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初几代皇帝的名字都特别奇怪?
发布时间:2025-10-29 16:55 浏览量:1
为什么清初几代皇帝的名字都特别奇怪?
清朝皇帝在起名字的问题上有一个重要的分水岭,那就是入关前还有入关后。入关前清朝皇帝的名字是先满语后汉译。
先讨论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清王朝名义上的第二位皇帝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他的名字翻译过来是什么意思?我记得以前上学那会第一次读到皇太极这个名字的时候,我还以为太极指的是厉害的意思,加在一块是指皇帝家出生了一个非常牛的人。
直到后来我才听到学习民族语言的朋友提到过,他说皇太极这个名字曾经在学术领域被非常激烈的讨论过,很多人都弄不清楚这个词到底是名字还是官职或者说是封号。因为大家都发现他的发音和蒙古语当中的黄台吉是高度相似,也就是说皇太极这个名字的来源甚至都不是满语,而是夹杂着蒙古语的元素。
台吉这个词本身是来自于蒙古贵族的一种称号,它的词源是汉语的太子。蒙古语中的黄台吉据说是汉语中皇太子的音译,一般会被用在当时蒙古部落当中的二当家或者是二把手的身上,属于是蒙古部落中的一种官职。所以这就体现出了清朝入关之前女真人内部语言文化的状态,那就是满人的语言文字本身就有点像个大杂烩。
因为满文的书写是以蒙古文为基础改编过来的,很多词的发音翻译也会存在一定的相似,只不过碍于本身文化有限所以起名字的时候也顾不上文雅不文雅,讲究的是个实用性。像努尔哈赤也是具备了蒙古语的特色,翻译过来就是像野猪一样的人。
而皇太极这个词被认为是取义于蒙古语当中二把手的意思,相当于说你今天给儿子起了个名字叫王总统一样。可是等到清朝入关之后,这取名的习惯就完全反过来了,是先取汉名然后再直接音译成满语。比方说康熙皇帝的满语名字就是玄烨,这个词音译成满语的不光是皇帝的名字,清朝入关之后很多东西出于政权合法性的需要,会把它翻译成满语,然后满汉双语同时出现。大家印象最深的就应该是清宫剧里面皇宫匾额上的宫门会以两种语言出现,就连皇帝的玉玺也是双语的。
但是满语的翻译就非常简单粗暴了,比方出境频率非常高的皇帝之宝,汉语大家都明白什么意思,宝本身就有玉玺的意思,但是旁边的满语翻译过来就是大汗的宝贝。至于什么是宝贝人家也没解释,反正汉语里的宝也有宝贝的意思。
清代的很多官方满语的命名经常被各种人吐槽,说甭管是蒙译满还是汉译满,从来都是和翻译界追求的雅加达不沾边。毕竟女真人本身的文化崛起时间有限,积累不多,所以喜欢直来直去,这也使得皇帝之间名字的差距前后割裂的非常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