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机器人“夸父”炸场!鸿蒙加持能跳20厘米,60万起量产

发布时间:2025-10-29 14:52  浏览量:2

在江苏亨通集团的线缆车间里,一个身高1.66米的人形机器人正稳稳拿起导线,精准完成沾锡工序——高温锡炉旁没有操作人员,只有它灵活转动的机械臂和流畅的步态。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而是国内首款鸿蒙人形机器人“夸父”的实战演练。从哈尔滨亚冬会的火炬击掌互动,到工厂车间的高危工序替代,这款融合了国产操作系统与尖端仿生技术的机器人,正撕开人形智能的商业化突破口。

一身“硬功夫”:能跑能跳的“钢铁夸父”

“夸父”的登场自带技术光环。这款由乐聚科技联合深开鸿打造的机器人,体重55公斤,全身配备超40个自由度,相当于人类拥有了更灵活的关节活动能力。它的奔跑速度可达7公里/小时,比普通成年人步行还快,更令人惊叹的是,它能连续完成20厘米高的跳跃,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也能稳步前行,这背后是峰值扭矩超300Nm的一体化关节技术在支撑。

让“夸父”拥有敏捷身手的核心,是开源鸿蒙系统的深度赋能。不同于传统机器人依赖的封闭系统,深开鸿基于鸿蒙打造的M-Robots OS,就像给机器人装了“神经中枢”——通过分布式软总线技术,机器人的摄像头、传感器能实时联动,还能无缝对接工厂的机械臂、家庭的炒菜机等设备,实现“设备即能力”的协同效应。更关键的是,鸿蒙的硬实时虚拟化内核让它的反应延迟大幅降低,在处理精密装配任务时精准度堪比老手。

从实验室到车间:已经上岗的“数字工人”

与很多停留在概念阶段的人形机器人不同,“夸父”刚亮相就直奔“工作岗位”。在蔚来和亨通集团的工厂里,它已经承担起三大类核心任务:在强电环境下完成电测巡检,在高温噪声车间做导线沾锡,还能精准完成扫码包装和物流搬运。这些场景正是工厂的痛点所在——线缆生产涉及几千种规格,非标工序难自动化,而沾锡、灌锡等环节既有毒性又有高温风险。

“以前这些岗位招人难、流动大,现在‘夸父’能24小时连轴转,效率比人工提升30%。”亨通集团的生产负责人透露。机器人的“聪明”来自双重加持:鸿蒙系统解决了设备互联的兼容性难题,华为盘古大模型则赋予它自主决策能力,能根据不同线缆规格调整操作流程,哪怕遇到突发状况也能快速反应。目前,“夸父”已进入全面量产阶段,价格定在60万至80万元区间,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大尺寸人形机器人量产交付的产品。

不止于工厂:鸿蒙生态的“万能接口”

“夸父”的野心远不止工业场景。在哈尔滨亚冬会上,它不仅与火炬手完成默契击掌,还通过接入“活字”大模型变身解说员,实时向观众介绍赛事进程;在家庭场景测试中,它能听懂“做道番茄炒蛋”的指令,自主联动鸿蒙生态的炒菜机、油烟机,完成从备料到烹饪的全流程。这种跨场景适应力,正是鸿蒙开源生态的独特优势。

开发者们更看重它的开源属性。“夸父”的运动控制器完全开放,高校和企业可以基于这个平台自由调试算法,结合鸿蒙的“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特性,新功能开发周期能缩短60%。清华大学团队就曾用它在极寒、大风环境中完成长距离跑步测试,验证了国产机器人的环境适应力。从科研教育到展厅导览,从高速收费站实训到智慧养老陪护,“夸父”的技能树还在不断生长。

国产替代的关键一步:鸿蒙改写机器人格局

“夸父”的横空出世,打破了人形机器人领域“系统卡脖子”的困境。在此之前,全球多数人形机器人依赖ROS系统,兼容性和安全性受制于国外技术框架。而鸿蒙作为本土开源系统,不仅在数据安全上更有保障,其分布式架构更天然适配多设备协同的需求——这正是工业和家庭场景最需要的核心能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产业联动效应。华为云与乐聚的合作形成了“大脑+肢体”的黄金组合:华为负责大模型与系统赋能,乐聚主攻机器人本体设计,这种分工让核心部件国产化率大幅提升。随着“夸父”批量落地,其背后的关节模组、运动算法等技术将加速迭代,带动整个产业链成本下降,未来家庭服务型机器人价格有望逐步亲民。

从2023年首次亮相当引发概念股涨停,到2025年在工厂稳定作业,“夸父”的进阶之路正是国产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缩影。当鸿蒙的“智联基因”遇上仿生技术的“肢体能力”,曾经遥远的“机器换人”正在从高危车间、科研实验室,一步步走进我们的生活。这款能跑能跳、会干活会互动的“钢铁夸父”,或许正是打开万物智联时代的关键钥匙。你觉得它最先会普及到哪些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