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现在的教育没有了温度!
发布时间:2025-10-22 19:24 浏览量:3
教育的温度流失:任务重压下的育人异化
当分数成为衡量教育成效的核心标尺,当填表迎检挤占了谈心交流的时间,教育正逐渐沦为任务驱动的技术流程,原本应有的人文温度不断消解。这种异化并非偶然,而是工具主义、功利思维与外部压力交织的必然结果。
工具主义主导下,师生关系陷入“加工场”式困境。教师被异化为“工人”,学生沦为待加工的“商品”,课堂成为任务完成现场而非心灵对话空间。33%的学生反映遭遇过教师体罚,正是这种扭曲关系的极端表现,教师的倾听义务被放弃,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埋没,情感交流让位于指令传达。
功利主义进一步窄化了教育的价值维度。中小学里,72.4%的家长曾送礼求关注,师生交往异化为利益交换;高校中,师生成了“服务者与消费者”的功利关系,交流多围绕成绩、课题展开,成长困惑无人问津。更值得警惕的是,形式主义任务持续透支教育活力,填表、留痕等非教学负担,让教师难以留存精力深耕育人本质。
技术与规训的双重枷锁加剧了温度流失。数字化工具虽便捷,却使师生面对面沟通减少;137条教师行为禁令等过度规范,让教师沦为“风险规避者”,拍肩鼓励、促膝长谈等温暖场景日渐消失。
教育的本质是心灵唤醒心灵。“双减”政策的推进、教育仲裁机制的建立,正尝试为教育松绑。唯有让教师重获专业自主权,让评价回归育人本质,让师生在生活世界中重建真诚联结,教育才能挣脱任务的桎梏,重拾失落的温度。
原创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