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会上天吗?
发布时间:2025-10-29 07:53 浏览量:1
上周末去大学跟一个在教物理的小伙伴闲唠嗑,来了个关于黄金的未名湖畅谈,一开始就是闲聊,后来相互启发,竟然聊到了很多我们自己都没想到的东西,而且有点吓人。
我们自己感觉逻辑极度清晰,还专门找了个大学金融教授聊了会儿,他觉得我们的想法很疯狂,但逻辑倒也没问题,他也觉得后续大概率是这个发展方向。
回来赶紧写出来。
先发个免责声明,重要的事说三遍:
不要按照这个投资;
不要按照这个投资:
不要按照这个投资。
我这是纯理论推断,属于一种思维游戏,而且时间跨度比较大,中间可能有意想不到的黑天鹅出现。我希望给你一点启发,但绝对不是投资建议。以下正文。
黄金今年涨上天的事大家已经看到了(这两天又跌了一些),上涨原因大家估计也没少看,我专门查了下,海外机构掌门和经济学家,类似达利欧和Higgins他们,也能同意下边这几点:
1、俄乌战争开始之后,美元武器化,导致新兴国家不像之前那么信任美元。这个不多说,别人聊的太多了。
2、中美分歧加大,导致中国等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外汇储备。
以这两个前提出发,咱们推导一下后续的发展。
首先要说的是,大家不信任美元,美元体系信用走低,不代表今后不用美元,事实上在很长时间里,美元依旧是最硬、流动性最好的资产,没有任何一种货币能取代美元。
很多人说人民币可以取代美元,将来不好说,暂时可能性不大。其实咱们的货币最大的问题,就是盘子太小了,对,人民币有俩,一个是国内的,还有一个离岸人名币,后者规模太小了。可能上边也不太愿意那个盘子太大,防止别人做空我们。
也就是说,美元不行了,但依旧得持有,不然没法参加国际贸易了。也正是因为美元不行了,所以不能全部持有美元,得分散。
那该怎么分散呢?
之前我国有了外汇收入,也就是美元,这些现金用不完,就去买美债,尽管利息不高,但还是有一些盈利,这样无形中就托举了美元的货币体系。
以前我国每年也买黄金,但没有大规模购买,因为买黄金不划算,没利息,不如美债,多少可以赚点。
现在情况变了,美元信用受损,叠加中美关系也就那样,我们必须得更加谨慎,于是就把一部分钱买成了黄金,也就是说,安全需求压倒了盈利需求。这个问题是接下来很多年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但是,黄金有个毛病,这也是他的优点,它是恒星生命末期爆炸产生的,不仅在地球上稀缺,在整个宇宙都稀缺。地球上绝大部分东西价格上涨都会倒逼产量上升,唯独黄金不太行,金价再高,产量一直上不去。
此外全球主要金矿品位下降,新发现的大型金矿越来越少,开采成本持续攀升。这意味着黄金的供给弹性很小,无法像印钞一样快速增加供应来满足央行激增的需求。
也正是因为黄金产量太低了,而且无法被人为干扰,天然是货币,是恐怖的“旧神”,一旦大家对纸币不信任,就会膜拜这尊旧神。美元崛起的这些年,可以看做是纸币把这尊旧神封印起来了,现在美元不行了,这尊旧神要解封了。
正是因为黄金稀缺,所以各国央行一买,黄金价格就被拉了上去。
这就开始了一个可能永远停不下来的循环,我给大家推演一下。
黄金上涨,其他那些本来准备增持黄金的国家和机构会怎么想?
他们会觉得,随着中国央行持续买金,金价就会持续上升,等金子涨了买,不如现在买,于是大家一窝蜂跑去买金子。问题是,大家都用美元换黄金,其实就是“做空美元,看多黄金”,金价对美元自然会大幅升值。
而且央行买金有点像定投,它们不会一口气买一堆,央行那么大的体量,单次买太多会把金价给炒上天。其他国家央行每个月的现金流就那么些,不能全投资了,得拿闲钱去买。所以大家都是买一次,歇一段时间,等金价回落,然后再去买。
而且央行买金有个特点,它买黄金作为压舱石,应对极端风险(如战争、被金融制裁)。所以一旦把黄金买到手,不会像炒黄金那群人高抛低吸,央行买走那些黄金就永远躺在央行地库里不会再出来了。
这也决定了,每次交易,就有一部分黄金永久退出了市场。这样会进一步加剧黄金的稀缺性。随着稀缺性增强,那些本来没有买金计划的央行也会去买黄金。
市面上可交易的黄金越来越少这件事,是个缓慢的过程,一开始大家可能意识不到,慢慢就会越来越明显。
更重要的是,其实很类似当初比特币发生的事:比特币便宜的时候没人鸟,但随着价格持续上涨,越来越多大户就倾向于“长期持有”,市面上流通的比特币越来越少。
同理,一些人觉得金价已经够高了,不玩了,卖了出去,这些金子就会辗转跑到央行地库和长期持有者那里,最后导致世面上的黄金越来越少。
比特币现在其实就是这个态势,排名靠前的那些持有者,都把比特币当传家宝,不会随便拿出来交易,导致市面上的可交易量并不多。这也有点类似前些年一线城市房产,绝大部分人不交易,导致房价就非常稳步的上升。
大家要注意一个问题,大钱是没地方去的。比如你有三个亿,你最着急的事,就是给钱找个长期标地,你会选择一个长期看好的东西,买定离手,将来传给孩子。这些大钱倾向于一线房产,黄金,古董,比特币,指数基金等等。如果黄金持续上涨,配置比例会被加大。
之前那些主权基金或者各种金融机构什么的,都是不配置黄金的,现在不但要配置,达利欧给的建议是15%,洪灏直接说要20%,如果真这么配,妥妥会把黄金买上天。
当然了,这是个过程,可能跟比特币似的,持续十多年,甚至更长,中间会有大量的调整,震荡,暴跌,会把很多投资者给虐出翔。
不过这个过程中,有个前所未有的参数加入到了这个游戏里,就是各国央行,它的体量太大了,弹药量大到离谱,直接能把市场给买枯竭,而且跟个貔貅似的,只进不出。
最后呈现出一个形态,就是跳涨跳跌,经常往前冲十步,退散步。为啥会跳涨跳跌呢?
