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建湖产业三“变”
发布时间:2025-10-30 09:54 浏览量:1
行走建湖,产业之“变”,扑面而来:
园区,见证格局之变的新气象。从闲置15年的大厦蝶变为跨境电商产业园,到机器人产业园拔地而起,园区不再是“插花式”点缀,而是集群化布局,产业链在此衔接,生态圈于此成形。
企业,诠释动能之变的新逻辑。可理斯机械微型挖机在国外成了“网红爆款”,普渡机器人建湖工厂迎来第10万台下线,企业不再是依赖土地、政策的“要素驱动”,而是依靠技术、模式的“创新驱动”。
政府,演绎生态之变的新角色。搭建“四中心一基地”低空生态,打造“三零一全”跨境服务体系,政府从“管理者”转变为产业生态的精心构建者,服务效能成最强吸引力。
地处江苏盐城腹地的建湖,正以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诠释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内涵。
“变”,在格局重塑
格局之变,始于“链式思维”的深刻变革。
正是基于对机器人、低空经济等产业趋势的高度敏感,建湖在风口兴起之初就以“链式思维”进行系统性谋划,从而赢得“早半步”的布局优势。
从“招项目”到“招产业”,“链式思维”不断升级。
“中游突破”策略,打开产业局面。建湖通过招引中游“链主”企业,梳理供应链清单,向上游关键零部件和下游场景应用延伸,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串”的良性循环。
在机器人产业,这一策略尤为明显。建湖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园一期普渡、海柔、优地、柳叶刀、木蚁等8个项目已经落地生根,它们都是在服务机器人、仓储机器人、配送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企业。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全球服务机器人领军企业普渡机器人,其建湖工厂迎来第10万台机器人下线,已构建覆盖服务配送、商用清洁、工业配送三大主线的产品体系。
“建湖工厂是我们全球化布局的重要支点,依托这里的产业配套和政策支持,我们正加速拓展长三角及全球市场。”公司创始人兼CEO张涛点出了关键。这句“产业配套”,恰恰是“链式思维”结出的果实。“链主”企业的落户,本身就是在呼唤上下游项目的聚集。
作为全球箱式仓储机器人系统的专家,海柔创新选择落户建湖也源于同样的考量。“盐城在机器人产业布局较早,而建湖的机器人产业园环境优良、配套完善、服务一流,为项目落地提供了沃土。”海柔创新公司生产负责人樊玺声说。
“我们围绕头部企业布局上下游,推动产业从无到有、聚链成势。”建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崔敏介绍,机器人产业园规划总面积590亩,容积率达1.5,坚持集约节约、精明增长,聚焦工业、服务、特种三大机器人类别,精准招引控制器、伺服系统、减速器、传感器等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机器人本体,以及下游集成应用等产业链关键节点项目。
目前,机器人产业园预计一期项目满产后开票将突破60亿元,二期正紧盯核心部件、本体制造、集成应用等关键环节加速布局,以集群之力,向“百亿园区”迈进。
“变”,在动能转换
产业格局重塑的背后,是发展动能的根本性切换——从依赖土地、政策等传统要素,转向依靠科技、模式创新驱动价值链攀升。
建湖跨境电商产业园,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为这一转变提供生动注脚。
建湖拥有全国唯一的县级国家级石油装备制造基地,油气钻采井口装备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农机装备产业涵盖“耕、种、管、收、施”全过程,集聚200多家企业。
跨境电商产业园,依托建湖深厚的产业根基,全力打造石油装备、农机装备“跨境电商+产业带”,并汇聚工艺礼品、电子消费品、纺织服饰品、日用品等四大名品1096种。
“跨境电商并非简单的‘多一条销售渠道’,而是推动企业从‘低附加值内耗’向‘高附加值竞争’转变的催化剂。”建湖县商务局局长张翼鹏解释,通过跨境电商这一新渠道,倒逼企业直面全球市场需求,实现产品和品牌的升级。
可理斯机械是这一浪潮的“弄潮儿”。这家原本生产传统农机的企业,通过跨境电商洞察到欧美私人花园对微型挖掘机的巨大需求。“在国内无人问津的小挖机,在国外成了‘网红爆款’。”公司总经理徐友伟笑着说,今年跨境交易额预计比入驻前增加一倍。
