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人生:中美流浪人口治理,孰优孰劣?

发布时间:2025-10-27 14:37  浏览量:1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中心的流浪人口聚集地(钟梅摄)

2024年,美国无家可归者人数达771,480人,即每万人中约有23人属于该群体,创历史新高。面对如此规模庞大的流浪人口,最佳治理模式是什么?对此,美国国内众说纷纭。尽管存在分歧,但各方都承认美国正处在一场长期的危机之中。

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是造成美国无家可归人口问题恶化的主要原因。2024年3月美国低收入住房联盟发布的报告显示,在美国,可供极低收入租户租赁的廉租保障性住房缺口达730万套。也就是说,每100户极低收入租户中,只有34户能住上这样的房子。2024年,美国联邦贫困线为四口之家年收入等于或低于31,200美元。极低收入租户是指收入等于或低于联邦贫困线,亦或是收入低于其所在地区收入中位数30%的家庭。

收入不平等也是造成美国无家可归人口高企的主要推手之一。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显示,2023年,最富有的20%家庭的收入是最贫穷的20%家庭的收入的16.7倍。波士顿大学副教授托马斯·伯恩专门研究公共卫生、住房和无家可归人口问题。他的团队在2021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指出,收入不平等将低收入家庭挤出租赁市场并推高房价,从而加剧了无家可归人口问题。

《北京周报》记者曾采访过加利福尼亚州一名自称“杰克”的流浪汉。他的主要收入来源有两个:乞讨和失业救济金。每天,他靠乞讨赚取约10美元。此外,他从州政府每月领取250美元的失业救济金。两项合计月入约550美元。这一收入大大低于美国联邦政府所划定的月入1304美元的个人贫困线,远不足以支付住宿费用。虽然他也能入住公共救助所,但那通常只是临时性的,并不能长久。他说,在美国很多雇主要求应聘者提供固定住址,而无家可归的状态让他难以找到工作。

雪上加霜是,杰克所居住的加利福尼亚州生活成本高居全美第四。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2024年加利福尼亚州人均月消费支出为5403美元,是杰克收入的9.82倍。

归根结底,无家可归人口问题与贫困密切相关。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中国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也是个发展中国家。美国独立调查记者、地缘政治经济报告网站创始人本杰明·诺顿认为:“中国政府找到了解决无家可归人口问题的有效途径——坚持不懈地消除贫困。”

自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实施精准扶贫政策,通过产业发展、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等措施,于2020年底成功消除了绝对贫困。按现行标准,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在这9899万脱贫人口中,有些人也曾一度流浪街头。对于这些流浪人员,中国政府不仅提供食物和临时救助等应急救济,解决其燃眉之急,还尽全力帮助他们重归家乡,与家人团聚,并提供长期的精准扶贫支持。

相比之下,许多美国的无家可归者获得的政府支持既不稳定也不充分。一些权宜之计只能满足流浪人员的一时之需,却无法改变他们的命运。

翻译:李南

定稿:姚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