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县死守108小时,尸山血河!日本首次承认:遇到最难攻的城池

发布时间:2025-10-22 20:46  浏览量:2

1938年3月16日这一天,滕县的外围战斗打得也很激烈。日军一面强攻滕县城,一面分两路由滕县附近南下。一路约三、四千人,战车十七辆,沿铁路正面向临城急进,其先头部队到达南沙河时,受到我一二七师的阻击。师长陈离(字静珊)亲赴前沿阵地督战,虽腿部负伤,仍率部冲杀,将日军击退。八路军朱德总司令闻讯,驰电慰问:“静珊兄,鲁南喋血,卒挽危局,捷报传来,惊闻裹伤督战,几陷重围,弥深怀念。”另一路日军五、六千人,从滕县以东约十五公里的桑村向滕峄大道南犯,也遭到我四十五军一部的阻击。但在日军强大的攻势下,午后我军阵地逐步被日军突破。四十五军余部向韩庄一带撤退。

在滕县外围第二道防线的四十一军一二四师三七○旅(旅长吕康)、三七二旅(旅长曾甦元)以及七二七团的两个营,先后脱离敌人,陆续进入滕县。只有在平邑的三六六旅中途遇敌,被迫绕道退往临城。滕县已成为一座孤城。

当夜,王铭章根据兵力变化情况,重新调整部署,加强对重点地段的防守。他慷慨激昂地对全军将士再次进行了战斗动员:“我们身为军人,牺牲原为天职。现在只有牺牲一切,坚守滕县城。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言。不如此,无以对国家,更不足以赎川军二十年内战之罪!”在场官兵士气大增,纷纷表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誓与滕县共存亡!

为了迎接第二天更加残酷的战斗,王铭章和县长周同一面组织城内百姓尽快疏散;一面指挥部队对东关被日军轰塌的寨墙进行加固。同时命令各部队抓紧补充弹药,构筑工事。各部队到达指定位置后,不顾疲劳,拼命地抢修工事,挖防空洞,绑捆云梯。这是因为滕县城墙高而且陡,只在每座城门的旁边有一条上城的道路。当敌机投弹、扫射和炮火轰击时,守城部队只留少数瞭望哨,其余都在城墙脚下的防空洞内隐蔽和休息,等敌人冲锋时,再迅速登城抵抗,如果只靠城门旁边那一条道路,则容易误事。因此,规定守城部队每个班至少都要有一架云梯,以备迅速登城之用。全体官兵一直忙到17日天亮,没有休息片刻。

二十二集团军急切盼望的汤恩伯军团的先头部队第八十五师,于16日抵达临城。这时孙震电告王铭章:援军已到,将此消息立刻转告全体官兵。你部务必死守待援!守军得知中央军已到临城,十分振奋,更增添了守城的信心和勇气。

出乎日军预料,在滕县竟碰上了硬钉子,猛攻数日,伤亡惨重而不能下。恼羞成怒的矶谷廉介连夜调集精锐部队一万多人,配属四、五十辆装甲战车和七十多门大炮,将滕县的东、南、北三门包围起来。

17日天刚亮,日军更大的进攻又开始了。日军五、六十门山炮、野炮向县城猛轰,敌机二十余架疯狂地投弹扫射,整个滕县城顿时火光冲天,硝烟弥漫,爆炸之声震天撼地。这样连续轰炸两个多小时后,日军开始向东关进攻。日军以十余辆坦克为先导,掩护步兵向东寨墙轰开的缺口冲锋;同时以炮火分向东关全线和城内施行遮断射击,以牵制我守军的临时调动和我军后线的增援;敌机更是如乌鸦似的满天飞,疯狂地进行低空扫射。

防守东关的一二四师七四○团团长王麟率领两个营死守东关,冒着猛烈的炮火,在近距离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双方均伤亡惨重,遗尸累累。王铭章急电孙震,报告战况:

