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棺材铺穷老板和李财主小妾的相识,成了月老之下的姻缘

发布时间:2025-10-27 15:58  浏览量:1

清朝乾隆年间,山东济南府有个叫李玉成的年轻棺材铺老板。他的铺子开在城西僻静处,门面不大,生意也清淡。这也难怪,世人皆盼长寿,见着棺材铺都绕道走,若非家中有人过世,绝不踏足此地。

这日黄昏,李玉成正在店内刨木板,忽听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开门一看,是个丫鬟打扮的姑娘,神色慌张。

“李老板,我家夫人...想订一口上好的楠木棺材。”丫鬟低声道。

李玉成请她进门详谈。丫鬟自称小翠,是城中李财主家仆。她家三夫人柳氏近来病重,自觉时日无多,便想提前备好身后事。

“三夫人说,要一口素雅的楠木棺,不要那些花里胡哨的装饰,简单刻几枝梅花便好。”小翠递上一锭银子作定金。

李玉成接过银子,心中不免唏嘘。李财主是城中有名的富户,娶了三房妻妾,这柳氏便是他最宠爱的三夫人,年纪不过二十出头,竟已病入膏肓。

接下这单生意后,李玉成格外用心,亲自挑选上等楠木,日夜赶工。七日后,棺材制成,他按约定送货上门。

李府气派非凡,朱门高墙,庭院深深。小翠引着李玉成从侧门进入,穿过几重院落,来到一处僻静小院。

“三夫人就住在这里。”小翠低声道。

院内陈设简朴,与李府的奢华格格不入。屋内药香弥漫,一位面色苍白的年轻女子靠在榻上,正低头绣花。她虽病容憔悴,却难掩清丽容貌,尤其那双眼睛,明亮如星。

“夫人,棺材送来了。”小翠轻声禀报。

柳氏抬头,看见李玉成,微微一笑:“有劳李老板了。”

李玉成忙躬身还礼。他安置好棺材,正要告辞,柳氏却叫住他:“李老板,听闻你家世代做棺材,可否为我讲讲各种木材的讲究?我对此颇有兴趣。”

李玉成颇感意外,但还是恭敬地介绍起来。柳氏听得认真,不时发问,二人竟聊了半个时辰。

临别时,柳氏道:“李老板,三日后可否再来一趟?我想为这棺材配个软垫,需你量个尺寸。”

李玉成应下。三日后,他如约而至,却发现柳氏气色更差,咳嗽不止。

量完尺寸,柳氏忽然道:“李老板,我有一事相托。”她取出一封信,“若我过世,请将这信转交城南永济寺的慧明法师。”

李玉成接过信,心中疑惑,却不便多问。

此后半月,李玉成又因棺材软垫、铭牌等事去了李府几次。每次柳氏都会找些理由与他多聊片刻,从棺材工艺聊到诗词歌赋。李玉成渐渐发觉,这女子虽身处富贵之家,却满腹才学,性情温婉,与寻常闺阁女子大不相同。

这日傍晚,李玉成正准备关店,忽见小翠急匆匆跑来,满面泪痕:“李老板,救救我家夫人!”

原来柳氏并非生病,而是被人下毒。下毒者竟是李财主的正室张氏。张氏嫉妒柳氏得宠,又恐她生下儿子争夺家产,便买通丫鬟,在柳氏饮食中下了一种慢性毒药,症状似痨病。

“今日夫人咳血昏厥,张夫人竟不准请大夫,说痨病治不好,白费银钱。”小翠哭道,“我偷听到张夫人与心腹谈话,说今夜就要加大药量,送三夫人上路!”

李玉成大惊:“为何不告诉李财主?”

小翠摇头:“老爷月前去江南做生意,还要半月才回。府中现在由张夫人把持,无人敢违抗她。”

李玉成沉思片刻,忽然道:“我有一计,或可救三夫人...”

