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化的道歉撕开了普通人对残疾人的伪善一面
发布时间:2025-10-29 09:10 浏览量:1
郑智化乘机事件,终于在一份言辞恳切的道歉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正如很多人看到的没有反转的反转一样,这才是当下和谐社会应该有的正能量。
你可以指出他们的不足,但是不能说他们是错误的。否则就要写检讨,出面道歉。
事件初期,有网友居然评论指责其“人设崩塌”。
我也觉得真的挺搞笑。很多人总是喜欢用自以为是的娱乐化的方式帮别人立人设、造神化,眼见他高楼起,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如此,才彰显其高明的远见卓识。
可是,那些曾经在某音追捧“现在的一片天是晴(hei)朗(an)的一片天”的网友,当时不也将其奉为圭臬吗?
现在又看到“连滚带爬”“抹黑天朝”就又开始拿起道德的大棒,将其赶下“神坛”了?
我就想问问,你们究竟还有没有立场和原则啊?有没有独立思考能力?
固然,郑智化最初指出深圳机场无人帮扶自己乘机时,态度傲慢,甚至用词不当,一度让人站在对立的角度过分解读,就拔高为阶级对立,其态度的确应该批评。这是不对的。作为公众人物,说话办事,的确应该预测到自己的影响力从而谨言慎行,不夸大不抹黑,实事求是秉公办事。
可是,纵观国内对于残疾人出行便利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确做的并不好啊!这是不争的事实啊!
不能因为郑智化来自中国台湾,其措辞态度不好,就站在道德高度搞对立,强行道歉,营造和谐氛围,这本身就是不和谐的。
深圳机场几个工作人员帮扶甚至抬着郑智化完成乘机,表面上看是完美的一次助人为乐,彰显了机场的人性化与雷锋精神,可是,这些本来不就是你们的本质工作吗?有什么可赞美的?
相同的,比如明星好好演戏,演技扎实,身台形表都合格,不是作为一个演员最基础的基本功吗?为什么现在都成了粉丝吹捧的上限了呢?
从事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多年,接触和看到过关于残疾人出行是否便利的当事人和事件也很多,再看看当下从一线城市到十八线县城,高楼大厦平地起,条条大路通四方,商场饭店热闹非凡,影院书店遍地开花,可是有多少方便残疾人进出的基础设置搭建呢?你们可曾见过有多少肢体残疾、盲人、精神残疾等残疾人可以自由出入和融入社会?
盲道被私家车和电动车以及摆摊之人随意占道的景象比比皆是,有多少商场设置了轮椅专用通道?公交飞机轮船虽然出厂设置了轮椅上下的铁板支撑,可是有多少真正使用过呢?又有多少残疾人可以自由使用这些设施呢?
可悲的是,绝大部分残疾人只能被迫待在家里,或者学龄前的精神发育障碍人群只能在机构/医院干预和家里两点一线之间穿梭。商场去不了,影院进不去,自闭症儿童乘坐飞机被拒绝,甚至城市的盲道上根本很难看到有盲人行走。
是因为我国的盲人及肢体残疾人越来越少了吗?还是因为他们本身就不爱出门呢?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各类残疾人群8000多万,其中自闭症人士超过1300万,也就是相当于14亿人口中,差不多14个人中就有一个残疾人。但是现实中为什么却很少见到他们的身影呢?
其实,他们及其家人只是不愿意给那些所谓的正常人添麻烦,无法真正融入这个社会罢了。出行伴随而生的没有尊严,不被尊重,当成异类,带着有色眼镜看他们的环境下,试问,如果是你,你还愿意出门找罪受吗?
漫画家杨笑汝就此事写了一段评论,一语中的——
郑智化进机舱的视频我觉得很好理解。郑智化希望:我不用惊动任何人,一个人操纵轮椅就把事情办了。
结果不行,他只能被别人提溜起来。很多人无法理解这种“本可以靠我自己,却被迫依赖他人”的屈辱感。
大多数中国人的认知是:残疾人本该寸步难行,但是他竟然能依靠着他人的“服侍”办成挺多事情,难道不该感激吗。
而一些残疾人的认知是:这个社会本应有我的容身之地,本应为我提供方便,而且这种方便应该是固定存在的硬件设施,以便我能独立自主,而不是整出一大群人围着我,让我看起来很像某种拖累。
一位名为“星星偷走睡意的星”的网友留言:残疾朋友要的从不是怜悯的目光,而是不被特殊化的尊重和恰到好处的支持。
都说评判一个国家的文明是看他们对待残疾特殊人群的态度,可是,在当下宣传稿铺天盖地的文明里,我们离文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言论自由都需要斟酌再三,不能畅所欲言,生怕一不小心触痛那些敏感的神经时,我想问问——
作为肢体残疾的郑智化他只是希望和正常人一样。他有什么错呢?为什么要道歉呢?他是在向谁道歉呢?
郑智化的道歉,撕开了普通人对残疾人的伪善一面罢了。
一声叹息的背后,生病的不是郑智化们,而是这个社会。
羿云天,非著名写作者,一线康复机构特教老师。原名徐亨福,生于兰州,现居郑州。原创最深度的娱乐影视评论,时事热点解读,家庭教育分析与心理咨询。不随波逐流,有料有态度,更有温度。新浪微博:羿云天;(ID:yiyuntians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