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电信诈骗:记住这一原则,可规避九成风险
发布时间:2025-10-23 15:16 浏览量:2
在各类电信诈骗案件中,“冒充身份借钱”是高发类型之一。许多受害者因轻信对方身份、急于帮忙,最终陷入骗局。事实上,防范这类诈骗无需复杂技巧,只需守住一条核心原则,即可挡住九成以上的诈骗尝试——无论对方冒充亲属、朋友、同事还是师长,转账汇款仅接受借款人本人的银行卡账号,坚决拒绝任何第三方代收账户。
这类诈骗的典型套路的是:骗子通过伪造头像、模仿语气,甚至掌握部分个人信息,冒充受害者熟悉的人发起借款请求,声称“急需用钱”“账号冻结”“本人不便操作”,进而要求将款项转入其所谓“朋友”“家人”的账户。比如,冒充学校老师联系家长,以“孩子急需缴纳费用”为由,让家长转账至“学校财务代收款账户”;或是冒充公司领导,以“紧急公务周转”为由,要求下属将钱转入“合作方临时账户”。
看似合理的借口背后,藏着骗子的核心软肋:银行卡实行严格实名制,每一张卡都与个人身份信息强绑定,不仅造假难度极高,且一旦使用本人账户收款,后续极易被警方追查。因此,骗子绝不会轻易提供真实的本人银行卡账号,反而会极力诱导受害者向第三方账户转账,试图通过“切断资金与本人关联”逃避追查。
面对此类请求,只需保持一个动作:要求对方提供其本人的银行卡账号。若对方以“账号异常”“暂时无法使用”“朋友代转更方便”等理由推脱,甚至以“事情紧急”“不信任我”施压,更需提高警惕——这恰恰是骗局的明显信号。即便对方身份看似无懈可击,只要不提供本人账户,就坚决不转账。
无需记忆复杂的防骗话术,也不必纠结对方说辞的细节,“谁借钱、转谁卡”这一原则,既符合财务往来的基本逻辑,也精准击中了骗子的关键弱点。守住这条底线,就能让绝大多数“冒充身份借钱”的诈骗失去生存空间,为个人财产安全筑起一道坚实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