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于对话式AI:工业AI蕴藏巨大发展潜力
发布时间:2025-10-31 00:11 浏览量:1
见习记者 姚俊臣
以ChatGPT、文心一言、DeepSeek等为代表的对话式AI正深刻改变人机交互方式。根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IMARC Research的数据,2024年全球对话式AI市场规模已达到136亿美元。然而,在对话式AI市场火爆之外,一场智能化变革正在工业领域徐徐展开。
工业场景对AI提出更高要求
今年8月,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全球200余家企业的1500多件展品集中亮相,其中工业级的AI产品成为焦点。优必选推出全球首个专门用于工业人形机器人本体的Agent智能体技术。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库卡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则携带最新AI产品,为质量检测、物流转运、应急救援等关键应用领域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这些成果背后,反映出的是工业级AI与对话式AI在技术路径与应用场景方面的本质差异。ChatGPT等对话式AI主要基于概率统计模型,通过分析海量文本数据,结合上下文语境生成自然语言响应。这种技术特性导致“数据幻觉”问题难以避免。“当前还没有非常可靠的AI,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还存在明显缺陷。但工业AI必须是可靠、可信的,这是我们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很多年都没有解决。”图灵奖得主、法国国家科学中心主任约瑟夫·希发基思近期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座谈时表示,工业AI有望成为下一阶段的重点方向,孕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中国发展工业AI具备独特优势
在发展工业AI的道路上,国家层面的系统谋划和战略布局,为培育创新动能、推动应用落地、引领发展方向提供根本性支持。10月24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介绍,创新育新,就是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推动具身智能等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约瑟夫·希发基思注意到,“中国政府有很强的意愿推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进步,这意味着发展工业AI有很多机遇。”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指出,将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加快人工智能在设计、中试、生产、服务、运营全环节落地应用,为工业AI发展注入强劲政策动能。
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的总体规模已连续15年保持世界第一。在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大多数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这一覆盖广泛、链条完整的产业体系,为工业AI的落地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中国庞大的工业基础在日常的生产运行中持续生成规模巨大、种类多样、价值密度高的数据,为训练适用于特定领域、行业、产线的工业AI提供了关键支撑。
工业AI在多场景取得关键突破
在新型工业化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中,工业AI已经逐渐从实验室走向生产车间、物流仓库、矿山油田,一定程度上具备在复杂场景下规模化应用的能力。麦肯锡发布的报告认为,先进制造业、电子与半导体、能源等行业将成为工业AI释放价值的前沿领域,未来更将进一步融入社会治理、家庭服务等业态中。
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工业AI驱动生产线从“流程自动化”向“决策自主化”跃迁。以深圳坪山区为例,在“智转数改”政策引领下,不断擦亮制造业底色,逐步形成“车、药、芯、智”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深圳市永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通过引入AI视觉检测设备、智能仓储调度系统等,该企业实现了品质把控的全程化和物流转运的精准化,在提升效率的同时筑牢质量防线。
在能源与矿产领域,工业AI可应用于勘探、开采、运输与安全管理全链条,高效回应行业对安全、高效与绿色生产的诉求。国家能源投资集团近年来持续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开展露天坑下少人无人攻坚行动,通过在智能穿爆、无人驾驶、灾害预警等环节引入AI技术,取得了“减人、增安、提效”的显著成果。
在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领域,工业AI有望逐步替代传统人力执行高复杂、高风险的作业任务。
当大众的目光还停留在对话式AI对答如流的表现时,工业AI的巨大市场正在酝酿形成。随着“人工智能+”行动的纵深推进,工业AI将为新型工业化注入强劲而持久的智能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