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霸王孙策,岂是关羽,张飞,赵云,许褚,张辽等相提并论的英雄
发布时间:2025-09-08 11:27 浏览量:2
要说三国乱世,哪一个英雄最意气风发?有人说关羽青龙偃月无敌,也有人推崇吕布手中方天画戟。但要论真格的开创一番基业,把兄弟、地盘、文臣武将全数捏合在手里,那还是得提孙策,“江东小霸王”。他可跟一般的猛将不是一个路数,光有武艺不算,他是真把那一潭死水给搅活了,直接把东吴这摊大买卖一手奠定,为后来孙权当家当得稳稳当当打下根子。说句实在话,不管曹操还是刘备,哪一个不是踩着姓孙的“江东”生生头疼好几年。
但话说回来,孙策登场时,可真是天不随人愿。他还没成年,就得咬着牙干些大人都不敢想的事。那年,他爹孙坚对上了苦大仇深的黄祖,结果中了埋伏,命丧沙场。说是家破人亡也不过分,只剩那么点残兵败将,孙策带着一干“老熟人”像韩当、黄盖、程普等近臣跑到袁术营里避祸。袁术这人别看表面客客气气,心里却是打算盘的老狐狸,见孙策少年气盛,文韬武略样样不缺,压根不愿帮他发力,粮草、人手卡得死死的,生怕这小子以后壮大了横插一杠。
你说气不气?换做旁人估计早被憋疯了,可孙策真能忍,还时不时夜里想想父亲的往日荣光,憋着眼泪不叫人听见。可他心里明白,想翻身,别光靠哭。他琢磨来琢磨去,把家传的玉玺抠了出来,找了韩当他们一众肝胆兄弟私下合计:“玉玺这东西,对咱哥几个来说塞牙缝都嫌硌得慌。不如拿它去跟老袁换三千人马,三千兄弟下江东,把老天爷赏的地盘拿到手里,这才是正道。”不少人觉得亏,但孙策死活不回头,说到底也没错——一腔抱负要能怕折腾,早就认命了。
我忍不住想插一句,别说那时候,咱现在普通人也常陷在“不能丢祖宗东西”的执念里。但当年孙策,真把情面和理智挑明白了——留着玉玺,那才真是死路一条。
另一方面,袁术一听说玉玺来换人,乐疯了。这个家伙,骨子里就是个只见蝇头小利的主儿,还想着哪天自己也坐上龙椅。三千兵马换一块传国玉玺,他巴不得做梦都能笑醒。最后他哪晓得,就因为这点贪心,给人当了活靶子。
说到下江东的这一仗,孙策的机遇也算是天时地利人和,赶巧在半道上遇上自己妹夫周瑜(就是后面赤壁大战那个“周公瑾”),俩人背靠背合作,真是风生水起。你要说这江东夺地,指哪儿打哪儿,孙策手里就像握着一把锋利的刀,周瑜则是背后那个出奇制胜的军师。两路人马合流,从此局面大变——不夸张地讲,这俩人默契得像乡下老酒友,谁话没说完对方都能接上。
其实那几场硬仗,不止是便宜父亲孙坚报了仇,更让孙策彻底定下了“说干就干”的风格。比如有一次攻打皖城,大小首领全说对面“根深蒂固,不可力敌”,孙策却偏要夜袭直捣黄龙,还亲自横枪冲阵。他一进城就带头冲锋,一声大吼,吓得守军兵马自乱。他倒没一刀两断地赶尽杀绝,反倒赏了降将,拉拢过去,这才慢慢积攒下自己一支本钱。
再说到周瑜,这人本事可不是一般的谋士。后世光记着他跟诸葛亮斗智,其实早在给孙策打下地盘的时候,周瑜把船调得比咱们现代人开公交都细致凌厉。小到营寨布防,大到各地豪强笼络,事无巨细全揽在手里。鲁肃、程普、张昭,这些后来让孙吴朝堂喧闹不已的主儿,哪一个不是在孙策最艰难的时候被一一请上船的?
你还别说,江东老百姓也不是心甘情愿服气的。头回孙策来,三江六郡没谁真把这“外来客”放在眼里。可他打仗狠归狠,平时却处处宽容,跟百姓同吃同住,敢领头修堤治水,请父老喝酒,谁家有难就过去拉一把。那些被强盗祸害过的村子,头回见到孙策还躲着,后来见他不杀降,反还帮忙照应,一下子风声就变了。那时候你到江东集市看一眼,不少老汉早早搬着小板凳,说“我家那口子以前还投奔过小霸王”,转天给孙策磕个头的都有。
但凡大事落水,总有闲话。像曹操手下还私下打听怎么就让孙策跑起来了,吕布手头巴不得抢一把江东,结果弄了个四处逃窜。可说到底,天命眷顾还是胆气共舞。孙策性格爽利,大事果断。有人说他太莽撞,可他的运气偏偏就喜欢这股闯劲。
可惜的是,人生从来不照剧本走。才过几年功夫,就有好事之徒见他太过年轻得势,下狠手暗算了这“小霸王”。消息一传开,江东哭声一片,百姓从大门口一直磕头磕到码头上。到这,谁都能感到命运无常,每个掌权的人都觉后怕。要说“三国鼎立”,当年如果小霸王再多活上十年八年,东风会不会先往孙家吹?这,也许只有老天爷才知道。
我每次回头看孙策这一路,最唏嘘的不是他那几刀几枪,也不是朝堂官场的你来我往,而是,这孩子把父辈留下的碎片,硬是攒成一盘大棋。哪怕棋局未完,总有人会记得:那个扎马步的少年,腰里还系着旧铜钱,敢跟天下叫板。今天咱讲小霸王,说到底也是感慨,人在世,想博出个未来,谁能不赌一下手上的那颗“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