因为每次各国央行下场买金,都会导致世面上的黄金急剧减少,金价上升,信仰黄金的人都会下场购买,导致金价迅速上升。
叠加人性“买涨不买跌”的毛病,持续几波上涨,持续上扬的K线,会塑造出更多铁一样的信徒。正如每代人都有自己的水浒卡一样,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地,70后和80后是房子,00后可能就是黄金,因为自从他们进入社会,这玩意就越来越贵。
最后这些信徒会跟央行一样,全变成貔貅,使劲往里吃,不到万不得已再也不吐出来。
这里有个问题,如果金价将来涨到一克一万块,那不是突然会出现很多百万富翁?
很正常啊,已经演示过一遍了,当初很多人本来是没钱的,破房子拆迁之后突然就有钱了。
还是那句话,每代人都有自己的水浒卡,也有自己的拆迁户。
每次涨到了一定程度,很多低价购买金子的人,就会把手里的金子拿出来获利了结,相当于砸盘。于是金价开始横盘,更多人看了这个行情,觉得“看来这次到顶了”,于是信心动摇,也把手里的金子抛掉,黄金进入持续的平台期,甚至下跌。
一旦金价从高点回落一定幅度(比如10%-15%),那些之前没来得及上车的央行或者长期机构投资者就会认为“机会来了”,他们的买入会迅速形成支撑。这就是看不见的“央行底”。这两天大概率发生的就是这事。
这个过程中,金子越来越聚集到了少数“坚定死多头”手里(各国央行就是真正的死多头),可能再也不会参与交易了。
等到不坚定的人手里没金子了,央行又开始购买,金价又暴涨,最后结果就是,金价一波波的“上涨-整理-上涨”里上天了,绝大部分把手里金子卖出去的人,再也别想买回来了。
所以我们纯探讨的结论是,放在长时段,尤其美元信用走低,中美关系恶化的前提下:即由于央行作为“终极囤家”入场,黄金可能进入一个长期牛市,过程中波动加剧,但底部不断抬升,早期卖出者可能永远无法以原价买回,价格会上天。
可能有人问,你这黄金上天的想法,有啥别的因素会打断吗?有三个:
1、美国上台一个温和派,不再对立,中美和好如初,中国不再寻求去美元化,也不再寻求安全而是共赢,黄金这种无息资产就没啥吸引力了,央行停止购金,甚至往外卖。
2、美国找到了办法重拾美元信用,比如不采用通胀手段把美债还了,或者跟保罗沃克一样,把美元利息拉到20%。说真的,现在不太可能了。
3、发现小行星级别的超级金矿。
这三点暂时看都不太靠谱。
那有没有别的终极“黑天鹅”?当然有,而且出现过,历史上,美国曾于1933年通过行政命令,禁止私人囤积黄金(有特定豁免),要求上缴并以官价兑换纸币。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先例。到时候也没“黄金市场”一说了。
不过这些东西现在都看不到,为了严谨,我觉得还是应该提出来。
当然了,还是那句话,咱们这就是个纯粹的思想实验,主要目的是有所启发,而不是投资,我现在发出来,接下来几年就可以得到验证。不作为投资依据,可能会被打脸,大家要投资还是要多看看各方的观点。
最后提一句,也是那个金融教授的观点。他说如果让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年轻人看现在的金价,已经上天得不成样了,这一点达利欧他们最清楚。因为达利欧大学毕业刚去上班的时候,布雷顿森林体系还没崩溃,金价当时是每盎司35美元,现在接近4000美元。
相当于一个00后,现在觉得1000块的金价很离谱,等他退休的时候,那时候金价多少钱呢?100万一克。
当然了,可能那时候的年轻人觉得很正常,觉得金子就应该是这个价,就跟现在年轻人觉得比特币一枚70万人民币很正常一样。
全文完,感谢阅读,如果喜欢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