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选人秘诀:四十个字让你一眼识人!(收藏)
发布时间:2025-10-28 11:41 浏览量:2
晚清时候有一位名叫曾国藩的中兴名臣,他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他有十三套学问,但流传下来的只有两套,其中之一就是他几十年积累的选拔干部、考核干部的一套方法。
我们真的能凭“四十个字”看清一个人吗?
人生在世,识人本领是“终身学问”,但到底有没有捷径?或许你我都曾在逢场作戏的聚会里,对着一张张面庞仔细观察,盘算对方是否值得深交。可越到中年,越觉得:人心难测,套路太多,明明岁月沧桑,还常常被“假好人”给忽悠。这时,不禁让人想起晚清名臣曾国藩流传百年的“看人口诀”。据说,只需四十个字,就能把邪正真假都看透——真有这么神奇?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背后的故事和道道,让大家找回一点“人间清醒”。
【背景一瞥:乱世中男人的甄别之道】
话说公元1850年,天翻地覆的年代里,曾国藩临危受命组建湘军,既要打仗更要选人用人。兵荒马乱,哪怕一条漏网之鱼都可能祸从天降。有段时间,曾国藩几乎每天跟不同的人接触交流,他琢磨怎么从眼色、举止甚至手脚看出对方的底细。于是在多年实践后,总结出了一套独门口诀。与其说这是相术,不如说是老狐狸的“读心术”吧。
在曾国藩看来,眼睛绝不是只用来看风景,更像是人的“灵魂之窗”。你若细细观察,心怀鬼胎的人眼神总是闪烁不定,不敢直视,宛如猫一般飘忽;但那些靠得住的伙伴,目光沉稳,透着一种靠谱气质。老人常说“看人先看眼”,其实并非迷信,而是观察生活的智慧总结。
再说嘴唇——在职场里,你见得最多的,估计还是那些言辞夸夸其谈、嘴皮子利索的人。但如果你仔细揣摩,有些人口若悬河却难掩虚伪;而真正踏实可靠的人,说话有分寸,嘴角流露善意。曾国藩反复强调:别小看这些微末细节,嘴唇一抿、一翘间,往往藏着天大的秘密。
人生路上,功名富贵谁不曾期待?但曾国藩最讲究人的气概和精神。你看,一个人立身处世,腰杆挺直、举止安定,无形中就有种不怒自威的气场。正如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仪态沉稳的人,多半心有主见且抗压能力强。反之,萎靡不振、东倒西歪,即使有才,也难成大事。
而且,从气质到精神状态,都在影响着命运。晚清动荡,曾国藩选拔湘军将领时,往往一眼看中那些“神采飞扬、精神饱满”的青年,事实证明,这些人哪怕出身寒门,也能凭努力打拼出头天。现代社会变化再快,仪表和精气神仍然是成功的底色。
曾国藩还特别注重观察人的手、脚和说话方式。比如指爪,修长灵活者通常思路清楚、主意多,粗壮敦厚的则多干实事——即谋略与执行力的天生区别。脚筋更是抗压与稳健的标志,艰难岁月里,能跑能走能扛,才不会被风雨打倒。
最后就是语言了,“条理全在话里”。一个人表达清楚,层次分明,办事必然有条有理。不管是写报告还是谈合作,能把事儿捋顺的人,往往是团队里的定海神针。这一点,与今天企业管理、家庭沟通都密切相关。
【哲学思考:人不可貌相,但也不可不察】
世事无常,人性复杂,一切观察都需辩证而为。毕竟,曾国藩自己就吃过“以貌取人”的亏。左宗棠相貌平平,口音粗犷,但临危受命却屡建奇功。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外在特征只供参考,最终还要用时间去考验。
现实与趣味:倘若真能一眼识人,那相亲节目不早就全员配对成功?其实多数情况下,咱们这套口诀更多是“帮你排雷”,防范那些不靠谱的人头一次见面就踩坑。但真正的知己,还需慢慢品味、细细打磨。有时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你以为四十字能看穿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结局与升华:人到中年,阅人无数,经常是“吃一堑长一智”,但每次识人背后都带来新的成长。曾国藩那四十字的玄机,其实就在于提醒我们,不光要擦亮眼睛,更要持续提升自己的修养。世界太大,人性太深,别寄希望于速成法,但却可以拿来自省,用来警醒自己“不做糊涂人”。
那么,你觉得这四十个字靠谱吗?下次再遇见陌生人,是不是也该“悄悄默记”,试着练一练自己的识人本领?谁知哪一天,这份老祖宗的智慧,会让你在人海茫茫里多一丝底气,少掉几分糊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