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4种茶会悄悄伤肝肾、影响钙吸收,宁可不喝也别碰
发布时间:2025-10-31 08:23 浏览量:1
好多中老年人都爱喝茶,早上泡一杯提神,饭后喝一口助消化,茶叶里的茶多酚、氨基酸还能帮着抗氧化,对血管也友好。可你知道吗?不是所有茶都能随便喝,尤其有4种茶,堪称“健康刺客”,哪怕你再喜欢,也得管住嘴,不然喝着喝着就把身体坑了。
先说说那来路不明的散装茶。不少人图便宜,在小摊上买几十块钱一斤的散茶,闻着挺香,觉得捡了实惠。可这些茶的原料大多是加工剩下的碎渣、尾茶,有的甚至是放了好几年的陈茶。为了让茶看起来鲜亮、闻着够味,有些商家还会偷偷加色素、香精。中老年人代谢本来就慢,这些人工添加剂进了身体,肝肾得费好大劲才能代谢掉,短期可能没啥感觉,时间一长,脏器慢慢就受损了。到时候看病花的钱,可比买好茶叶贵多了,这笔“健康账”算下来太不划算。
再说说泡得太浓的茶。有人觉得“茶越浓越有劲儿”,可对中老年人来说,浓茶就是“隐形杀手”。浓茶里有种叫单宁的物质,会跟身体里的铁结合成没法吸收的东西,时间长了容易缺铁性贫血;还会影响钙吸收,本来上了年纪就容易缺钙,这么一来,骨质疏松可能就找上门了。而且浓茶里草酸多,喝久了肾结石的风险也会变高。另外,浓茶对肠胃刺激大,高浓度的茶碱和酸性物质会让胃酸分泌乱了套,吃进去的东西不好消化;里头的咖啡碱还可能让血压往上飙,中老年人可得当心。
还有那反复冲泡的“寡味茶”,好多人一壶茶泡七八次,直到茶汤淡得像“黄汤”还舍不得换。其实茶叶里的好东西,比如茶多酚、氨基酸,前三泡基本就泡出来了,后面再泡,出来的大多是对身体不好的氟元素。泡的次数越多,氟含量越高,中老年人本来就容易骨质疏松、钙流失快,氟喝多了骨头坏得更快,老了走路费劲、摔跤的风险都得增加。
最后是舍不得倒掉的过夜茶,这情况太常见了:早上泡的茶喝到晚上,甚至第二天接着喝,觉得“茶叶没坏,倒了可惜”。可茶水放久了,维生素、茶多酚早就氧化没了,不光喝着发涩,营养也跑光了。更麻烦的是,放久了特别容易长细菌,尤其是夏天,过夜茶里的细菌可能多到你想不到。中老年人免疫力弱,喝下去容易拉肚子,搞不好还会引发感染。
其实中老年人想把茶喝对,不用太复杂,记住几个小细节就行。选茶的时候,尽量挑红茶、黑茶或者老白茶——绿茶偏寒、刺激性强,肠胃弱的人少喝;红茶性子温和,发酵后不刺激;黑茶像普洱茶、安化黑茶,对肠胃友好,还能帮着调调血脂;老白茶陈化后茶性变温,也很适合。喝的时间也有讲究,早上别空腹喝,容易刺激胃;晚上睡前别碰,咖啡碱会影响睡眠;最好是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喝,既能助消化,又不伤胃。量也得控制,一天喝三四杯,总共别超过1500毫升,喝多了身体代谢不过来,反而添负担。最重要的是别喝浓茶,能尝出点茶香就行,淡淡的才舒服。选对茶、喝对方法,慢慢品,才是喝茶的真享受。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为日常健康科普,不构成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用药指导。不同中老年人的体质、基础疾病(如贫血、骨质疏松、高血压、肾病等)存在差异,具体饮茶方式需结合自身健康状况调整;若饮用茶水后出现肠胃不适、血压异常、头晕腹泻等症状,或有特殊健康问题,应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营养师,遵医嘱制定个性化方案,切勿仅凭本文内容盲目调整饮茶习惯。
参考文献
1. 张莉. 中老年人饮茶误区与健康指南[N]. 健康报, 2025-08-12(006).
2.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散装茶质量安全风险提示[EB/OL].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官网, 2025-07-05.
3. 王敏. 中老年人群健康饮茶方式研究[J]. 中老年保健, 2025, 32(4): 38-40.
4. 李娟. 浓茶、过夜茶对中老年人生理指标的影响[J]. 食品与健康, 2025, (9): 21-23.