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了3年催收,说实话:那些吓唬你的套路,其实一戳就破
发布时间:2025-10-28 06:45 浏览量:3
干催收3年,见了太多催收员用“唬人的话术”逼负债人还钱——但这些套路本质是利用信息差,其实大多不符合法律规定,一核实就露馅。今天拆3个最常见的套路,帮你避开没必要的恐慌。
套路1:“明天不还钱,就上门找你家人”
催收常说“上门核实情况”“找你父母代偿”,但合法催收不能骚扰无关人员:
根据《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催收只能联系负债人本人,未经同意联系家人、朋友属于“暴力催收”;就算上门,也得提前告知时间,且不能影响他人正常生活(比如不能在凌晨上门、不能堵门)。
我遇过一个案例:负债人逾期后,催收说要去他老家找父母,负债人直接明确“再联系我家人就投诉到银保监会”,催收立刻改口——因为他们也怕被监管处罚。
套路2:“再不还,就起诉你坐牢”
“逾期会坐牢”是催收最常用的恐吓话术,但普通债务逾期属于民事纠纷,根本不会坐牢:
只有两种情况可能涉及刑事责任:一是信用卡逾期金额超5万,且被认定为“恶意透支”(比如故意失联、套现后挥霍);二是贷款时提供了虚假资料(比如假房产证办抵押)。
大多数人只是暂时没钱还,不属于“恶意”,催收说“坐牢”就是在唬人——真要起诉,也是法院发传票,不是催收口头通知。
套路3:“现在还能减免,过了今天就涨利息”
催收常说“限时减免违约金”“再不还利息翻番”,但债务的利息、违约金是按合同约定算的,不是催收说了算:
根据《民法典》,逾期利息+违约金的总和不能超过LPR的4倍(目前一年期LPR是3.45%,4倍就是13.8%),超出部分不用还;而且“限时减免”得有银行/平台的书面通知,催收口头承诺没用。
之前有个用户信了催收的“限时减免”,凑钱还了一部分,结果后面发现根本没减免——因为催收只是为了完成业绩,没权限决定减免政策。
真遇到催收,记住这2件事
1. 别慌,先核实身份:让催收报出工号、所属机构,再打官方客服确认,避免遇到“第三方暴力催收”;
2. 主动沟通,留证据:如果暂时没钱,明确说“有还款意愿,但目前能力有限”,同时录音、保存聊天记录——要是催收违规,这些都是投诉证据。
负债不是丢人的事,催收的套路看似吓人,其实大多站不住脚。只要分清“合法催收”和“违规恐吓”,理性沟通,就能避免被套路牵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