当夜子时,李府后门悄悄打开,李玉成和小翠抬着一口棺材快步走出。守门人见是运棺材,也不多问——府中三夫人病重,半夜去世也不稀奇。

回到棺材铺,李玉成打开棺盖,柳氏从中坐起,面色惨白。原来李玉成让柳氏假死,用一口空棺材将她换出。

“多谢李老板救命之恩。”柳氏虚弱道。

李玉成忙摆手:“夫人不必客气,当务之急是解你身上的毒。”

他将柳氏安置在铺子后院的厢房中,次日一早便去请郎中。郎中诊脉后,连连摇头:“此毒已入肺腑,寻常药物难解,除非有百年老参配以特殊方剂,或有一线生机。”

百年老参价值不金,李玉成倾其所有,也只够买半支。正在发愁之际,忽然想起柳氏之前托他转交的信。

“或许慧明法师有办法。”他思忖道,当即前往永济寺。

慧明法师是位白眉老僧,看过信后,长叹一声:“果然如此。”

原来柳氏本是官宦之女,父亲遭奸臣陷害,家破人亡,她被迫卖身葬父,被李财主买去作妾。慧明法师曾受柳父恩惠,一直暗中关照柳氏。

“李施主放心,老衲这里有解毒良方。”慧明取出一包药粉和一支老参,“这药连服七日,毒性可解。”

李玉成大喜,接过药物,又问:“法师,三夫人日后该如何安置?”

慧明微笑道:“李财主返家后,定会追查此事。老衲在城南有处僻静小院,可让柳氏暂住。待风头过去,再作打算。”

带着药物回到铺子,李玉成立即煎药给柳氏服用。七日后,柳氏果然好转,脸上有了血色,精神也健旺许多。

这些日子里,二人朝夕相处,渐生情愫。柳氏敬佩李玉成忠厚善良,李玉成爱慕柳氏才德兼备,但二人皆恪守礼数,未曾越矩。

这日,柳氏搬至慧明法师安排的小院居住。临别时,她深深看了李玉成一眼,轻声道:“李老板救命之恩,柳絮没齿难忘。”原来柳氏本名柳絮。

李玉成笨拙地还礼:“夫人保重。”

柳絮搬入小院后,李玉成时常前去探望,送些日用之物。二人谈诗论画,品茗对弈,感情日深,却始终隔着一层窗户纸,未曾捅破。

一月后,李财主回府,发现柳絮“病故”,起初悲痛不已。但张氏巧言令色,说是痨病传染,已迅速安葬。李财主虽有疑虑,却因生意繁忙,无暇深究,渐渐也将这美妾淡忘了。

时光荏苒,转眼半年过去。这日李玉成刚开店门,便见一衣着华贵的中年男子走进店铺。他一眼认出,此人正是李财主!

“老板,我要订一口上好的棺材。”李财主面色憔悴,“给我那苦命的三夫人。”

李玉成心中一惊,强作镇定:“财主爷的三夫人不是已经...”

李财主叹道:“那是张氏那毒妇骗我!日前她虐待下人,被我发现,严刑拷问下,她才招认早已将柳絮毒杀,尸体不知抛在何处。我悔啊!竟让如此才貌双全的女子遭此毒手!”

李玉成心中波涛汹涌,面上却不动声色:“财主爷节哀,小人这就为您准备。”

李财主付了定金,蹒跚离去。李玉成立即去找柳絮,告知此事。

柳絮听罢,沉默良久,方道:“张氏虽恶毒,却也道出了实情——我确实‘死’过一回了。如今的柳絮,已非昔日那个任人摆布的弱女子。”

李玉成鼓起勇气:“柳姑娘,我...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柳絮抬眼看他,目光温柔:“李老板请讲。”

“我...我想娶你为妻!”李玉成终于说出心中所想,“我知自己只是个穷棺材铺老板,配不上姑娘才貌,但我必真心待你,此生不渝!”

柳絮眼中泪光闪烁,轻声道:“若非郎君相救,柳絮早已命丧黄泉。这半年来,与郎君相处,方知世间真有君子。若郎君不弃,柳絮愿执帚相随。”

二人双手相握,喜极而泣。

三日后,李玉成前往李府,告知李财主棺材已备好。李财主查验后十分满意,付清余款。李玉成趁机道:“财主爷,小人三日后娶亲,想请财主爷赏光喝杯喜酒。”

李财主好奇:“哦?娶的是哪家姑娘?”

