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去世的人飙升!医生苦劝:无论多大年纪,天冷牢记2原则
发布时间:2025-10-29 10:48 浏览量:2
天气一冷,心梗、猝死的病人就明显多了。很多人以为这是老年人的事,其实近几年各大医院的心内科都在头疼:年轻人猝死的比例正在上升,而冠心病是主要原因之一。
不夸张地说,现在的冠心病发作,跟年纪关系没那么大了,跟你有没有警觉才更重要。冷空气一到,血压一飙,血管收缩,冠脉供血一旦出问题,命就可能不是你的了。
很多人以为胸口痛是典型症状,痛了才是病。这种想法非常误导。冠心病的症状很多时候并不典型,有人只是感觉胸闷、乏力,甚至觉得像胃病;还有人出汗、背痛、牙疼,结果一查是心梗前兆。这里必须提醒一句:凡是寒冷季节出现莫名其妙的不适,就要警惕是不是心血管出问题了。
你可能想不到,心肌梗死的高发时间,大多出现在清晨六点到十点。这段时间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血液粘稠度增加,血管收缩,是“心梗爆雷”的高危时段。
特别是冬天,气温低、血管收缩更剧烈,心脏负担更大。有数据显示,冬季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比夏天高出47%,这是非常惊人的数字,说明天气一冷,心脏就更容易出事。
很多人觉得自己血压不高、心率不快,就掉以轻心。但你知道吗,冠心病的形成是长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结果,不是今天吃了顿肥肉明天就堵的,而是血管一点点变窄变脆,最后某一次血栓形成、血管堵死,才突发成问题。血管堵塞70%以上才会出现症状,但那时往往已经太晚了。
研究发现,低温对心血管最直接的影响是使血管收缩和血液粘稠度增加。尤其是血脂高、血糖高、吸烟者,这些人本身血管弹性差,一遇冷,血管更容易痉挛,进而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一项发表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的多中心研究指出,寒潮期间急性心梗患者住院率上升了近30%,其中很多人之前都没被确诊过冠心病。
你以为只有天气冷才危险,但现实可能更复杂。有些人洗热水澡时突发心梗,就是因为冷热交替让血管剧烈扩张收缩,心脏受不了。还有人冬天早晨起床没穿衣服、洗脸水太冷、情绪激动突然大喊,这些行为都可能诱发心梗。心脏就像一台老旧发动机,经不起突发的加速。
除了心梗,冠心病还容易并发心律失常、心衰甚至脑卒中。有些人以为自己只是“心跳快”,结果一查是室性心律不齐,心脏每分钟跳了140次,已经处于危险边缘。还有人反复咳嗽、喘不过气,其实是左心衰导致肺循环淤血,不是肺的问题,是心的问题。
临床上我们经常看到这种情况:一个50多岁的大哥,平时身体挺结实,突然在上班路上晕倒,抢救无效。家属一脸蒙,说他昨天还好好的。我们查记录发现,他两年前体检显示冠脉狭窄60%,医生建议住院,他嫌麻烦没去。这不是个例,而是我们每天都在面对的现实。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我国冠心病患者已超过1100万人,而知晓率和治疗率均不足50%。也就是说,大约一半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处于危险当中。不少60岁以下患者第一次确诊就是在急诊室,有些甚至是“死后确诊”。
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点是,情绪波动对冠心病患者影响极大。焦虑、愤怒、悲伤都可能诱发心绞痛或心梗。
2019年北京协和医院的一项研究表明,负面情绪会使冠脉血流减少20%以上,特别是有基础病的中老年人,情绪管理甚至比吃药还重要。没人告诉你,但你得知道,情绪稳定其实是保护心脏的第一道防线。
那是不是只能等心梗来袭才知道有问题呢?不是的。有两个冬天必须牢记的原则,很多人一听会觉得啰嗦,但真能救命。
第一个原则:保暖不能只靠衣服,重点是头颈和脚。老寒腿、冻后背、手凉脚凉,这些都不是小事。头部、颈部和脚底有大量血管分布,是调节体温的关键区域。一冷,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心脏负担立刻加重。
特别是晚上睡觉时,脚冷会让迷走神经兴奋下降,心率不稳,更易猝死。每天洗脚、穿厚袜子、戴围巾,其实就是在帮心脏减压。
第二个原则:早上醒来后不要急。很多人一醒来就猛地坐起、马上下床,这是非常危险的动作。清晨是交感神经最敏感的时候,下床太快容易血压骤升,引发心肌供血不足。正确做法是:醒来后躺1分钟,坐起来再等1分钟,最后慢慢站起。
这个“三步走”真的能让心脏缓冲一下,尤其是老年人、三高人群,必须坚持。
有些人觉得自己年轻,没事。但别忘了,冠心病已经不只是“老年病”了。2021年一项在全国10个省市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35岁以下的急性心梗患者比例比十年前上升了近两倍。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年轻人熬夜、吸烟、饮食重油重糖的结果。
你心血管病不是等你觉得不舒服才算发病,而是你每一次忽视自己身体的小信号,都是在一点点加重心脏负担。有些人是突然倒下的,有些人是慢慢熬出病来的,但结局一样,都是心肌坏死,无法逆转。
所以我说,别以为你穿得厚、吃得好、身体强,就能抵御寒冷对心脏的压力。心脏是个很敏感的器官,它不告诉你不代表没事,它一旦“说话”,往往就是最后一句。
如果你已经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或者家里有心血管病史,那冬天一定要定期复查,特别是心电图、心脏彩超、冠脉CT这些检查,该做就做,不要拖。有些人觉得“查出来反而担心”,但事实是,查出来才能干预,才有可能保命。
该吃药就吃,不要怕依赖。现代的抗血小板药、调脂药、降压药都是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不是随便开的。如果医生让你吃阿司匹林、他汀、贝特类药物,那是因为你的血管已经在走下坡路了。不吃药,是拿命赌血管不堵。
很多人担心药物副作用,的确,药都有副作用,但你要明白,不吃药的副作用,可能是猝死。而吃药的副作用,大多数是可控的、可逆的。医生不是让你一辈子吃,而是让你活着有机会停药。
整个冬天都是心血管高危季,不分年龄,不看胖瘦,也不挑身体好坏。只要你有一丁点基础病或家族史,就得对寒冷保持戒心。别等胸口痛了才想起去医院,那时候可能已经晚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51(3):185-192
2. 北京协和医院.情绪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关系研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9,39(10):789-793
3. 中华医学会.冬季寒潮与心肌梗死住院率关联分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1,30(2):1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