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届深圳沙井“商会・蚝乡杯”篮球赛落幕
发布时间:2025-10-30 13:10 浏览量:1
聚光灯聚焦赛场中央,当第三十一届沙井“商会・蚝乡杯”篮球赛决赛的终场哨声划破夜空,今年的冠军队伍相拥欢呼,汗水与笑容在灯光下交融。记分牌上的比分定格瞬间,也悄然为这项延续三十一年的赛事刻下新的注脚。
“在沙井,篮球从来不只是篮球,它是居民刻在骨子里的热爱,更是幸福生活的缩影!”赛事负责人的话语,道出了这项赛事穿越岁月的密码。从宝安一隅走向深圳知名,“商会・蚝乡杯”早已超越业余竞技的边界,成为基层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的鲜活标本,是全民健身理念扎根乡土的生动实践,更以全民参与的热烈氛围,为十五运会铺垫了浓厚的群众基础。
从“本土赛事”到“金字招牌”:政府服务绘就体育民生底色
如今星光闪耀的“商会・蚝乡杯”,也曾走过步履蹒跚的起步阶段。上世纪90年代赛事初创时,场地短缺、组织松散、专业支撑不足等难题交织,让这项源于群众热情的赛事一度被贴上“自娱自乐”的标签。
赛事的蜕变,始于政府角色的精准转型与持续赋能。随着区域发展提质,沙井街道主动从“监管者”转变为“服务者”,将群众体育需求纳入民生保障重点,持续加大公共健身设施供给与场馆开放力度。专业裁判团队入驻、球场硬件全面升级、专业运营团队护航,一系列务实举措让赛事逐步突破圈层限制。从最初寥寥数支参赛队伍,到如今覆盖机关、企业、社区各领域的28支劲旅同场竞技,从线下“站票难求”到线上精彩赛事直播约226.1万人次的围观,“蚝乡杯”的成长轨迹,正是沙井以体育惠民赋能民生幸福的真实写照。
本届赛事由沙井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牵头主办,联合多职能部门与区篮协形成办赛合力,更得到宝安区沙井街道工商联(商会)与东丽塑料(深圳)有限公司的联合冠名支持。政企社多方联动的办赛模式,让这项草根赛事具备了专业级水准,成为深圳群众体育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
守正创新焕活力:传统赛事的时代表达
基层赛场既是全民健身的舞台,更是体育人才成长的沃土。在沙井,从校园球场到社区联赛,再到“蚝乡杯”的巅峰对决,一套层层递进的选拔培育体系已然成型。近年来,多名从沙井走出的球员在区级赛事中屡创佳绩,印证了草根赛场同样能孕育高水平竞技力量,更彰显了群众体育扎根基层的深厚价值。
与时俱进的创新实践,让这项三十一年的赛事始终保持青春活力。如今的“商会・蚝乡杯”,早已从单纯的竞技比拼升级为融合体育、文化与科技的综合性嘉年华。专业DJ与MC点燃现场氛围,篮球宝贝的活力表演增添亮色,互动环节让观众深度参与,沉浸式观赛体验拉近了体育与群众的距离。精准技术统计系统的引入,则让赛事专业性迈上新台阶,每一次传球、投篮都有数据支撑,业余赛事展现出专业风范。
更值得关注的是,主办方打造的赛事小程序实现了球队介绍、比赛回放、精彩集锦、数据统计的“一站式”整合,成为连接赛事与群众的数字化桥梁。“太专业了!”球友们的由衷赞叹,既是对赛事升级的肯定,更是群众体育需求得到精准回应的生动体现。
政企同心共筑梦:体育与商业的良性循环
一项赛事能跨越三十载风雨,既需群众热情的滋养,更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撑。在沙井,企业与赛事的深度联结,谱写了“双向奔赴”的动人篇章,构建起“商业反哺社区,社区成就商业”的良性生态。
沙井商会作为赛事的“中流砥柱”,三十一年来持续投入资源、提供组织保障,从经费支持到赛事推广,全方位助力赛事成长。这份长期坚守,不仅让赛事规模逐年扩大、专业性不断提升,更让“蚝乡杯”从单纯的体育活动,升华为凝聚邻里情感、增强地方认同的文化盛事。正如商会负责人所言,通过支持及赞助赛事为“邻居们做点事”,实现了赛事、企业、社会的共赢。
对于赞助企业而言,赛场内外涌动的人气、街谈巷议的热度、媒体聚焦的目光,构成了最鲜活的品牌传播场景。企业以体育为纽带融入社区,既提升了品牌美誉度,更塑造了“情系乡土、助力民生”的良好形象。这种政企同心的合作模式,为基层群众赛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更彰显了社会力量参与民生建设的责任与担当。
三十一年,一场球赛串联起几代人的记忆;一球在手,承载着蚝乡人的热爱与向往。“商会・蚝乡杯”的坚守与成长,是深圳基层群众体育发展的微观缩影,更是地方以体育为笔,书写民生幸福答卷的生动实践。
沙井街道第三十一届
“商会・蚝乡杯”男子篮球赛排名情况
机关商会组
第一名:广汽同心
第二名:马安山股份公司
第三名:壆岗社区
第四名:东塘社区
第五名:民主股份公司
第六名:沙三股份公司
第一名:人本轴承
第二名:和力泰精密科技
第三名:先行者礼品有限公司
第四名:创新锋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裕昭 通讯员 龚海奎/文 欧春健/图
编辑 胡洁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