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得久,走得远?医生提醒:一旦过了65岁,躺卧这几点一定多注意

发布时间:2025-10-20 10:40  浏览量:2

那天午饭后,我去看了老邻居李大爷。他坐在阳台上晒太阳,脚边放着按摩脚盆。他跟我说,最近膝盖疼得厉害,走几步路就喘。他还补了一句:“我最近躺得多,应该是恢复得快点吧。”

我没立刻答话,只是看着他那双已经有些浮肿的小腿,心里一紧。很多人一过65岁就觉得该歇歇了,动一动怕骨头断,躺一躺觉着养气血。可在我这二十年接触过的老人里,真躺得多,能走得远的,还真是少数。

我母亲73岁,去年摔了一跤,髋骨轻微错位,医生说要静养。我爸心疼她,非要她多卧床,结果三个月后她的腿开始没劲了,坐起来都费劲。那一刻我才更清楚地明白,卧床久了,不是养生,是拖垮身体的开始。

年过六旬,身体各项机能其实早就开始慢慢下坡,肌肉流失、血液循环变慢、骨质疏松,这些悄悄地侵蚀着我们。表面上看是“休息”,实则是让身体变得更脆弱。尤其是下肢肌肉,一旦不常用,连站稳都成问题。

有个叔叔,退休后住进了女儿家。女儿怕他累着,不让他做家务,每天让他看电视、听评书。他乐得轻松,躺沙发上一整天。三个月后,他起床都要扶墙。后来检查,说是肌少症。这个词他头一回听见,可我在诊室里早就见多了。

65岁后,长时间躺着,会让血液在下肢淤积,容易引发静脉血栓,一旦血栓脱落进肺部,就是肺栓塞,不是小病。尤其一些老人本来就有高血压、糖尿病,血管弹性差,一旦躺多了,真的是埋雷。而且这类病发起来快,几乎不给你反应的机会。

我家的表姨,今年刚满七十。她是那种性格特别“听话”的人,医生说多休息,她就真把自己当病号,天天不下床。结果一个月不到,身上起了压疮,背后皮肤都破了。她自己都不敢相信,躺着怎么还能出这么严重的问题。

皮肤长期受压,血液流通差,压疮就像定时炸弹,一破就是感染,一感染就要住院。特别是骶尾部、脚后跟这些压点,很多老人家根本感觉不到痛,等到发现时,已经烂出一个洞。

我平时带团队做社区健康讲座,经常会碰到老人问我:“我腿脚不好,不躺怎么行?”我一般不会直接反驳,而是让他们试试“躺卧三原则”:躺不超半小时、每次起身活动五分钟、白天绝不卧床超三次。这些不是硬性规定,但确实能救命。很多时候,病不是病,是习惯的错。

我爸以前也爱赖床,尤其冬天一冷,他能窝到十点才起。我给他买了个简单的坐立起身辅助器,鼓励他每天七点半起,哪怕坐一坐也好。起身这件事,看似小事,其实是老年人最好的“保命动作”。

老人不怕走路多,就怕不动弹。坐久站久,都会让血压波动大,容易头晕摔倒。可如果一整天不动,肌肉萎缩更快,最后连走都走不动。这就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怕摔倒就不动,不动又更容易摔倒。

我常跟老人讲:“你现在多走几步,将来少住几天院。”这不是吓唬,是实情。前段时间,我们社区有位老太太,八十五岁,每天早晚各出门一次,哪怕只是绕着小区溜达十分钟。她说:“我不敢躺太久,怕腿忘了怎么走。”

我听了心里一热。她知道,走路不只是锻炼,更是维持尊严。老年人一旦失能,生活就不再属于自己,吃饭、如厕、穿衣都要靠人帮。很多子女再孝顺,也扛不住长期照顾的压力。所以我常说,能动一动是本事,能自己起身是福气。

有些老人怕摔,不敢在家走动。我建议他们买个简单的助行器,家里地面铺防滑垫,晚上起夜用感应灯,这些小设置,能大大降低摔倒风险。别因为怕出事,就把自己“关”在床上。

去年冬天,我一个老同事的父亲因为感冒卧床一周,后来突然心慌、呼吸急,送到医院才发现是肺部感染。长时间卧床容易让肺部排痰差,尤其年纪大的人,肺活量本就低,一感冒就容易积痰,引发肺炎。

这类肺炎不是一般的咳嗽那么简单,严重的会导致呼吸衰竭。而且卧床期间,老人吃得少、喝得也少,体内水分不够,痰更难排出来,肺部彻底“堵住”。

人的身体不是机器,不用就坏。年轻时还能靠身体自我修复,年纪大了,每少动一次,身体就记一次账。这笔账,迟早要还。

我也看过那种一生勤劳的老人,年纪大了依然不愿久躺。我们社区有个陈奶奶,九十岁,自己擦地、晾衣服。她说:“我这把年纪,动一天算一天,躺下了就怕起不来了。”她说的是真话。我帮她测过一次肌肉量,远高于同龄人。她的秘密不是吃什么保健品,而是从不久躺。

我见过太多例子了,有人因病卧床,康复期一拖就拖成了终身卧床;也有人伤后坚持复健,哪怕一开始只能扶着墙慢慢挪,最后却重新能出门买菜。关键不在年龄,而在“还想不想动”。

有回我在楼下看到一位老伯拄着拐杖练走路,天气很冷,他还是坚持了半小时。我问他:“您这么大年纪,还坚持?”他笑说:“我不走,怕哪天就走不了了。”他那句话,我记到现在。

人老了,最怕的不是病,而是放弃自己。身体是能听话的,但要让它听话,得用对方法。多活动,不等于瞎折腾,而是有规律、有节奏地“唤醒身体”。

我经常会在饭后带着母亲去楼下转一圈,不求走多远,就当是给身体一个信号:我还在用你,别偷懒。别被“躺着养病”这句话骗了,年纪越大,越不能久躺。除非医生明确要求卧床,否则每天都该有起身、有活动、有动作。

我曾陪诊过一个八十六岁的老太太,她说:“我这把年纪,能走路就是赚的。”她说得轻描淡写,却让我久久不能忘。因为她懂得,真正的健康,不是多躺一天,而是多走一天。

参考文献:

1. 《老年人活动能力评估与康复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

2. 《中国老年健康蓝皮书》,中国老龄协会

3. 《肌少症防治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4. 《老年人跌倒防控建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5. 《老年期健康行为实用手册》,中国健康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