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林徽因和冰心的罕见合影,她送冰心一坛山西醋!
发布时间:2025-10-30 19:38 浏览量:1
民国时期,中国知识女性出国求学的例子不多见,林徽因和冰心就是其中佼佼者。她们俩的交集从1925年那张合影开始说起,那年夏天在美国康奈尔大学附近,两人留下了唯一一张公开流传的照片。林徽因当时21岁,刚从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系入学不久,她主修美术但坚持选修建筑课程,因为学校不许女生直接攻读建筑专业。
冰心25岁,已经从威尔斯利学院转来康奈尔补习法语,她1923年从燕京大学毕业后,就靠学校资助去了美国深造英语文学。合影背景是郊外野炊活动,林徽因穿着旗袍,冰心围着围裙,两人身边还有各自的伴侣梁思成和吴文藻。这张照片流传开来后,总让人感慨,那时候的她们正值青春,代表着中国女性在海外的独立尝试。
冰心的早年经历更接地气,她1900年出生在福州一个海军家庭,原名谢婉莹。小时候家里条件不错,祖宅还是黄花岗烈士林觉民的旧居转手买来的。她本想学医救人,但五四运动一闹,她转向文学,1919年在《新潮》杂志上发表小说《两个家庭》,那时候她第一次用上冰心这个笔名。笔名来源简单,就是从佛经里借来的,寓意清澈无杂质。她写的东西多是家庭琐事和女性情感,读起来亲切,像邻家大姐在拉家常。1924年去美国前,她已经在国内小有名气,回国后在燕京和清华教书,生活稳当。
林徽因的起步则带点书卷气,1904年生在杭州,父亲林长民是政界人物,母亲何雪媛出身名门。1916年她进北京培华女中,1920年随父亲以国际联盟代表的身份游欧洲,在伦敦和巴黎逛博物馆,看古迹,那趟经历让她对艺术建筑着了迷。回国后她继续在北京念书,1924年和梁思成一起去宾大,两人感情在那四年校园时光里稳固下来。
1930年代初,北京文坛热闹非凡,林徽因的北总布胡同四合院成了文化高地。每周六下午,那里总有徐志摩、金岳霖、张奚若这样的文人雅士聚脚,抽烟聊天,话题从诗歌到政治无所不包。林徽因夫妇那时刚从美国回国,梁思成在清华教建筑,她自己也帮忙整理古建资料,顺带翻译西方书籍。客厅聚会本是学术交流的延伸,她居中协调,偶尔插话点评建筑美学或现代诗。
徐志摩是常客,他和林徽因早年有过感情纠葛,但婚后梁思成大度,允许他们保持友谊。金岳霖更像个哲学家,常带点幽默的论调,活跃气氛。
冰心那边,1929年嫁给吴文藻后,生活更注重家庭,她生了孩子,继续写散文和儿童文学。她的作品像《春水》,多写母爱和自然,销量好,读者广。但她对文坛的热闹有自己的看法。1933年9月,她在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故事讲一个年轻太太的家,每周吸引一群男人来闲聊,从诗词到时事,她在中间听着偶尔引导。
小说一出,北京天津的文人圈炸了锅,许多人直指这是影射林徽因的客厅。原因简单,细节对得上:太太年轻貌美,客人里有诗人、哲学家,话题高端。冰心没点名,但坊间传闻四起,杨振声、沈从文这些编辑也卷进去讨论。小说背后,冰心可能不满林徽因的社交圈子太张扬,在那个时代,女性主持沙龙容易被贴上标签,尤其徐志摩的旧情事被旧闻翻出。
林徽因的聚会本意是推动文化交流,她和梁思成正忙着古建考察,1933年10月刚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回来,带回测量数据和土特产。冰心的文章刊登时,她在火车上颠簸,报纸是回北京后才看到的。文坛生态就这样,表面风雅,底下是资源和关注的争夺。
冰心成名早,读者基数大,林徽因则靠才华和人脉上位,两人本该联手,却因一篇小说生隙。历史资料显示,这不是孤例,民国女作家间常有笔墨官司,像丁玲和别人也吵过。关键是,女性在公共空间发声,总被放大成私德问题。
林徽因看到《我们太太的客厅》后,没公开反击,而是用实际行动回击。她从山西考察带回的特产里,挑出一坛陈年老醋,托人送到冰心家。那是1933年10月的事,醋坛子裹着布,酸香扑鼻,在中国俗语里,“吃醋”就指嫉妒,她这举动明摆着是讽刺冰心的小说带酸味。
冰心收到后,两人从此通信中断,昔日往来成空。资料记载,这坛醋不是随意买的,而是大同当地市场挑的陈货,象征她考察归来后的从容。梁思成当时腿伤未愈,但支持妻子处理,夫妇俩继续专注工作,没让这事影响事业。
事件传开后,文坛更热闹,《大公报》后续有读者来信辩论,有人说冰心文章是无心,有人指林徽因太骄傲。冰心没再写续集,但她的小说集销量受惠,成了她1930年代的代表作之一。林徽因则低调,她1934年又去山西考察双塔,1935年第三次入晋测普救寺,忙着古建保护。
两人关系破裂后,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她们都迁到昆明西南联大附近。冰心夫妇在蒙自教书,林徽因一家在昆明整理资料,同城却不往来。吴文藻和梁思成是同事,学术会议上偶尔碰面,但妻子间保持距离。
这坛醋的深意,在于民国女性间的复杂情感。冰心小说虽短,却戳中了时代痛点:女性社交被道德绑架,林徽因的回应则显出她的韧性,不愿低头。历史学家分析,这事反映文坛的性别偏见,男性如胡适鲁迅吵架是学术争鸣,女性一出手就成八卦。两人本有共同语言,福建老乡,留学经历相似,却因一篇文字和一坛特产,酿成终身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