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因脑梗去世?医生:天凉宁可去打牌,也别做5件事

发布时间:2025-10-23 18:15  浏览量:3

“人刚过完退休纪念日,一觉没醒。”

这是某地一位60多岁的老公交车司机的真实病例。他身体一向硬朗,没高血压,也没糖尿病,唯一的“毛病”就是秋冬天一早爬起来打扫院子。

那天清晨气温骤降,他像往常一样清扫落叶,却突发意识模糊,口角歪斜,邻居发现时,他已经瘫倒在地,送医时瞳孔已散大。最终,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合并脑水肿,抢救无效。

到底是哪一步出了问题?天凉,为何脑梗高发?医生为何说:“宁可去打牌,也别做这5件事”?背后,其实藏着许多被忽视的生活细节和医学真相。

脑梗,医学上称为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某部分血管被血栓堵塞,导致该区域供血中断所致。它不是突然袭击,而是积蓄已久。正如水管锈蚀不会一朝一夕,脑血管的堵塞也往往悄无声息。

秋冬季节,却是脑梗的“多发时段”。中国卒中学会数据显示,每年10月至次年2月,是脑卒中的“高峰期”。

其机制并不复杂:冷空气刺激血管收缩,血压波动剧烈,血液黏稠度升高,容易形成血栓。而许多中老年人却在不经意间,给了脑梗“可乘之机”。

第一件事:清晨空腹出门锻炼

很多老年人一到退休,就开始“养生大业”:早起、锻炼、晨跑,似乎成了健康的代名词。可医生却多次强调——清晨5点到7点,是脑梗最易发作的时间段。此时体温低,血压波动大,血液黏稠,交感神经兴奋,极易诱发血管痉挛。

一项发表于《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的研究表明,脑梗患者中,超过60%是在清晨发病。

临床上常见一类患者,早上空腹出门快走或爬山,途中突然头晕、说话不清、肢体乏力,甚至摔倒不起。医生建议,锻炼不必一早进行,可改为上午9点后,气温回升后;运动强度要适度,避免剧烈运动;出门前吃点东西,防止低血糖。

第二件事:突然洗冷水澡

有老年人喜欢“冷水锻炼”,尤其秋冬交替,试图“增强体质”。冷水刺激会引起血管急剧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诱发脑血管意外。医生曾接诊一位68岁男性,因晨起冷水洗脸后突发头晕、呕吐,CT显示为小脑梗死。

医学研究证实,低温刺激与血压波动密切相关。老年人本就血管弹性下降,突然冷热刺激更容易导致血管破裂或堵塞。建议使用温水洗澡,尤其是早晚温差大时,避免裸露身体直接接触冷空气。

第三件事:情绪激动或打麻将通宵

“宁可去打牌,也别做这5件事”,并不是说打牌是脑梗的“解药”,而是提醒:保持情绪平稳、社交活跃、生活规律,比孤独焦虑、情绪压抑更重要

医生在临床中常见,节假日期间因家庭矛盾情绪激动,引发脑梗的病例不在少数。激烈争吵、看球赛过于投入、赌博输钱等,都是诱因之一。

“打麻将”也需节制。很多人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烟酒齐上,忘记喝水,熬夜不眠——这才是脑梗的“隐形杀手”。医生建议:中老年人社交活动可安排在白天,控制时间在2小时以内,保持良好通风,适当补水,不熬夜。

第四件事:忽视“小中风”症状

中风“倒下去”的那一刻才是真正的脑梗前兆。比如说话含糊、手脚发麻、短暂视力模糊、突然头晕,持续数分钟又恢复正常——这其实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显示,有1/3的TIA患者在未来90天内发生真正脑梗。这些信号常被忽视为“老毛病”“没休息好”。

医生提醒,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诊,完善脑血管检查,必要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不要等到真正“倒下”才后悔莫及。

第五件事:乱停药或迷信“偏方”

“我最近血压不高,就先不吃药了。”这是很多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共性心理。可慢病管理需长期坚持,血压正常并不代表可以停药。尤其是秋冬季,气温变化使血压波动更大,轻率停药极易诱发脑血管事件。

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是脑梗最核心的危险因素,占比超过70%。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等慢性病患者,也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至于所谓“活血化瘀”的偏方、保健品,绝大多数缺乏临床证据,盲目依赖反而延误治疗。

医生建议: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至少每3个月复诊一次;用药需个体化调整,切忌自行增减;饮食上控制盐摄入量,每日不超5克;坚持服药比任何“灵丹妙药”都更有效。

脑梗不是“突如其来”的意外,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它像一根绷紧的弦,在某个早晨、某次洗澡、某次情绪失控中突然断裂。真正的防治,藏在生活的细节中。

有些人会问:“我已经按时吃药、注意保暖,为什么还是中风了?”医学上没有100%的预防,但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规律作息、平稳情绪、适度锻炼、科学饮食、规范用药,是目前最有效的五大防线。

未来,随着脑卒中筛查和干预技术发展,AI辅助诊断、个性化用药和远程康复将成为趋势。但在科技之外,对生活节奏的管理、对身体信号的敏感、对健康知识的学习,才是每个人可以掌握的主动权

“人这一生,拼到是血管的质量。”

这并非一句夸张的口号,而是无数床位前的真实写照。天凉了,该加的不仅是衣服,还有对健康的警惕。宁可约上老朋友打一局麻将,也别早起空腹去冻风里快走。

真正的“养生”,不是折腾,而是顺势而为,稳中求胜。

你今天喝水了吗?你这周血压正常吗?你最近有没有头晕、说话不清?

如果你发现了这些问题,别犹豫,从现在开始,把“预防”搬到生活的前面。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4》[R].2024.

[2]刘建平,刘志强.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识别和二级预防策略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3,56(9):721-72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防治工程工作手册(202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