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60岁+老人迎新政!3类补贴直接到账,招投标倒查护好养老钱

发布时间:2025-10-27 15:43  浏览量:2

最近河北的老人们都在传一个好消息:省政府批复的老年人福利补贴新政已经落地,60岁以上符合条件的老人能领补贴,80岁以上还有高龄津贴,申请起来也方便。而这背后,和河北正在推进的招投标倒查13年工作息息相关——一边给老人发福利,一边通过倒查堵住资金漏洞,确保每一分养老钱都能精准落到老人手里,这波操作让大家心里既暖又踏实。

先把老人最关心的福利新政说清楚,不是所有老人都领一样的钱,而是分3类补贴,针对性特别强,都是实实在在解决养老难题的。

第一类是高龄津贴,只要是河北户籍、满80周岁的老人都能领。不管家里经济条件怎么样,年龄到了就符合资格,不用走复杂的审核流程。具体发多少,每个市、县会根据本地经济情况定,比如有的地方已经明确80-89岁每月不低于50元,90-99岁不低于100元,100岁以上不低于300元,钱虽然不算巨款,但能给老人的日常开销添份保障。

第二类是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面向的是河北户籍、60岁以上且纳入低保的老人。这些老人本身经济压力大,养老开支是不小的负担,补贴能帮他们支付部分养老服务费用,比如请人上门打扫、购买助餐服务等,减轻生活压力。

第三类是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针对的是河北户籍、60岁以上、低保户,而且经认定是中度及以上失能的老人。失能老人需要长期护理,开销比普通老人大得多,这笔补贴就是专门用来支付护理费用的,不管是请居家护理员,还是去养老机构,都能派上用场。

申请方式也特别便民,不用跑断腿。老人自己或者家人可以去户籍所在地的村(社区)提交书面申请,带好身份证、户口簿就行;不会跑线下的,也能在河北政务服务网或者“冀时办”APP上线上申请,线上申请完就不用再填纸质表格了,对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社区工作人员还会帮忙操作,真正做到“最多跑一次”。

补贴发放也很规范,都是通过银行直接打到老人的账户里,原则上每月发一次,不会拖延。而且还有动态管理,要是老人的年龄、经济状况或者身体状况变了,补贴会及时调整;该停发的也会按规定办理,既保证应发尽发,也不浪费一分钱财政资金。

可能有人会问,为啥发养老补贴,还要提招投标倒查13年?这两者其实是“保障和监督”的关系,缺一不可。

河北的招投标倒查13年,重点查的就是工程建设、政府采购这些领域的违规操作,其中就包括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养老物资采购等和老人利益相关的项目。以前有些地方搞养老项目招投标,不是看谁的服务好、价格合理,而是靠关系、搞暗箱操作,导致有些养老设施质量不达标,或者采购的物资价格虚高,浪费了本该用在老人身上的钱。

现在倒查13年,就是要把这些历史遗留的违规问题挖出来,不管是当年的招投标负责人,还是参与围标串标的企业,就算过了十几年,只要违规事实存在,都要追责。这和发养老补贴的初衷一致:都是为了让养老相关的资金和项目更规范,确保财政投入的每一分钱都能真正惠及老人,而不是被不法分子截留、浪费。

比如之前有些地方建养老服务中心,通过违规招投标选了资质不够的企业,导致设施建设偷工减料,老人住得不安全;还有的地方采购养老物资时,中标企业虚报价格,让同样的钱买的物资少了一半。现在通过倒查,这些问题被一一纠正,后续的养老项目招投标会更透明,企业只能靠实力和服务竞争,才能拿到项目。

而且倒查不仅能堵住过去的漏洞,还能震慑现在的违规行为。现在参与养老相关项目招投标的企业都知道,就算现在蒙混过关,未来十几年内都可能被倒查出来,没人敢再冒险搞违规操作。这就从源头保证了养老服务设施的质量、养老物资的性价比,让老人不仅能领到补贴,还能享受到更好的养老服务。

对老人和家属来说,这两项工作带来的好处很直接:一方面,符合条件就能领到补贴,减轻养老经济压力;另一方面,有了招投标倒查的监督,养老相关的项目和资金更规范,不用担心补贴发不下来,也不用怕享受到的养老服务缩水。

这里还要提醒河北的老人们,要是符合补贴条件,别犹豫赶紧申请,线上线下都方便;申请时要如实提供信息,要是情况变了,比如低保资格取消了,要及时告知相关部门,避免违规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