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让你说出【水浒传】中最恶毒的三个人,你会想到谁?
发布时间:2025-10-25 10:37 浏览量:2
我看《水浒传》的时候,总不觉得梁山好汉全是“完美英雄”——比如李逵太莽撞,武松有时太狠,但这些人好歹有血性、讲情义。可书里有三个人,我每次读到他们的情节,都忍不住想拍桌子骂两句,倒不是因为他们是“反派”,是他们的坏透着股子“阴损”和“无情”,坏得没一点底线。这仨人要是排“最恶毒榜”,我觉得没谁能比得过——高俅、黄文炳,还有李固。
先说说头一个,高俅。这人要是搁现在,就是典型的“小人得志便猖狂”。原著里写他早先就是东京街头的泼皮无赖,整天跟一群狐朋狗友赌钱、耍滑头,连他亲爹都嫌他丢人,把他告到官府,判了个“脊杖二十,递解出境”。后来他辗转回到东京,靠踢得一脚好毽球(那时候叫“蹴鞠”),讨好了端王——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就这么着,一个街头无赖,摇身一变成了朝廷的太尉,手里攥着兵权。
你说他当官了能好好办事?根本不能。他心里没半点家国百姓,满脑子都是公报私仇。最让人气的就是他害林冲那事儿。林冲本来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为人本分,就因为他老婆被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了,高俅就开始琢磨着害林冲。先是让人卖把好刀给林冲,再谎称“太尉要看刀”,把林冲骗到白虎堂——那地方是军机重地,普通人进去就是死罪。林冲刚进去,高俅就喊“你这厮竟敢带刀闯白虎堂,想谋反不成?”,一句话就把林冲钉死了“罪名”。
后来林冲被刺配沧州,高俅还不罢休,暗地里给押送的董超、薛霸塞钱,让他们在半路上结果林冲的性命。要不是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林冲早成了两个差役的刀下鬼。你说这高俅坏不坏?他有权有势了,不想着怎么为民办事,反倒把权力当刀子,专挑老实人扎。老话说“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后来高俅虽然没被梁山好汉直接弄死,但他纵容宋江、方腊相杀,最后自己也落了个“病死于泗州”的下场,也算是没好报。
再说说第二个,黄文炳。这人跟高俅不一样,高俅是“泼皮上位”,黄文炳是“酸儒作恶”。原著里他是江州的通判,官不算大,但心眼比针还小,还特别会钻营,一门心思想靠着讨好上司往上爬。他最缺德的事儿,就是陷害宋江。
那会儿宋江因为杀了阎婆惜,躲在柴进庄上,后来又去投奔戴宗,在江州待着。有次宋江喝醉了,在浔阳楼墙上写了首诗,里面有“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句子——这话确实有点狂,但宋江也就是发发牢骚,没真打算造反。可黄文炳看见了,眼珠子都亮了,立马抄下来拿去给江州知府蔡九看,还添油加醋说:“这宋江写的是反诗啊!‘敢笑黄巢不丈夫’,黄巢是造反的贼,他这话就是想跟黄巢一样,要反朝廷!”
蔡九本来就没什么主见,被黄文炳这么一撺掇,立马把宋江抓了起来,严刑拷打。宋江一开始还想抵赖,黄文炳又出主意,让戴宗去东京给蔡九的爹蔡京送信,想把宋江定个“斩立决”的罪名。后来戴宗被梁山好汉截了,假造了回信,黄文炳又一眼看出破绽,说“这信是假的,戴宗也是同党”,非要把戴宗也一起弄死。
那会儿我读这段的时候,气得牙痒痒——黄文炳为了自己能升官,连一点人情味儿都没有,就因为一首诗,就要把两个人的命都搭进去。后来梁山好汉劫法场,把宋江和戴宗救了出来,黄文炳被李逵抓住,李逵当着众人的面,把他的心肝都挖了出来。虽然李逵的做法太残忍,但看黄文炳那副吓破胆的样子,我心里竟觉得“解气”。这就应了那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黄文炳想靠害人上位,最后把自己的命也给赔进去了。
最后说说第三个,李固。这人的坏,比高俅和黄文炳更让人不齿——他是“忘恩负义,卖主求荣”。原著里李固本来是个穷得快饿死的流浪汉,被卢俊义撞见了,卢俊义可怜他,把他带回家里当仆人,还给他钱让他学做生意。卢俊义待李固,那真是“仁至义尽”,不光给了他活路,还让他成了家、有了产业,换一般人,早就感恩戴德了,可李固偏不。
卢俊义因为听信了吴用的“卦象”,要去泰安州避祸,临走前把家里的一切都交给李固打理。结果李固趁卢俊义不在家,跟卢俊义的妻子贾氏勾搭上了,还霸占了卢俊义的家产。更缺德的是,他知道卢俊义路过梁山的时候,被宋江等人留了几天,就跑去大名府官府告卢俊义“勾结梁山反贼,意图谋反”。
官府把卢俊义抓了起来,李固还嫌不够,又给负责审问的梁中书塞钱,让梁中书往死里判卢俊义。后来卢俊义被刺配沙门岛,李固又买通押送的董超、薛霸,让他们在半路上杀了卢俊义。要不是卢俊义的仆人燕青偷偷跟着,在半路上救了卢俊义,卢俊义早就成了荒野里的孤魂野鬼。
我当时读到这儿,心里直骂李固不是东西——卢俊义救了他的命,给了他一切,他倒好,反过来要置卢俊义于死地,就为了霸占主人的老婆和家产。这种人,连最基本的“良心”都没有。后来卢俊义被梁山好汉救了,回到大名府,第一件事就是把李固和贾氏抓起来,当着众人的面,用刀剜了他们的心。虽然场面血腥,但没人觉得卢俊义做得过分,因为李固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太恶毒了。老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李固就是因为太贪,才落了个尸骨无存的下场。
现在再回头看《水浒传》,还是觉得这三个人坏得透顶。高俅坏在“有权任性,滥害无辜”,黄文炳坏在“为求上位,不择手段”,李固坏在“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他们的坏,不是“一时冲动”,是打从骨子里的自私和阴狠,为了自己的利益,能把别人的性命当草芥。
也难怪梁山好汉会“逼上梁山”——不是他们想反,是这些坏人把路都堵死了,不反就只能等死。老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三个人最后都没好下场,也算是给读者一个交代。每次看完他们的故事,我都忍不住想:做人啊,还是得有底线,别学这仨人,不然就算一时得意,最后也得栽大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