立到,临城,军长孙密。17日黎明,敌即以大炮向城猛攻,东南角城墙冲破数处,王团长麟负伤。现正督师死力堵塞,毙敌甚多,职王铭章印。

日军在向东关进攻的同时,又派出另一部分兵力向被轰塌的东南角城墙攻击。日军百余人在七、八辆坦克的掩护下,向城内猛冲。守军七二七团第二连用集束手榴弹炸毁敌坦克两辆,炸毙日步兵五、六十名。但该连在敌密集火力的射击下伤亡殆尽,无力阻击,日军四、五十人冲上了城墙。第七二七团第一营营长王承裕立即命令营预备队第一连进行反攻。全连在仅有的两挺轻机枪火力掩护下,向日军猛扑,先投掷一阵手榴弹后,接着就抡起大刀,跃入敌群中猛砍。经过激烈地肉搏,全歼突入之敌,而我军全连一百五十人,只剩下了十四名士兵,连长张荃馨、副连长贺吉仓以下一百余官兵为国捐躯。

激烈的战斗一直进行到中午十二时。日军的屡次进攻均被我军击退,攻势受挫,被迫中止进攻,整顿态势,准备新的进攻。此时,王铭章再次急电孙震,报告战况:

敌以炮兵猛轰我城内,及东南城墙,东门附近又冲毁数段,敌兵登城,经我反击,毙敌无数,已将其击退,若友军深夜再无消息,则孤城危矣。

此时,二十军团的八十五军在滕县、临城间,与日军发生了遭遇战。在铁路正面,八十九师二六七旅与敌遭遇于官桥至南沙河间,我铁甲车两列被敌击毁。在铁路东面,我第四师与敌苦战于虎山、龙山、党山、三山、落凤山一带。该师左翼在党山、三山击退了来犯之敌,而在右翼龙山、虎山方面,被敌渗入,演成落凤山附近日以继夜的混战。增援部队已无法接近滕县。孙震心急如焚,而又不便将实情告诉王铭章。

下午二时,日军用十二门十五生的榴弹重炮猛轰我南城墙的正面,同时敌机二、三十架集中轰炸南关。我守备南关的七四三团两个连队,因昨天深夜才赶到滕县,匆忙布防,仅筑了一些临时掩体,没有坚固的防空设施,以至在很短的时间内便伤亡过半,剩余部队被迫向西关车站附近转移。南城墙被日军重炮轰击后,几乎夷为平地,守军七四○团的蔡钲营伤亡惨重,城墙的残垣断壁和砖石上沾满了战士们的血肉。日军停止轰击后,五、六百个敌兵在十余辆坦克掩护下,立即扑到南城。守城的士兵以血肉之躯同日军死拼,下午三时半,日军占领了南城墙。在场督战的三七○旅旅长吕康、副旅长汪朝廉均负重伤。在这种情况下,王铭章第三次向孙震报告:

独立山(滕县东南十余里,是汤恩伯军团预定到达的地点)友军本日仍无枪声,想系被敌所阻,目前敌用野炮飞机,从晨至午,不断猛轰,城墙缺口数处,敌步兵屡登城,屡被击退,毙敌甚多,职忆委座成仁之训,及开封面谕嘉慰之词,决心死拼,以报国家,以报知遇。

正在这时,日军对东关再次发起更猛烈的炮击,寨墙被炮弹炸得犹如锯齿,多处倒塌,工事全被摧毁。东关守军失去凭借,死伤愈来愈多;同时手榴弹已经用尽,难以再战。日军五、六百人在十余辆坦克掩护下,突入东关,我守军拼命抵抗。守备东关的七四○团团长王麟,团政训员胡清溪和守军一起阵亡。

此时天色已暮,王铭章见日军已突入城关,还不见增援部队赶到,向孙震发出最后的电报:

17日晚,我援军尚未到,敌大部队冲入城,即督所留部队,与敌作最后血战。

电报发出,王铭章下令把电台砸毁,来到县城中心十字街口,指挥所部继续与日军作战。此时占领南城墙之敌在机枪火力掩护下,从西南城角向西城墙逼近。同时日军炮兵集中火力轰击西门城楼和西门,守军大部死伤,西城楼和西门也被日军占领。

