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书生跟媒婆去相亲,神婆给他一个纸人:想活就烧了

发布时间:2025-10-26 13:11  浏览量:1

明朝嘉靖年间,浙江绍兴府有个寒门书生名叫李文轩,年方二十,父母双亡,守着几亩薄田度日。这年恰逢大比之年,他变卖田产,准备赴京赶考。

临行前,邻居张媒婆上门道:“文轩啊,此去京城路途遥远,不如先成个家,路上也有人照应。城南苏员外家的小姐苏婉容,年方二八,才貌双全,与你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李文轩本不欲此时谈婚论嫁,但听说苏小姐素有才名,不禁心动,便答应前去相见。

次日清晨,李文轩随张媒婆前往苏府。途经一片荒林时,忽见一个白发老妪跌坐路旁,呻吟不止。

“老人家,您怎么了?”李文轩忙上前搀扶。

老妪抬头,露出一张布满皱纹的脸,眼中却精光闪烁:“老身脚崴了,小哥能否送我一程?我就住在前面不远的山神庙里。”

张媒婆扯了扯李文轩的衣袖,低声道:“这老太婆邪门得很,村里人都叫她胡神婆,少招惹为妙。”

李文轩却不以为意:“助人为乐,读书人本分。”说罢扶起老妪,缓步向山神庙走去。

送到庙门口,老妪忽然抓住李文轩的手,塞给他一个巴掌大的纸人:“书生,你我相遇即是有缘。老身赠你此物,切记:若遇性命之危,立即烧了这纸人,或可救你一命。”

李文轩见那纸人剪得粗糙,眉眼模糊,心中疑惑,但还是拱手道谢,将纸人收入袖中。

张媒婆催促道:“快走吧,误了时辰,苏员外该怪罪了。”

到得苏府,但见朱门高墙,气派非常。苏员外亲自迎出,寒暄几句后,便让丫鬟请小姐出来相见。

不多时,环佩叮当,一位绝色女子袅袅而出。李文轩只看一眼,便觉心神荡漾——这苏婉容明眸皓齿,肤白胜雪,果真是倾国倾城之貌。

更奇的是,二人谈论诗文,苏婉容竟对答如流,才思敏捷,不输当世才子。

李文轩暗自欣喜,这般才貌双全的女子,实在是难得的佳偶。

苏员外见二人相谈甚欢,便道:“李公子若不嫌弃,便在寒舍小住几日,与婉容多多相处。”

李文轩正要推辞,苏婉容柔声道:“听闻公子擅长丹青,不知可否为小女子画一幅肖像?”

美人相求,李文轩岂能拒绝?当即应允。

当晚,苏府设宴款待。酒过三巡,李文轩微醺,由丫鬟引至客房歇息。

睡到半夜,李文轩口渴醒来,忽听窗外有女子啜泣声。他披衣起身,悄悄开门查看,只见月光下,苏婉容独自站在院中井边,对月垂泪。

“小姐为何深夜在此悲伤?”李文轩关切问道。

苏婉容转身,泪眼婆娑:“不瞒公子,家父逼我嫁与知府公子为妾。那知府公子暴虐成性,已折磨死三房妾室。小女子宁死不从,故而在此伤心。”

李文轩愤慨道:“岂有此理!小姐才貌双全,怎能给人做妾?”

苏婉容忽然跪地:“李公子,求你救救我!带我离开这里吧!”

李文轩一时手足无措:“这...这如何使得?”

“公子若肯相助,婉容愿以身相许!”苏婉容抬头,眼中泪光闪烁,我见犹怜。

李文轩心乱如麻,正犹豫间,忽觉袖中纸人阵阵发烫。他心中一惊,想起胡神婆的嘱咐,顿时警觉起来。

“小姐先请起,此事需从长计议。”李文轩扶起苏婉容,感觉她双手冰冷刺骨,不禁打了个寒战。

回到房中,李文轩取出纸人,借着月光细看,发现纸人背面不知何时多了几行小字:

“美色如刀,温柔似毒。速离此地,否则性命不保。”

李文轩惊出一身冷汗,决定天明即辞行。

次日清晨,李文轩向苏员外辞行。苏员外再三挽留,见他去意已决,便道:“既然如此,老夫不便强留。今晚再设宴为公子饯行,明日一早派人送公子出府。”

李文轩推辞不得,只好答应。

回到客房,他越想越觉得蹊跷:苏府上下,从员外到丫鬟,个个面色苍白,行动无声;府中虽装饰华丽,却不见一丝灰尘;院中花木繁盛,却无半点虫鸣。

更奇怪的是,昨日见苏婉容在日光下,竟然没有影子!

李文轩心惊肉跳,取出纸人,发现纸人又添新字:

“今夜宴,勿饮勿食。子时放火,趁乱而逃。”

他正在惊疑,张媒婆悄悄溜进房来,低声道:“文轩,咱们快逃吧!这苏府不对劲!”

“婆婆何出此言?”

张媒婆面色惨白:“我刚才去厨房,看见...看见他们在准备祭品,说是要祭什么‘血月娘娘’!那苏婉容,根本就不是人!”

原来,张媒婆无意中听到丫鬟谈话,才知道苏婉容三年前就病死了。苏员外悲痛欲绝,请来邪术士,用邪法将女儿炼成尸魅,专吸书生精气,以求还阳。

“他们专挑赴京赶考的举子下手,因为举子身负文运,精气最补!”张媒婆颤抖着说,“先前已有三个书生在此失踪,官府都查不出下落!”

