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荒村野店
发布时间:2025-10-28 09:03 浏览量:1
荒村奇遇
明朝宣德年间,青州府有个年轻书生名叫李文轩,这年秋闱赴试,途经沂蒙山区时,天色已晚。荒山野岭间不见人烟,正焦急时,忽见前方山坳处透出几点灯火。
走近一看,是家简陋客栈,门前幌子上书“平安客栈”四字。文轩心中欢喜,推门而入。
店内烛火昏暗,只坐着三个客人:一须发花白的老者,一面容憔悴的妇人,还有个满脸横肉的壮汉。柜台后站着店主,约莫四十岁年纪,面带愁容。
“客官住店?”店主勉强笑道。
文轩点头:“一间上房,再备些酒菜。”
“上房只剩一间了,只是......”店主欲言又止,“罢了,客官随我来。”
安置好行李,文轩下楼用饭,见那三人各自闷头吃喝,互不理睬。正吃着,忽听门外马蹄声响,又进来一位客人。
来人身着官服,腰佩朴刀,竟是位公差。他环视店内,朗声道:“本官赵德明,济南府捕头,追查一桩劫案路过此地。”
店主脸色微变,忙上前招呼。
赵捕头目光如炬,扫过店内众人,最后落在文轩身上:“这位书生,可是赴考?”
文轩忙施礼:“正是。”
众人各自安歇后,文轩在房中温书至深夜。正要熄灯,忽听隔壁传来争吵声。
“......必须今夜了结!”是那壮汉的声音。
另一个苍老声音道:“急什么,等他们都睡了......”
文轩心生疑虑,屏息细听,声音却又消失了。
夜半凶案
次日清晨,文轩被一阵惊叫声吵醒。出门一看,见店主瘫坐在壮汉房门外,面如死灰。
“死、死了!”店主颤声道。
文轩探头一看,只见那壮汉倒在血泊中,胸口插着一柄匕首。
赵捕头闻声赶来,查验尸体后,沉声道:“诸位都到厅堂集合,凶手就在我们中间。”
厅堂内,烛火摇曳,众人面色惶惶。
赵捕头锐利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死者王彪,实为官府通缉的要犯,半月前劫了济南府贡银。我一路追踪至此,不料他竟被人灭口。”
老者惊道:“难道是同伙内讧?”
那妇人低泣不止:“这荒山野岭的,咱们会不会都死在这里?”
文轩注意到店主神色异常,双手不停颤抖。
“店主,你最后一次见王彪是什么时候?”赵捕头问。
“昨、昨晚送饭时。”店主擦着汗,“之后便再没见过了。”
赵捕头又问:“命案现场的门是从内闩着的,这作何解释?”
众人面面相觑——这竟是一桩密室杀人案。
蛛丝马迹
文轩虽是一介书生,却素喜读《洗冤录》等刑狱之书。他鼓起勇气道:“赵大人,小生可否一同查验现场?”
赵捕头打量他片刻,点头应允。
重返凶室,文轩仔细察看:窗户紧闭,门闩完好,地上除了血迹,还有些许泥渍。他俯身细看,见泥渍中混着几片细小的绿叶。
“这是...茶叶?”文轩拈起叶片。
赵捕头凑近一看:“像是茶园特有的云雾茶。”
店主忙道:“小店贫寒,从不备这等好茶。”
文轩又见床下有一物闪光,拾起一看,是枚玉扳指,通体碧绿,价值不菲。
赵捕头接过扳指,忽然盯着老者的手:“老先生,可否看看你的手?”
老者下意识地将右手缩回袖中。
在赵捕头坚持下,老者伸出右手——无名指上有一圈浅白印记,正是常年佩戴扳指所致。
“这...这是小老儿祖传之物,不知何时丢失的。”老者慌忙解释。
赵捕头冷笑:“据我所知,被劫贡品中正有一枚翡翠扳指。”
老者面色大变。
柳暗花明
眼看赵捕头要拿人,文轩却道:“大人且慢,小生尚有疑问。”
他转向店主:“昨夜我听见隔壁争吵,似是王彪与人在争执。若真是这位老先生,他年迈体衰,如何是王彪的对手?”
赵捕头沉吟:“你的意思是...”
“况且,”文轩继续道,“这密室如何形成?凶手杀人后,又如何从内闩门的房间脱身?”
他走到窗边,仔细检查窗纸,发现有一处细微破损。透过破洞,可见窗外草丛有被踩踏的痕迹。
“大人,可否让人检查窗外?”
赵捕头命随行差役绕到窗外,不久回报:窗外发现脚印,直通后院茶园。
众人赶到后院,果见一片茶园,所种正是云雾茶。
店主见状,转身欲逃,被差役当场按住。
真相大白
公堂之上,店主终于招供。
原来,这“平安客栈”实为贼窝。店主与王彪一伙,专劫过路客商。那老者实为销赃的同伙,此次前来分赃。
“昨夜王彪欲独吞财物,我们争执不下,约定深夜再议。”店主垂头丧气,“我趁送茶之机,在茶中下了迷药。待他昏迷,从窗外用竹竿伸入,以钩子拨上门闩,制造密室假象。然后绕回前门,潜入房间行凶。”
他苦笑:“不料匆忙中踏进茶园,鞋底沾了茶叶,又碰掉了老先生的扳指。”
赵捕头质问:“那妇人又是何人?”
店主茫然:“她...确实是过路客人。”
文轩却道:“不然。若她真是普通客人,见这等场面,早该惊慌失措。可她虽表面哭泣,眼中却无惧色,反而时时观察众人反应。”
他转向妇人:“夫人,你袖中藏的,可是账册?”
妇人大惊,袖中果然滑出一本册子。
赵捕头翻阅后,恍然大悟:“原来你才是真凶!”
水落石出
妇人见事败露,长叹一声:“不错,我才是这伙贼人的首领。”
她本名柳三娘,表面是普通民妇,实则掌控着沂蒙山一带多股盗匪。王彪等人劫得的财物,都需经她之手销赃分利。
“近日官府查得紧,王彪这厮竟想携款潜逃。”柳三娘冷冷道,“我本欲昨夜与他谈判,不料这莽夫执意不从。我便假意离去,实则从秘道潜入店内,亲眼看见店主下药。”
她趁店主制造密室时,抢先潜入房间,刺杀王彪。
“那你为何留下账册?”赵捕头问。
柳三娘苦笑:“本想借此陷害店主,让他顶下所有罪名。不料这书生心细如发...”
文轩道:“我见你虽作哭泣状,却不忘整理衣袖,便知你必有所藏。”
赵捕头感慨:“若非李书生明察秋毫,险些让真凶逍遥法外。”
法网恢恢
案件查明,一干人犯押送济南府。柳三娘交出赃物,贡银完璧归赵。
临别时,赵捕头对文轩道:“李公子心思缜密,不为表象所惑,他日若为官,必是百姓之福。”
文轩谦道:“大人过奖,小生只是尽读书人本分。”
月余,文轩高中举人。后来官至刑部主事,以善断奇案闻名。他常对下属言:“断案如读书,须得字斟句酌,观其行而察其心。”
而那“平安客栈”自此拆除,原址上建了座凉亭,供过往行人歇脚,名曰“平安亭”,取“一路平安”之意。
诸位读者,若你身处那荒村野店,可能从众人言行中,看出真凶的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