王铭章命令城内各部与日军展开巷战,自己登上西北城墙,亲自指挥警卫连一个排进攻西门城楼。因日军火力猛烈,城墙上毫无掩蔽,该排全部阵亡。这时,王铭章决定缒城到西关火车站指挥第一二四师第三七二旅继续战斗,行至西关电灯厂附近,遭到西门城楼的日军密集火力射击,王铭章不幸腹部中弹,趔趄倒地,随从们忙扶他起来,他疾呼:“抵住,抵住,死守滕县!”这时又一阵密集的枪弹扫来,王铭章又一次负伤。他见大势已去,危城难守,自己已负伤数处,不能行动,遂高呼:“中华民国万岁,抗战到底!”即用手枪,饮弹殉城。他的参谋长赵渭宾、副官长罗甲辛、少校参谋谢大堰、第一二四师师参谋长邹慕陶及随从十余人,也都同时为国捐躯。

王师长英勇殉国的消息传到城内,受重伤的三百名士兵以他为榜样,宁死也不落入敌手,于是互相以手榴弹自炸,全部壮烈牺牲。

滕县县长周同听说王师长殉难,急忙从城北赶来,抚摸着王铭章的遗体大哭,悲痛欲绝。过去他曾感叹:“抗战以来,国土一时被寇占者,凡百余县,而守土之官能城存与存,城亡与亡者,尚无一人,吾将开其先例。”这时他哭干了眼泪,缓步登上城墙,环顾四周,烟火干霄,村郭尽焚,长叹一声,坠城身亡。

王铭章将军牺牲后,守城官兵继续与日军搏斗,入夜之前,日军占领了东、南、西三面城墙,而东北、西北两个城角和北面城墙仍在我军手中。夜九时,我军二、三百人突出重围。但在城内,与大部队失去联系的零星小部队仍在顽强地战斗,彻夜枪声未停,直至18日午前,滕县才算沦入敌手。

滕县保卫战自3月14日早晨开始,至18日中午结束,共四天半,计一百零八小时。我第四十一军守城部队自第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以下伤亡五千余人;在滕县附近界河、龙山、南、北沙河一带作战的第四十五军,自第一二七师师长陈离以下也伤亡四、五千人。进犯的日军伤亡十分惨重,死伤达两千余人。整个战 场尸横遍野,滕县城烟焰蔽空。

一片焦土,入夜火光烛照百里。

滕县保卫战打击了日军矶谷师团的嚣张气焰,为台儿庄会战的胜利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对此,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作了高度评价。滕县陷落后,他在给蒋介石的电报中说,二十二集团军“以劣势之装备与兵力,对绝对优势之顽敌,独能奋勇抗战,官兵浴血苦斗达三日半以上,挫敌凶锋,阻敌锐进,使我援军得以适时赶到,战役中心之徐州得以转危为安,此为国牺牲之精神,不可泯也。”以后在回忆录中又说:“滕县一战,川军以寡敌众,不惜重大牺牲,阻敌南下,写出川军史上最光荣一页。”

为褒扬王铭章将军,国民政府决定追赠他为陆军上将,并举行国葬。

王将军的灵柩经武汉、重庆、成都运回家乡新都安葬,各地都隆重地举行了悼念、祭奠仪式。在武汉举行的迎灵、公祭仪式上,《新华日报》代表吴克坚致悼词说:“王师长等殉国烈士的鲜血,不仅洗涤了他们川军二十年的罪愆,而且更加振奋了全国军民枪口一致对外的民族精神。他们是对得起四川的父老、对得起国家的。王师长是我们炎黄的优秀子孙,是保国卫民的英勇战士,是中国的模范军人,他的死为国家、为民族、为全中国人民,他的勋名将永垂史册,他的精神将永远不死!”

国共两党领导人为王铭章将军题词,撰写挽联、祭文,以寄托哀思,鼓舞斗志。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题词:民族光荣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王铭章墓园题赠门额:壮节殊勋

并撰赠楹联:

执干戈以卫家邦,拼取忠诚垂宇宙;

闻鼓鼙而思将帅,忍标遗像肃清高。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秦邦宪、吴玉章、董必武等联名撰赠挽联:

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

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