。

柬埔寨80%的防疟钱都靠外面捐,主要是全球基金和美国的PMI项目。

全球基金过去十年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砸了7.3亿美元,PMI从2011年到2023年也给了柬埔寨8700万美元。

结果2025年7月,美国突然把国际开发署(USAID)关了,PMI的资助直接断了。

之前PMI的钱就一年比一年少,从2021年1109万降到2023年800万,现在直接没了,等于断了条胳膊。

更头疼的是,政府这边也减钱了。

病例少了,就觉得“不用花那么多钱了”,可他们不知道,最后一公里才费钱。

柬埔寨国家疟疾项目的西夫就说,现在不少基层医院的医生,都忘了怎么检测疟疾、怎么治了。

以前天天看病例,现在几个月见不着一个,技能早生疏了,有的连检测试剂盒都不会用。

布蒙团队去调研,发现30%的基层医生都操作不对,这要是真有病例来,漏诊了咋办?

村一级的防控更是快撑不住了。

以前村疟疾工作者靠补助干活,现在补助少了,培训也不怎么搞了,有人干脆不干了。

这些人本来是最前线的哨点,能第一时间发现村里的病例,现在哨点弱了,病例很容易藏起来。

布蒙没办法,只能把团队缩编,以前一个省派两三个人,现在一个人要管一两个省,还成立了个“过渡小组”,琢磨着怎么多靠国内的钱,可柬埔寨本身就不富裕,还要管结核病、艾滋病,哪有多余的钱给疟疾?

不光柬埔寨头疼,中国云南也面临一样的麻烦。

云南2021年就拿到WHO的消除疟疾认证了,连续七年没本土病例,可2024年还是报了564例输入性病例,一半都来自缅甸。

你想啊,云南跟缅甸、老挝、越南接壤,光边境口岸就25个,还有19个边民互市点,人来人往的,很容易把病例带进来。

最麻烦的是“隐性感染者”有些人在境外感染了疟原虫,自己没症状,入关的时候查不出来,回到家后,被本地蚊子一咬,蚊子就带了疟原虫,再咬别人就传染了。

南方医科大学的陈晓光教授就说,这种情况最难防,你不知道谁身上藏着虫。

而且清零久了,大家的防护意识也下降了,有人觉得“疟疾有特效药,不怕”,晚上睡觉也不挂蚊帐,给蚊子可乘之机。

医生的警觉性也下来了。

以前见着发热病人,第一反应要查疟疾,现在觉得“我们这都清零了,哪来的疟疾”,很容易漏诊。

2025年7月,中国疾控中心去云南评估,发现有的医院连疟疾病例的样本都不采,没法送上级实验室复核,真要是有本土传播,都没法追踪。

更别提蚊子本身了,这东西可没有签证,能随便跨境飞。

2025年还暴发了基孔肯雅热,也是蚊子传的,跟疟疾用的是同一种蚊子(埃及伊蚊、白纹伊蚊)。

你光防疟疾还不够,还得防其他蚊媒病,可现在资源都倾斜给疟疾了,其他病很容易冒头。

WHO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还有2.63亿疟疾病例,59.7万人死亡,非洲和东南亚还是重灾区,只要邻居还有病例,就不算真的安全。

现在布蒙团队只能靠盖茨基金会的钱撑着,全球基金给的钱也少了。

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六个国家中国、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越南,2015年就说好2030年一起消除疟疾,现在柬埔寨想快一步,可邻居没跟上,自己又缺钱,只能跟中国这些国家搞联防。

2025年8月,六国还签了协议,中国给老挝、缅甸送了50万份检测试剂盒,柬埔寨也跟邻国共享边境病例数据,这才是长久之计。

说到底,疟疾清零真不是终点。

就像盖茨基金会的董可所说,得一直投入,不然之前的努力全白费了。

柬埔寨要是现在掉链子,之前十年的翻身仗就白打了;云南要是防不住输入,也可能再出现本土病例。

防疟疾跟打地鼠似的,得一直盯着,稍微松点劲,它就可能冒出来。

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柬埔寨与云南疟疾防控关键信息表”?把两地的病例数据、资金来源、跨境防控措施都列清楚,方便你快速搞懂这事儿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