园区内,像可理斯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良工模板通过亚马逊揽下俄罗斯高铁项目9.8亿元订单。立可达电器今年2亿元销售收入中,1.3亿元来自跨境电商,入选省重点培育跨境电商品牌企业库。
在外贸整体承压背景下,建湖凭借跨境电商逆势上扬。今年1至9月份,全县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7.3亿元,增长231.8%。预计全年可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10.9亿元,增长194.6%。
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建湖企业依托跨境电商产业园实现从“本土鏖战”到“全球逐梦”的战略跨越。
动能之变,更体现在产业主体的“基因”上。机器人、低空经济产业园紧盯细分领域“小巨人”和“单项冠军”,引入的是核心技术和高成长性团队。
“这些项目别看现在体量不大,但都有爆发力。”建湖县发改委主任周全表示,这些企业驱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正是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变”,在生态赋能
格局之变、动能之变的基础,是产业生态之变。政府的角色从“管理者”变为“生态构建者”,通过全方位、深层次的服务赋能,为产业发展提供最肥沃的土壤。
建湖低空经济产业园,是这一理念的集中体现。
盐城低空飞行服务中心调度大厅内,工作人员通过运营服务平台软件,实时查看空域动态、飞行数据和飞行轨迹等关键信息。
“我们不走盲目跟风的老路,而是推进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招引理性布局。”崔敏表示,依托全省“十三五”期间首家A1型通用机场载体优势,建湖高新区高起点打造飞行服务中心、检验检测中心、飞行培训中心、科产融合中心和无人机试飞基地的“四中心一基地”体系,成功打造全省稀缺的低空产业生态,降低企业成本,形成强大的“虹吸效应”。
江苏鹰翼低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这一生态的受益者。公司生产厂长汪孝鹏介绍,作为低空经济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鹰翼智能以“无人机技术+碳纤维材料”为双轮驱动,打通从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到市场销售、售后服务、专业培训的全产业链,构建覆盖全场景的低空应用服务体系。
建湖跨境电商产业园的“三零一全”服务模式,同样是生态赋能的典范。
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邵威然介绍,园区推出“跨境电商孵化计划”,携手阿里国际、易贝等知名平台服务商,为企业提供零基础入门、零费用入驻、零垫资选品、全流程陪跑“三零一全”的开店服务,不仅“手把手”指导,甚至还可以“代运营试跑”,直至企业成功出单。
“企业不敢做,产业园带头做。”建湖县属平台开投公司主动参与跨境贸易,成立吉鑫公司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组织专班入驻中国制造网,上架本土农机装备,目前已成功签订9笔订单,总金额211万美元。“开投公司的引领,坚定了本土企业家做好跨境电商的信心,从根本上帮助本土企业摆脱‘不想做、不会做、不敢做’。”建湖开投公司董事长吴亚飞表示,“我们就是要给本地企业打个样。”
针对企业普遍反映的跨境电商人才短缺痛点,建湖跨境电商产业园组建“双湖主播团队”,一支由11名精通外语、有海外留学经历、懂经济工作的人才以及名校优生组成的队伍,为中小企业提供带货服务和全英文直播。开设“跨境电商大讲堂”,从基础扫盲班到高级精英班,全方位教授实操技能。举办“跨境出海·职赢未来”人才招聘会,吸引65家企业、近2000名求职者。
“政府在此间扮演的是‘服务商’和‘催化剂’的角色。”张翼鹏总结,“我们搭建舞台、疏通渠道,但真正的主角始终是建湖本土企业,是海外市场真实的利润和需求,激发了企业‘闯出去’的内生动力。”
从机器人的“钢铁森林”到低空经济的“天空之城”,再到跨境电商的“数字口岸”,建湖以“链式思维”重构产业格局,以“创新基因”重塑发展动能,以“生态赋能”重构政府角色,在这条向新而行、向实而进的产业变革之路上,建湖正以坚定的步伐、清晰的路径,书写着时代答卷。(撰稿丨戴汇 蔡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