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赵云有多猛?一根枣木枪吓退乱军,这一战让他在常山站稳脚跟
发布时间:2025-10-29 18:51 浏览量:1
五虎上将赵云
提起赵云,总有人觉得他生来就是白袍银枪的战神,一出场就敢跟吕布叫板。可翻遍常山郡的旧闻传说,才知道少年时的赵云,不过是个在田埂上练枪的普通农家子,没有显赫家世,没有名师指点,他后来能成为蜀汉名将,全靠少年时那股“认死理”的倔劲,还有两件改变他一生的小事。
十六岁的赵云在常山郡府当了“帐下吏”,每天除了传递军情、看守营帐,剩下的时间都在空地上练枪。有人笑他“乡下小子不知天高地厚”,也有人觉得他“太死心眼”,可赵云不管这些,只抱着老将军教的“扎枪稳、出枪快、收枪狠”九字诀,一遍遍地打磨枪法。他不知道,一场让他崭露头角的仗,正在不远处等着他。
那年秋天,常山郡南边的“张角余党”又闹了起来。领头的叫周仓(此周仓非关羽麾下那位,为当时同名乱军头领),带着两千多人攻占了邻近的藁城,还放出话来,要“打下常山郡,抢光粮食、抓尽壮丁”。郡守毛玠急得团团转——郡里能打仗的士兵加起来才八百人,硬拼肯定不行,可要是弃城而逃,又没法向朝廷交代。
就在毛玠愁得睡不着觉时,赵云主动找到了他。当时赵云刚值完夜班,眼里还带着血丝,却挺直了腰板说:“大人,末将愿带一队人去迎敌。”毛玠愣了愣,看着眼前这个才十六岁、身高刚过自己肩膀的少年,忍不住叹气:“周仓手下都是亡命之徒,你才刚入营,没打过仗,这不是去送死吗?”
赵云却没退,从腰间解下那根用了四年的枣木枪,枪杆上的木纹都被磨得发亮。他指着枪说:“大人,这枪陪我练了四年,扎过树、挑过柴,也伤过散兵。周仓的人虽多,可都是乌合之众,只要咱们找对法子,未必打不赢。”接着,他跟毛玠说了自己的想法:周仓的人肯定急着抢粮食,会走藁城到常山的必经之路——十里坡,那里两边是山,中间只有一条窄路,正好可以设伏。
毛玠听着觉得有理,可还是不放心:“十里坡是好地方,可谁来当先锋?得有人先去引敌入伏啊。”这话刚说完,赵云就拍了胸脯:“末将愿当先锋!”毛玠看着赵云眼里的劲,想起他之前救陈应的事,最终点了头,给了他五十个士兵,还派了个老兵带队,嘱咐他们“能引就引,别硬拼”。
出发前,陈应特意来找赵云,塞给他一把磨好的短刀:“子龙,要是打不过就跑,别逞能。”赵云笑着把刀收下,扛起枣木枪说:“放心,我还得回来跟你接着聊天下事呢。”
第二天清晨,赵云带着五十个士兵埋伏在十里坡外的小树林里。没过多久,就见远处尘土飞扬,周仓的人吵吵嚷嚷地来了,走在最前面的是几十个扛着粮食袋子的士兵,后面跟着的乱军要么扛着刀,要么拿着棍子,队伍乱得像一锅粥。赵云跟身边的老兵使了个眼色,自己先悄悄绕到路边的土坡上。
等乱军走到土坡下,赵云突然大喝一声:“常山赵子龙在此!尔等乱贼,还不束手就擒!”话音刚落,他握着枣木枪就冲了下去。最前面的那个乱兵还没反应过来,就被赵云的枪尖抵住了喉咙,吓得腿一软,瘫倒在地上。后面的乱兵见是个少年,刚想笑,就见赵云手腕一转,枣木枪“唰”地一下挑飞了旁边一个乱兵手里的刀,接着又往前一扎,枪杆顶在另一个乱兵的肚子上,把人顶出去好几步。
五十个士兵也跟着冲了上来,老兵带着人喊口号:“官军主力在后!降者免死!”周仓的人本就是乌合之众,没见过这么猛的少年,又听“官军主力在后”,顿时慌了神,有人扔下粮食就跑,有人直接跪在地上求饶。赵云没赶尽杀绝,只盯着那些还想反抗的头领,用枣木枪把他们的刀一一挑飞,嘴里喊着:“不想死的就退!再往前一步,别怪我枪下无情!”
没一会儿,周仓的先头部队就跑的跑、降的降,只剩下几个头领被赵云堵在路边。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毛玠带着主力赶来了,见赵云已经控制住局面,高兴得拍了拍他的肩膀:“子龙,好样的!你这一战,可是给咱们常山郡立了大功!”
这一战,赵云不仅没折损一个士兵,还缴获了不少粮食和兵器,更重要的是,他吓住了周仓的乱军——后来周仓听说常山郡有个“少年将军”很猛,竟然不敢再往常山方向来。郡里的人再也没人笑赵云是“乡下小子”,连之前嘲笑他的士兵,见了他都得喊一声“赵兄弟”。毛玠还特意给赵云换了一杆铁枪,赏了他一套新战袍,把他从“帐下吏”升成了“部曲督”,让他带着一百个士兵,负责郡城的防守。
赵云拿着新铁枪,心里却没飘。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天下还乱着,母亲和弟弟还在村里等着他,他得变得更强,才能护得住想护的人,才能找到那个能平定乱世的明主。
不过,赵云没在常山郡待太久。没过几个月,公孙瓒带着“白马义从”路过常山郡,要去讨伐袁绍。毛玠带着郡里的将领去拜见公孙瓒,赵云也在其中。当公孙瓒看到这个年纪轻轻却眼神坚定的少年,又听说他在十里坡的战绩时,忍不住问了句:“你这么好的身手,愿意跟我去打袁绍吗?”
赵云看着公孙瓒身边那些骑着白马、装备精良的士兵,又想起陈应说的“找明主平定乱世”,心里动了。他当场就跪了下来:“末将赵云,愿随将军征战!”
下期咱们就来讲讲赵云跟着公孙瓒的日子——他第一次见到“白马义从”时有多震撼?面对袁绍的大军,少年赵云又是怎么在战场上再立战功,让公孙瓒对他刮目相看的?还有他和刘备的第一次相遇,藏着怎样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