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劲——换骨——换架:练太极拳最后需要有更高明的阐释系统
发布时间:2025-10-28 18:46 浏览量:1
我们练太极拳,说的很有价值的阐释理论,就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可是当你练出内劲,练出骨骼系统——脖子提领的腰胯骨、脊椎骨、手指骨,之后就是练出了脊椎笔直拉平所有骨架子,肩膀平、腰背平——平到什么程度?今天早晨我看看洗衣机里面是否还有衣服,我感觉自己从腰根都要抻过来弯曲身体俯看。你想,我们过去平时身体是否拉直脊椎是有很大的盲区。
为什么叫做换架子,这个时候所有套路、招式都已经不再具有抻筋拔骨的功能,技击功能也内化,双手伸开去空空灵灵,脖子也不再引领——架子完全空了,举手投足飘飘荡荡:这样也叫练太极拳吗?你看看李雅轩为什么伸开双臂,郑曼青为什么松开两臂,杨澄甫为什么鼓荡飘飘?
因此,你需要重新建立自己的功夫阐释体系,你的脊椎为什么要直?根劲为甚要松?脊椎挂着什么,精气神体系如何在脊椎建构,腰椎连接什么?要转化出什么?尾闾与玉枕交接什么?百会和会阴转换什么?这一套体系如何叫做易经——是哪个体系的天地人共同体的宝藏、收藏,生生不息……
我们说,现在换架子才是真正进入太极、无极。
二、步步艰辛
太极拳练架子到练出内劲,这里面因人而异。假如是专业运动员,应该是已经练出了筋骨力、肌肉力、心胸功能,换句话说,专业运动员经过现代体育训练也可以达到换劲、换骨、换架?的水平——体操类尤其如此。
因此,他们打拳是为了维持运动水平,享受身体的知劲懂劲技巧,这些专业人才,不学太极都可以和太极高手过招,第一次可能败给你,第二次就能双方都感到难受,第三次就能赢你。而多数人只能从架子入手。
我记录的10月27、28基站如下:从抻筋拔骨打招式需要六年,从扩张架子或者转换提领架子需要三年多,然后进入内劲阶段——就是换劲、换骨、换架阶段。具体我在自己练习的日记中都有记载,因此,我现在要说的是换骨后,太极拳呈现出了什么样式,这个样式为什么决定了练拳内劲的
经过三年架子练习换劲、换骨、到了换架。换架。人们只见它慢悠悠,是体操却不同于西方体操;人们只见它松通透,是招式却不同于拳技技击;人们只见它晨钟暮鼓,是几十年岁月几代人的风格演变却都叫做太极拳……是的,有传承也有体系,有图像资料也有理论阐释,张三丰、王宗岳概述鲜明,陈杨武吴孙传承创新;也有专家研究,更有精英呼吁——显然,太极拳养生是根本,所以才有似是而非的各种好不好、行不行、能不能的推论,因而也就把太极拳的身体语言与传统仙道符号联系起来。
三、太极何物
太极拳到底改变了什么?我不想进行讨论的原因是很复杂的。
我本人近乎三十年想找到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路子,自己调息站桩结合,练出了辟谷;再继续下去,呼吸吐纳入静就只有维持身体状态——呼吸吐纳需要环境,本来我在山区工作倒也无妨,可是到了城市附近的工作单位后,这条路走不下去了,空气都是不适应,饮食也是食堂快餐,这下子我都乱套了。一直到了三年后调到一所湖边的景区单位,我终于看到了一个体育老师打的真正的筋骨架子太极拳,颠覆了我练了多年的气功太极拳——这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功夫。
从此,我练了武术架子太极拳,按照42式练法比较适合。但是,到了进入传统85式,我本来支撑架子的武术招式慢动作,结合一些擒拿、沉肩坠肘气功推手,但是,提不住85式的悬挂架子。脊椎抻不住、开胯沉不下,这一停顿就是四五年——一直到我离开这个单位,我进入一家研究机构,我开始逐步抻拔住身体,我的那位指路人本身完成了筋骨改造,姑且不说出身武术世家,三代高手,其本人从小就天赋异禀,一个套路看后不忘,打得多自己可以变化套路,后来有事接受体育专业训练,因此,他是通过85式把自己的筋骨功夫表达出来,并且进入了太极的中正安舒的境界,可谓文武之道融而为一——这是他,而我呢?
不用说大家也明白,我这种零基础的人进入武术太极拳,怎么可能呢?人家已经不练42竞赛套路,因此,我尽管隔三差五去湖边练拳——应该说,就是扬式85,从2005年——2020年也有十五年了,我耳熏目染,看得分明就是身边这位高人的进步突破筋骨功夫、知劲懂劲。他的内劲是运动员的筋骨劲。
看我进步很慢,拳都合不起来。就是走过场,这位朋友严肃告诉我:过了六十岁就练不出来了,我羞愧汗颜——这种推动下,我在55岁开始严格控制精气进入百日筑基,这一下子进入了脊椎提拔两腿沉松的状态——入门了。我马上回忆起来每一次练习的套路环节,这就算是打架子开始了,一套下来了。
因此,这样下来我退休后更是信心百倍,抻筋拔骨结合内气基础——我知道,自己年轻时候的气功太极拳、站桩也不能说没有用。
到现在,已经自己练了九年,退休前六年盘架子,退休后三年半进入松沉架、悬提架、螺旋架、扩展架、悬钟架。期间我开始记录自己的进展。
就是这个秋天,我从悬钟架开始进入内劲,就是换劲、换骨、换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