李文轩骇然,终于明白胡神婆为何赠他纸人。

当晚饯行宴,苏员外殷勤劝酒,李文轩假称水土不服,滴酒不沾。苏婉容频频夹菜,他也借口腹痛,拒不进食。

宴至中途,李文轩假装醉酒呕吐,提前退席。回到客房,他立即收拾行装,准备子时放火。

更鼓敲过三响,李文轩悄悄溜出客房,来到后院马棚。正要点火,忽听身后传来一声轻笑:

“李公子这是要去哪里?”

回头一看,苏婉容站在月光下,面容惨白,双眼赤红,十指长出寸长指甲!

“小姐...我...”李文轩连连后退。

苏婉容狞笑:“既然被你识破,那就休怪我不客气了!”

她张开血盆大口,向李文轩扑来。李文轩慌忙中掏出纸人,正要点燃,却被苏婉容一袖打飞。

“区区障眼法,也敢献丑!”苏婉容尖啸,周围阴风大作。

危急关头,一道金光闪过,胡神婆突然出现,手持桃木剑,挡在李文轩身前。

“妖孽,休得伤人!”

苏婉容厉声道:“胡三姑,你我井水不犯河水,为何屡屡坏我好事?”

胡神婆冷笑:“苏老儿用邪法炼尸,伤天害理,我岂能坐视不管!”

二妖斗在一处,飞沙走石。李文轩趁机捡起纸人,却见纸人自动燃起,化作一道金光,射向苏婉容。

苏婉容惨叫一声,倒地化作一具枯骨。与此同时,整个苏府开始崩塌,亭台楼阁尽数化为废墟。

胡神婆拉起李文轩:“快走!苏老儿要拼命了!”

果然,废墟中传来苏员外的怒吼:“还我女儿命来!”

但见一个巨大的鬼影从废墟中升起,青面獠牙,正是苏员外所化的恶鬼。

胡神婆叹道:“执迷不悟!”取出一个葫芦,念动咒语,将恶鬼收入其中。

转眼间,豪华府邸变成一片荒坟,到处是白骨残骸。

胡神婆对惊魂未定的李文轩道:“书生,今日救你,也是你善有善报。若非你心存善念,助老身一程,老身也不会及时赶来相救。”

李文轩忙躬身道谢:“多谢仙姑救命之恩!只是那张媒婆...”

“她没事,老身已送她回家了。”胡神婆道,“你此番赴京,路上还有一劫。切记:莫贪美色,莫近是非。”

李文轩连连称是,拜别胡神婆,连夜赶路。

一月后,李文轩抵达京城,租住在城南一座小院,专心备考。

这日,他在院中读书,忽听隔壁传来女子哭声。好奇之下,隔墙问道:“姑娘为何哭泣?”

隔壁女子答道:“小女子姓白,父母双亡,被叔父卖入青楼。明日就要接客,故而悲伤。”

李文轩心生怜悯,想起胡神婆嘱咐,本不欲多事。但那女子哭声凄切,实在不忍,便道:“姑娘莫急,我设法救你。”

他取出所有盘缠,找到那家青楼,为白姑娘赎身。老鸨见钱眼开,当即放人。

白姑娘千恩万谢:“恩公大德,小女子无以为报,愿为奴为婢,伺候恩公。”

李文轩婉拒:“举手之劳,何足挂齿。姑娘既已自由,可自寻出路。”

谁知三日后,白姑娘的叔父带人找上门来,说李文轩拐带良家女子,要拉他见官。

正在争执,忽有一位锦衣公子路过,问明缘由,对那叔父喝道:“好个无赖!卖侄女入火坑,还敢诬陷好人!再不滚,送你去见官!”

那叔父吓得抱头鼠窜。

锦衣公子对李文轩拱手:“在下姓胡,单名一个琏字。兄台仗义救人,令人敬佩。”

李文轩见胡琏气度不凡,心生好感,二人相谈甚欢,结为知己。

此后,胡琏常来拜访,带来美酒佳肴,与李文轩谈诗论文。李文轩发现胡琏学识渊博,远胜自己,不禁更加敬佩。

科考前夕,胡琏设宴为李文轩饯行。酒至半酣,胡琏忽然道:“李兄,明日考场,切记:策论题在《孟子·尽心下》,诗题为《咏梅》。”

李文轩惊讶:“胡兄如何得知?”

胡琏微笑:“家叔在礼部任职,偶然得知。李兄切勿外传。”

次日考场,试题果然如胡琏所言。李文轩心下感激,从容作答。

放榜之日,李文轩高中进士,授知县职。他第一时间去找胡琏报喜,却见胡家宅院空空如也,只留一封信:

“文轩吾友:见字如面。我本胡三姑之侄,奉姑母之命,助兄功成。今兄已登科第,吾使命完成,当归山修行。兄为官当以民为本,清正廉明,切记切记。他日有缘,自当再见。胡琏拜别。”

李文轩恍然大悟,对空拜谢。

后来,李文轩为官清正,爱民如子,官至知府。他娶了一位贤淑妻子,生儿育女,一生平安顺遂。

晚年致仕归乡,李文轩在当年遇救之处建了一座“胡仙祠”,供奉胡三姑和胡琏。每逢初一十五,他必亲自上香。

这年清明,李文轩在祠中祭拜,忽见一只白狐从神像后跃出,对他点头三下,倏忽不见。

李文轩知是胡三姑显灵,含笑而逝,享年八十有二。

他的子孙后来在祠旁立碑,刻上这段奇缘,警示后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美色如刀,谨慎为妙。而那“纸人救命”的故事,也在当地代代相传,成为一桩美谈。

当您看到这里的时候,说明您已经看完故事,麻烦您点个关注点个赞,举手之劳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本故事纯属虚构!谢谢观看!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