李玉成道:“是城南柳家的姑娘,名唤柳絮。”

李财主手中茶盏“啪”地落地,面色大变:“柳絮?这...这怎么可能?”

事已至此,李玉成只得将前因后果和盘托出。李财主听罢,久久不语,最后长叹一声:“天意啊!柳絮既已‘死’去,便是自由之身。你能冒死救她,可见真心。罢了,罢了,这段姻缘,我成全你们!”

三日后,李玉成与柳絮简单成婚。李财主不但送来厚礼,还认柳絮为义妹,以娘家人身份为她置办嫁妆。而张氏因下毒害人,被李财主休弃,送交官府法办。

婚后,夫妻二人同心经营棺材铺。柳絮心思灵巧,设计出可折叠存放的便携棺材,深受客商欢迎;又改良棺木雕花工艺,使棺材既庄重又美观。生意日渐兴隆,铺面扩大了三倍。

一年后,柳絮生下一对龙凤胎。满月之日,李财主亲自前来祝贺,送上长命锁一对。见柳絮生活幸福,他心中愧疚稍减。

这日傍晚,忙完生意,李玉成与柳絮在院中乘凉。柳絮忽道:“夫君,我有一事相商。咱们如今生活宽裕,我想办个善堂,收留那些无家可归的老人,为他们养老送终。”

李玉成欣然同意。不久,“柳絮善堂”开业,专门收容孤寡老人。夫妻二人亲自照料老人,为他们治病延医,去世后则以成本价提供棺木安葬。此举赢得乡邻交口称赞。

这年冬天,特别寒冷。一日清晨,李玉成开门营业,见一老乞丐冻僵在门口,急忙将他抬入屋内救治。老乞丐苏醒后,感激不尽,从怀中掏出一本古书:“老夫身无长物,唯有这本《木经》相赠,或对老板有用。”

李玉成谢过老人,留他在店中休养。翻阅《木经》,发现其中记载各种木材特性和加工秘法,更有制药、雕刻等奇术。他如获至宝,日夜研读。

依书中之法,李玉成改良棺木制作,使棺材防腐防虫性能大增。他又根据书中药方,配制出一种安神香料,置于棺中,可安抚丧家悲恸。这些创新使铺子名声大噪,连邻县的人都慕名而来。

三年后,李玉成已成为济南府有名的“棺材大王”,但依然保持本心,价格公道,童叟无欺。他还资助贫苦人家办丧事,时常分文不取。

这年清明,李玉成携妻儿为父母扫墓。返家途中,遇一老道挡路。老道盯着柳絮看了许久,忽然道:“夫人本应是早夭之相,却得遇贵人,逆天改命,实乃异数。”

李玉成认出这老道正是当年赠书的老乞丐,急忙下拜。老道扶起他,笑道:“善有善报,二位广积阴德,福泽绵长。记住:莫忘初心,方得始终。”说罢飘然而去。

夫妻二人相视一笑,携手归家。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仿佛这一生,还有很长的路要一起走。

十年后,李玉成与柳絮的善堂已扩展至三间,收养孤寡上百人。他们的棺材铺也开了分店,由学成的徒弟们打理。一双儿女聪慧好学,已入塾读书。

这日,柳絮在整理旧物时,翻出当年那封交给慧明法师的信。她展开重读,泪如雨下。李玉成关切询问,柳絮方道出实情:原来那信中并非求助,而是她预感将遭毒手,托法师待她死后,将她的私房钱全部转赠李玉成,以谢他多次关照之情。

“那时我便对郎君...心生好感。”柳絮含泪笑道。

李玉成感动不已,紧握妻子的手:“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岁月流转,李玉成与柳絮白发偕老,儿孙满堂。他们的事迹被编成故事,在济南府流传开来。人们都说:棺材铺中的那段姻缘,真是月老早就牵好了红线,再大的风雨也拆不散。

当您看到这里的时候,说明您已经看完故事,麻烦您点个关注点个赞,举手之劳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本故事纯属虚构!谢谢观看!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