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人的自私和贪婪?
发布时间:2025-10-18 22:52 浏览量:2
经济体制发展有其内在的动力。很多经济学家都认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人的自私和贪婪。
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默认一个行为学的假定: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内驱力来自他们的自私和贪婪。因此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和经济活动家都无一例外地把物质财富和熠熠闪光的黄金梦视为呼唤经济增长的神奇的魔杖。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至少在一百年内,我们还必须对己对人扬言,美就是恶,恶就是美;因为恶实用,美不实用。我们还会有稍长一段时间,要把贪婪、高利剥削、防范戒备奉为信条。只有它们才能把我们从经济必然性的地道里引领出来,见到天日。”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倡导用“无形的手”来调控市场。他也认为自由经济理论建立在人性是自私的这一对人的行为规律的基本判断之上,黑格尔也有“假公济私”之说。认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一个健全的社会集体的特征是善于借助人的私欲达到增进公益的目的。在这之前的孟德维尔还曾以想象中的蜂群社会生活来比喻人类。当蜂群社会崇尚奢侈和虚荣的时候,必定是这个社会最景气的时候;当蜂群社会崇尚节俭和质朴的时候,必定是这个社会衰败颓亡的时候。很多崇尚道德的人考察历史,居然发现恶确实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不管是北美殖民地的开拓,还是美国西部荒原成为重工业文明基地,都是人们受到利益的趋势而变成了开拓者。可是对于当地土著居民的屠杀却违背了道德和法律。经济学不讲道德,似乎要规避法律。
人本身有自私和贪婪的属性,有为自己谋利益的私心。虽然有社会道德体系,也有法律体系规范人们的行为,但很多人仍然难以去除私心,甚至干一些损人利己的事。经济学就是要利用人们这种私心,利用人们的贪婪,引导人们去工作,让人们工作挣钱之后购买一定的商品和服务,实现一定的欲望。虽然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也是不断增长的,但人应该有自知之明,应该知道自己的劳动力在市场上卖多少钱,也要根据自己的财力和能力来生活。倘若没多少钱,却整天做皇帝梦,做富人梦,就很可能感觉生活不幸福,甚至整天纠缠在无穷无尽的欲望之中,不得解脱。经济学只是引导人们去工作,引导资本运作,发现市场运作的一般规律,当然也利用了人性的自私和贪婪。自私和贪婪确实可以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甚至可以推动历史的进步,但生产的逻辑不是生活的逻辑,高增长不一定对生活是有益的。经济增长可以用数量来衡量,生活质量却是以人的感觉为尺度的,两者不是一回事。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了,国民感到欣慰,甚至要唱赞歌,但是他们的生活却不尽人意,因为他们很多人都是房奴,不但背负着房贷,而且背负着车贷,还不敢生孩子,因为生孩子之后生活成本会大幅度提高,不是他们能够承受得起的。国富民穷的状态不是社会发展的好状态,经济运作最终要让每一个人过上好日子,也让社会进入更高等的文明状态。
经济飞速发展,把人们的自私和贪婪都激发出来,引发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对立甚至仇视。在竞争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出现了很大的敌对情绪,合作的却并不是很多。传统社会要求人们遵守道德,而且把道德视为社会的最高规范。虽然有法律起内在的作用,但道德起着引领的作用,可以防止很多人违反法律。现代经济学飞速发展,往往会忽视道德的作用,虽然表面上也讲商业道德,但很多商人总是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公然在市场上销售,却不会受到惩罚。不仅如此,而且农民会买带有农药残留的蔬菜和水果,粮食有的也有农药残留,却轻松过了审核关。这个时候,各地的医院都开办起来,成了当地最赚钱的企业,已经完全走上了资本化的运营道路,再也不是公益性质的救死扶伤的单位。资本通过运营建立了统一而规范的市场体系,把人们的能力全都发挥出来,但调动的是人们的自私和贪婪,而不是一片公心,也不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人们大多都要为自己的好日子而努力,为自己的前途而努力,再也不为别人而努力,甚至不再关心集体生活,也不知道什么叫做民主,哪怕长期忍受压榨和剥削,也照样一如既往地工作下去,而他们这种状态正好是资本要求的状态。
资本发展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而且要剥夺工人的话语权,不让他们去申诉,也不让他们具备和资本家讨论工资待遇的能力。虽然有工会成立,但工会早已经站在了权力系统和资本家的一方,要充当资本和工人之间的润滑剂,最终说服工人,忍受压榨和剥削,而不是要工人去反抗。权力系统要求社会稳定,早已经和资本合穿一条裤子,或者说资本购买的特权,就可以在社会层面肆意妄为。越是这样做,人们就越是自私和贪婪,很容易出现雇佣现象,而不是获得无偿帮助。倘若有人敢于帮助别人,那么别人不会把他的帮助视为美德,而是认为他有利益可图。这种功利和算计出现了,很多人都会按照这种套路来理解别人,理解公司和企业运作的规律,理解权力系统支配市场的规律。越是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越走向功利化,人们看待世界也就变得功利性十足了,却无法超越物质层面,达到精神层面的享受。经济发展会利用人的自私和贪婪,但人并非是自私和贪婪的动物,还有善良、勤劳、朴实、反抗等良好的品质,却没有完全被资本开发出来。资本要求人们任劳任怨,要求人们勤劳朴实,一条道跑到黑地工作,而不要求人们反抗,也不要求人们是非分明。在调动人们自私和贪婪本性方面,资本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绝大多数人也完全被调动,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却发现最终被资本玩弄,被权力系统规范。
经济学并不完全讲道德,很多经济规律只是适用于资本的运作,是为了资本疯狂追逐增值而产生的,并不能以道德来衡量经济规律。当人类的自私和贪婪被利用的时候,有些人终于觉醒了,发现所追求的东西不一定真的有那么大的价值,于是工作的动力就消失了,逐渐走向了反面,拒绝工作,拒绝盲目消费,社会经济也就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后疫情时代就有这方面的特征,很多年轻人在家啃老,不买房,不买车,也不工作挣钱,凭借父母的工资生活,什么时候想工作了,就出去工作一阵子,不想工作了,就直接在家躺平。还有的年轻人不要孩子,认为养育孩子成本过大,负担不起。有的年轻人不结婚,只是同居。有的年轻人挣了钱就赶快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尤其是得病的时候需要花钱,那时候就知道钱的重要了。如此来看,经济发展利用了人的自私和贪婪,但同时要在道德方面有所创建,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让人们在道德层面完善自己,努力建设和谐而奋进的集体。同时社会层面要给予人们较高的福利待遇,起码要实现医疗和教育全免费,社会经济就会再次出现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