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励青为 心心向戎 | 从军营尖兵到基层 “子弟兵”,他用热血续写为民担当
发布时间:2025-10-21 09:01 浏览量:1
曹多多,上海奉贤人,1996年10月生,2015年9月入伍,20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服役于东部战区空军某部,多次参与联合演习,服役期间表现优异并获得“优秀义务兵”等荣誉。2017年9月退役后进入奉贤区柘林镇迎龙村村民委员会,负责综治、团委、协助农业等工作。自工作以来,始终坚持退伍不褪色,扎根基层,心系群众,面对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靠前,从不退缩,用实际行动诠释军人担当,成为群众心中最信赖的“家门口子弟兵”。
红色基因铸军魂
生在奉贤这片双拥热土上,曹多多从小浸润在崇军尚武的氛围里。小时候建军节他和同学一起探望村里抗美援朝烈士家属孙奶奶。“咱们的战士们穿着单衣就跨过鸭绿江,一把炒面一把雪也能坚守阵地。”听着老人家的讲述,军人的形象在他心中深深扎根。2015年一毕业,曹多多就毅然选择参军入伍,刚到部队时,现实就给了他一个考验:三公里跑被战友甩下半圈,战术训练后浑身酸痛得辗转难眠,但他始终坚守从军初心,牢记那句:“当兵的人,没有吃不了的苦。”尽管炎炎烈日把迷彩服晒出盐霜,但他坚持自我“加餐”苦练技能;雷达方舱里闷热得像个蒸笼,他跟自己“死磕”参数;作训服磨破了,手掌起茧了,也不喊一声苦。正是这种传承自革命先辈的坚韧精神,让他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战士,参军第二年就荣获“优秀义务兵”。
战位转换砺初心
两年的军旅生涯,为曹多多的基层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他把部队养成的过硬作风融入到乡村治理。初到迎龙村时,曹多多负责协作综治、信访相关工作。初来乍到,业务不熟,缺乏群众工作经验,他快速熟悉村务,走访村民,掌握信访工作脉络,适应岗位。“在部队,服从命令是天职;在乡村,倾听民意是本职。”他借鉴连队“谈心交心机制”,围绕百姓“急难愁盼”问题,主动联系群众谈心交心,既疏导了情绪又解决了问题。针对土地流转、宅基地纠纷等高频问题,他跳出“等矛盾上门”的惯性思维,提前组织村民协商,化解矛盾;在本村推动的道路拓宽工程中,他一方面致力于政策宣讲,另一方面积极召开民主会议,邀请村民参与路线规划讨论,最终实现零投诉推进。
“军人的战场会变,但为民服务的初心不变。”曹多多用真诚和实干赢得了同事和村民的认可;用行动证明军营淬炼的品格正是新时代最需要的力量。
逆行冲锋显本色
2017年退役后回到家乡,曹多多始终保持着“若有战,召必回”的军人本色,主动加入镇民兵队伍,在一次次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2022年,曹多多借助“圆梦行动”平台,为村里独居老人量身定制关怀方案,定期上门与老人促膝长谈,仔细记录健康状况与生活需求,并主动对接卫生室提供健康监测。经常将“以房养老”、“投资养老”等典型诈骗套路,耐心讲解防骗要点,还送上“放大镜”版的防诈宣传册,有效筑牢了老人们的财产安全防线。
2023年超强台风“杜苏芮”来临时,曹多多挨家挨户走访村里独居老人,反复劝说并帮助做好防风准备,成功将不愿撤离的老人安全转移到安置点。春节、国庆等节日里,他和同事24小时值班,挨家挨户排查用电用火,保障辖区安全。2024年,针对未完成尾水治理的虾塘养殖户,曹多多主动上门开展劝导,耐心解释政策,说明尾水直排对河道生态的危害,帮助养殖户分析转型发展的可行路径。通过情、理、法相结合的方式,最终获得养殖户的理解与配合,为后续整治攻坚工作打下基础。
从学生到优秀义务兵,从退役军人到基层骨干,曹多多的成长轨迹印证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这个90后“上海兵”用行动证明:军营锻造的品格,在哪里都能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