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邀请美国入侵祖国的反对派,竟获诺贝尔和平奖?让人搞不懂
发布时间:2025-10-27 15:33 浏览量:3
“请美国入侵我们”,她说完这话后,拿了个大奖——诺贝尔和平奖?
如果反和平可以拿和平奖,那诺贝尔该重新命名了。
一位公开支持美国军事干预本国政局的反对派人物,居然在2025年成为了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她自己都不掩饰这种立场。这不是颠倒黑白,这是把黑白漆在脸上招摇过市。
这个人就是有“委内瑞拉反对派公主”之称的玛丽亚·马恰多(María Corina Machado)。她不仅是反马杜罗政府的极右翼代表,还长期活跃于美国政坛,在迈阿密、德克萨斯、纽约等地为自己拉票、募资、扩张影响力。
她戴的不是“反对派”的面具,是请外国军队干涉祖国事务的代言人,甚至曾多次明确表示:“必要时,美军应该出面。”
这些言论从未被收回,在诺贝尔奖宣布前后,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西方主流媒体上被美化为“争取自由”。
这还不叫双标,西方所谓的“自由”和“和平”,从来就不是给所有人用的。
马恰多是委内瑞拉富裕阶级的代言人,其家族在国家经济命脉中拥有关键地位。她本人多年来(2003年以来)就积极游说美国政府,对委内瑞拉政府进行制裁、干涉,甚至暗中支持军事打击方案。她与川普时期的美国政商界联系紧密,是“美式颜色革命”的典型代言人之一。
她是真正给“卖国”二字做了注脚的人。
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过去十年里不断鼓动美国政府通过“极限施压”策略对委内瑞拉开展全面封锁,导致国家GDP在2013-2020年期间下滑超过75%,数百万民众陷于饥饿、医疗崩溃、生活物资极度匮乏。
她堂而皇之地跳出来说:“看,这个国家快垮了,我要拯救它。”
马恰多及其背后的右翼联盟,压根不在乎民众要什么、国家需要什么,只要美国支持就够了。
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哪一个不是被内部亲美势力撬动,随后叫来美军“维稳”,最终沦为废墟。
这一次,诺贝尔奖把这个套子搬来了拉美,把“祸国者”包装成了“和平使者”。
这一笔包装术的高超在于它的极其彻底的伪善。
那为什么偏偏是她能得奖,这背后是西方重构拉美政治格局的大棋。
近年来,拉美左翼整体抬头,从巴西的卢拉重新执政,到哥伦比亚、智利、墨西哥接连上演“粉红浪潮”,美方干预意图一次次被挡在民选政府的门外。
在委内瑞拉,尽管遭遇严厉制裁,马杜罗政府依旧维持住了基本稳定。这对于美国霸权来说,是无法忍的“钉子户”。
一个能代表“自由”,但不惜打烂国家的“自由”,一个能替美国说话,又可以掩饰为“人民声音”的政治工具人,马恰多就是答案。
她得奖不是因为她争取了和平,而是因为她符合美国地缘战略的需要。
2024年委内瑞拉大选中,马恰多由于长期呼吁外国干预,被最高法院禁止参选。这一判决在国内极具争议,也反映出委内瑞拉社会对“出卖国家换政权”的极度反感。
美国与欧洲多国立刻跳出来喊“这是独裁”,于是火上加油地,美国国务院“高度关注”,欧洲议会“强烈谴责”,最终一纸诺贝尔奖,就这样变成了最高级别的“外部授勋”。
也许我们正在见证“和平奖”彻底异化为政治奖章的时刻。
国际话语权,永远不公正,尤其当它掌握在价值观殖民者手中。
此时此刻,如果中国有任何人士鼓动外国军队介入国政,媒体还没发稿,群众已经义愤填膺。在西方标准里,这是“捍卫民主的英雄”。
“和平”这种词,在不同阵营嘴里,意思可以完全相反。
悬在我们周边的安全威胁,不只是军舰、导弹、基地,更是媒介、奖项、话语工具和政治代理人本身。
诺贝尔奖自冷战以来,就屡次被用来打击非西方世界的独立政府。
背后的叙事逻辑清晰一致,只要你挑战西方话语权,只要你反对霸权秩序,你就会被贴上“暴政”、“专制”的标签。而他们扶持的人,无论口出恶言、呼唤兵临,照样可以成“和平象征”。
很可能,马恰多将被推到国际政治符号的高度,成为2026年委内瑞拉大选前后各类干预行动的“旗帜人物”,甚至在某种操作下,她会被制造舆论“正当性”,再一次争取重新登上竞选舞台。
如果她失败,她至少已经在媒体战、影响力战上赢得象征意义。美国在拉美依旧有意图,用“贾樟柯+颁奖礼”的方式干一票不流血的政权更替。
从中国角度看,我们必须进一步打造属于自己的国际话语权体系,“和平”不能只由西方定义,我们国家、自主发展和平道路的国家,更该有定义权。
要提高防范内部代理人政治工程的能力。凡是打着“自由”口号,却实质鼓动外国干涉的人,其议程都极可能指向国家分裂、秩序混乱和外部势力渗透。
加强中国对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发展的理解、支持与联动。委内瑞拉不是孤岛,它的对抗不是它一个国家的事,这是南方国家整体抗压博弈的前线。
我们应该为其提供更多人道支持、外交协助,以及国际舆论的头部声音。
一个鼓吹侵略的人拿“和平”奖,不是她的问题,是制度出了问题。
我们该做的,是把这类故事讲明白、讲出去。因为只有真相,才是和平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