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第一次被撵,袭人为何急忙下跪求情?看懂的都是明白人!
发布时间:2025-10-27 20:31 浏览量:1
端午节那天,怡红院上演了大型职场翻车现场。
傲娇担当小辣椒晴雯,居然跟部门领导宝玉公子当场开撕!吵到上头时,晴雯直接甩出一个猛料:“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好家伙,这句话像一把刀子,直接捅破了宝玉和袭人那份“小秘密”。宝玉当场就炸了,为了维护袭人的脸面,他立刻把晴雯撵出去不可。
就在这火药味十足的时刻,最让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作为受害者的袭人,非但没有落井下石,反而立刻转身拦住,甚至“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替晴雯说情。
原文对此写得很隐晦:袭人见拦不住,只得跪下了。碧痕、秋纹、麝月等众丫鬟见吵闹,都鸦雀无闻的在外头听消息,这会子听见袭人跪下央求,便一齐进来都跪下了。
袭人为什么要以德报怨?她心里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她的小算盘打得可精了。
表面上,格局打开,心胸宽广。
实际上,怕上热搜,家丑外扬。
首先是怕家丑外扬。
袭人心里跟明镜似的。要是真在端午节这个大日子闹起来,必定会惊动贾母和王夫人。到时候,怡红院就会成为全府的焦点,她和宝玉那点“鬼鬼祟祟”的事,就更瞒不住了。所以她跪下求情,与其说是挽留晴雯,倒不如说是解救自己。
其次,出自于息事宁人本能。
袭人从小就是个“没嘴的葫芦”,用现在的话说,有点逆来顺受。这种性格让她在遇到冲突时,本能地选择退一步,宁可自己受点委屈,也要求个太平。
还有,她太了解宝玉和晴雯的关系了。
袭人知道,宝玉说的不过是气话。如果今天真凭一时冲动把晴雯赶走了,以宝玉那个脾气,明天后悔了,折腾起来更是没完没了。与其到时候难以收场,不如现在就把火苗按灭,还能落个宽厚待人的好名声。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晴雯的身份——她是贾母的人。
晴雯原是赖大的丫头,贾母喜欢被当作礼物送进荣国府。
贾母看晴雯长相漂亮,做事麻利,所以将她派到宝玉房里的,在贾母心中,晴雯是将来给宝玉“使唤”的最佳人选(其实就是默认的姨娘后备人选)。
这个身份,岂是宝玉一气之下就能撵走的?就算今天真被撵出去了,只要贾母一句话,晴雯就能风风光光地回来。到那时,不仅晴雯会卷土重来,当初主张撵她的人,也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这个判断,在后来得到了证实。《红楼梦》第七十七回,晴雯真的被王夫人撵走后,袭人私下里安慰宝玉时说:
“天知道罢了。此时也查不出人来了,白哭一会子也无益。倒是养着精神,等老太太喜欢时,回明白了再要他是正理。”
你看,袭人始终没忘记,只有通过贾母,晴雯才有可能回来。
后来王夫人向贾母汇报这件事时,贾母的话更是印证了这一点:
“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红楼梦》第七十八回)
贾母这话,等于是直接表明:我看中的是晴雯,你们怎么把她给弄走了?袭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她早就看透了这层布局与安排。
袭人一跪,跪出的不仅是宽容,更是一种深刻的生存智慧。
其实在任何职场里,都要搞清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知道谁是谁的人,背景如何。
遇事时,不能一时意气就掀桌子。有时候,维护表面的稳定对所有人都好。紧急情况下的关键时刻出手,也要去做最符合长远利益的事。
袭人当众带头下跪劝阻宝玉,折射出的一个智慧:只有看清全局,才能在复杂的情况下从从容容,游刃有余。
晴雯第一次被撵,袭人下跪留下了她。第二次被王夫人粗暴地撵走,再也没有回来,或许到了无法回头的时候,晴雯才会真正明白袭人为何替自己求情。但为时已晚,她最终只能凄惨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